从学徒到车间镗铣床大班长 刘新安在百吨“铁疙瘩”上“绣花”
- 发布时间:2016-07-13
- 浏览次数:4634
不同于流水线作业,中信重工生产加工的产品多是单件、小批量的“大家伙”,刘新安所在数控车间的工作,是对毛坯工件进行机械化精细加工。
在“铁疙瘩”上练“绣花”手艺,并非易事。去年下半年,刘新安接到任务:要在直径7米、重30吨的巨型齿轮接缝处削孔。削孔不难,难在孔面要像镜面一样光洁。他找来不同种类、尺寸的刀具,经过反复计算、对比数据、分析加工效果和多次试验,再一点一点改进。整整4天的精打细磨,他才制作出佳尺寸的刀具,削好直径400毫米的圆孔。
“已经加工过4个产品了,现在类似的活件,两天就能加工一个。”刘新安笑着说,万事开头难,固化了工作经验和方法,再遇到相似的活件,就能手到擒来。
2006年是特殊的一年,中信重工引进了世界先进、加工范围大、精度高的意大利FAF260数控镗铣床,刘新安受命担任“掌舵者”。看着说明书上的外语,他硬着头皮从零学起。刚能熟练操作设备,一批要出口德国的半成品辊轴就交到了他的手里。“在前期的粗加工过程中出现了小的偏差,在精加工环节不能再有半点差池,否则一损失就是上百万元。”刘新安说,顶住压力,他连续半个月,每天从早上7点半工作到次日凌晨2点,硬扛着熬了下来。功夫不负有心人,十几根辊轴,每根打30个圆孔,每个位置的度都控制在2根头发丝的宽度之内,终,出口任务顺利完成。
转眼间,刘新安入行已30年,从学徒到车间镗铣床大班长,从重几十吨到重上百吨的活件,包括三峡大坝启闭机、720穿孔机、十辊矫直机机架等重点产品,他都顺利完成。中信重工重型装备厂将刘新安的工作经验编写成书——《刘新安工作法》,在全厂推广。
去年,“刘新安劳模工作室”正式成立。借助工作室,刘新安组织了“创新课堂”“工艺革命”“攻关课题”“机床能手”等活动,激发青年工人钻研技术、创新创业。一年来,他带领车间近30名青工创客陆续完成“西门子轧机牌坊”优加工法、“核电产品接管”、反旋向滚刀提高精加工大齿轮齿面光洁度等各类创新项目10项,累计创造经济效益336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