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鼓风机集团姜妍:大乙烯心脏装备设计“女神”
- 发布时间:2016-08-24
- 浏览次数:14037
脚踏实地
1997年,姜妍大学毕业后进入沈鼓集团设计院,一干就是16年。在这16年时间里,她先后获得了沈阳市、辽宁省、全国共产党员、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
刚刚走上设计岗位那会儿,那些换热计算、设备参数、介质物理特性等等,别说是新员工,就连工作多年的工程师也感到眼花缭乱。姜妍却凭着独特的钻劲儿,跟着师傅认真观察学习每一项工作内容,即使是休息时间也在独自伏案琢磨,在笔记本上记录着各种公式、参数和体会,自创了一部工作“宝典”。一年后提出了好几项科研课题,五年后研发出直径近3米、长达11米的沈鼓历史上大的冷却器,随后主导开发了沈鼓首台低温容器和首台双管板换热器,填补了技术空白。
她的刻苦和精神被领导看在眼里,高度信任地把她调到非所学专业———压缩机设计室。
面对全新的产品设计工作,姜妍也曾迟疑。有人劝她:你已经小有成就了,工资待遇又不差,何必去遭那个罪。然而,姜妍骨子里就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儿,暗下决心要在离心压缩机领域搏一搏。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为了尽快搬开眼前这座大山,她报考了东北大学机械工程专业在职研究生。读研四年里,几乎所有的双休日和节假日她都在学校和图书馆里度过。同时,她系统地学习了压缩机设计专业理论,阅读了上千篇专业论文。在毕业答辩时,她的导师感慨地说:“在我带过的学生里,姜妍可能不是理论功底强的一个,但却是学习态度好的一个,她求知若渴的劲头,谁都比不上。”
敢于担当
2006年,国家决定在天津、镇海、抚顺建设三个投资均达200多亿元的百万吨乙烯项目。国家和用户把三个项目核心装备百万吨乙烯压缩机组的研制任务交付沈鼓集团。
沈鼓是国内石化装备制造业的排头兵企业。之前曾先后完成华锦乙烯、上海石化等一批大型乙烯项目的压缩机研制任务,但百万吨乙烯压缩机研制是首开先河,一旦失败,不仅损失巨大,还意味着沈鼓将退出这个领域,拱手让给国外。
此刻,承受着沉重压力的集团领导脑海里浮现出了一个名字———姜妍。这个自信而内敛、有能力却不张扬的女工程师,曾主导设计出我国台45万吨乙烯压缩机,一举打破了国外几十年的技术垄断。担纲百万吨级乙烯压缩机的设计非她莫属。
沈鼓集团总工程师王学军把姜妍叫到办公室,对她一字一句地说:“研制百万吨乙烯压缩机,是沈鼓从事压缩机制造三十年来的大梦想,只能成功,不能失败,一定要给用户、给国家一个满意的交代!”
设计失败、修改设计、再失败、再修改设计,经过3年多的不懈攻关,她和她的团队重新设计了压缩机的结构,并经过反复研究试验,终于将这种新的结构应用在百万吨乙烯压缩机上。经过实践证明,创新的缸内加气结构,不仅极大地提高了产品的性能和效率,甚至在某些方面还优于国外机组。在此之后,她又陆续攻克了转子结构等一道道难关,经过不断论证和优化,形成了一套的百万吨乙烯压缩机设计方案,不仅为用户直接节约资金7300万元,还结束了我国长期依赖进口的历史。
从这一次的梦想成真开始,姜妍及她所带领的团队,一路书写着成功,不仅覆盖了茂名石化、武汉石化、抚顺石化等乙烯装置,还囊括了宁夏宝丰MTO烯烃装置、PDH项目、湖北500万方/天LNG项目和乙二醇项目,多个技术成果获得国家。过去看似不可逾越的高峰,如今都被姜妍和她的团队踩在了脚下。
培育新人
姜妍不仅是设计高手,更是所在团队的好大姐和当家人。
2010年,沈鼓集团透平设计院领导决定让姜妍担任透平压缩机设计三室的室主任。这个室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年轻人多。43名员工平均年龄仅为31岁,毕业不足5年的占了42%。
姜妍接手团队管理后,首要的任务是让年轻人尽快成长。她说:培育年轻人,让他们尽快成长,比多设计出几台压缩机还重要。
为了满足新入职大学生渴望成才担当重任的强烈愿望,姜妍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悉心了解每一位年轻设计人员的特质和潜力,为他们量身定做了详细的成长的目标和路径。打开这个计划,每个人都知道当月要做什么,要学习哪些知识,一目了然。她就是用这个计划,让年轻人很低快掌握了制图、观摩设计到参与设计的全过程,迅速成为骨干力量。
在姜妍的细心培育和带领下,这个人数只占设计院30%的年轻团队,年均完成全设计院50%~60%的设计任务,2013年获得了“全国工人先锋号”。姜妍也因出色的业绩和的领导能力被集团提拔为设计院副总工程师。
姜妍,从一名普通的技术员到设计院副总工程师,从打破技术垄断到步入世界前沿,从担当企业责任到肩负国家使命,一路书写着无悔的人生,她在创新创造的路上,功绩显赫,为这个时代的所有人树立着新的榜样。
相信在未来,姜妍和她带领的团队在创新技术发展的征程中创造更多更大的惊喜,继续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国家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原标题:大乙烯心脏装备设计“女神”——姜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