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海普瑞森超精密技术有限公司

机床商务网免费会员

收藏

手机外壳材质、工艺争夺“风”继续吹

时间:2016-11-01      阅读:436

  智能手机高增长的态势已经一去不复返。这一点不管是苹果、三星等*,还是华为、小米等国产厂商都心知肚明。
  
  市场研究公司IDC的报告指出,2015年智能手机出货量达14.4亿部,同比增长10.4%。但IDC也指出很可能这将是智能手机zui后一年取得两位数增长。
  
  市场研究公司赛诺的数据显示,2014年,国内手机市场出货量为4.6亿台,2015年国内手机市场出货量为4.7亿台,预计2016年出货量仍为4.7亿台。事实上,2016年上半年国内智能手机出货量也仅为2.5亿台。
  
  这一切都显示智能手机的市场总量不再增加,无论是或是国内市场,都显示出因市场饱和而出现的增长疲态。市场饱和将会是一个持续存在的困境,对于厂商而言,完善自己的生态圈,打破硬件创新的困局,利用新技术来巩固自己的优势,在增长疲态中寻求新的突破点,将是其下一步思考的方向。
  
  随着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3C电子产品的快速更新换代,产品设计者、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交互正在对产品的更新迭代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设计、材料、工艺的创新升级在这一过程中就起到了关键性的决定。
  
  在智能手机销量增速放缓的背景下,不少业内人士预测未来消费电子行业的机遇将由以往的增量驱动转变为创新驱动。
  
  早期智能手机主要竞争重心在屏幕大小与半导体规格,但智能型手机发展至今,开始缺乏能够吸引消费者购买的“*性”差异,既然手机里面装的规格大同小异,聪明的手机厂商只好把脑筋动到手机外观设计上了。尽管金属材质成本较高,但靠着苹果(iPhone)*建立起的金属外壳感,消费者仍然趋之若鹜,就连一向死守塑料外壳的三星(Samsung)也抵挡不了这股潮流,投资千亿韩元建设金属手机外壳的生产线。选择金属外壳是因为其具有强度高、耐热平衡性良好、电磁屏蔽性优异、尺寸稳定及外形美观等特点,这也是众多手机厂家及消费者全心追求的地方,而2016年小米5陶瓷玻璃外壳的发布、图灵手机全液态金属机身的出现以及有消息称iPhone8将采用不锈钢及复合材料来诠释新一代的手机形象,这些似乎都释放出了2017年新的手机外壳材料的选择方向,到底是哪一款材料·将真正撼动日渐成熟的镁铝金属材料占主导的手机外壳江山?都未可知!
  
  从摩托罗拉研制出*部手机,再到Iphone的问世重新定义了智能机,手机行业几多浮沉,经历多轮的洗牌。而在智能手机时代,苹果始终着手机的潮流世界,更对智能手机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不管是4的双面玻璃外壳,还是iPhone6的三段式金属机身设计、iPhone6s的玫瑰金配色,再到iPhone7的亮黑色。
  
  仅从外壳材质来讲,智能手机业就面临着塑料、玻璃、金属、陶瓷等多种选择。手机外壳等消费电子、3C通讯产品,要兼具美观和实用性,复杂曲面多,对消费者来说,外壳材质也日益成为选择智能手机的重要因素。
  
  尤其近两年来,AMOLED以其在功耗、厚度和显示效果上的优势,逐渐成为智能手机的显示应用新趋势;另一方面,随着主流手机厂商大量使用AMOLED屏,采用弧形设计、匹配曲面屏的3D玻璃盖板也将大放异彩。未来随着未来5G技术和无线充电的深入推广,3D玻璃背板+金属中框的设计方案也将逐渐替代全金属手机盖板。
  
  三星无疑走在了3D玻璃外壳的zui前列。目前三星GalaxyS7和小米5等手机已经使用了3D玻璃显示屏和3D玻璃后盖伴随着手机厂商竞争白热化,差异化成为竞争的工具,行业也迫切需要一种创新的外壳材料。
  
  加工工艺是智能手机争夺战的另一主要战场。
  
  从加工制程来说,业界多采用多次铣削的方法将毛坯加工成需要的形状,即所谓的一体成型技术(Unibody),通过CNC、注塑、抛光、打磨、阳极氧化等后期处理即可完成制造。另外压铸、冲压的工艺也应用在其中,而注射成型(注塑成型、金属注射成型)虽然缩短生产周期、节约材料降低了成本,但熔体与模具结合时的一些注塑气泡、冷却不均匀等问题也有待改善。
  
  究竟2016的成熟的手机加工工艺是否在2017年依然会热捧,是否有新的加工制程比如金属手机外壳半固态挤压成形工艺会引发新的产业潮流,一切都尚未可知?
  
  手机市场增速放缓,同质化竞争严重,低层次的打价战又限制了行业的发展,因此,手机行业急需进行“供给侧改革”,手机厂商需要不断提供高价值的“供给”,而这种高价值的“供给”目前zui主要就靠手机外壳材质和加工工艺来提供。
上一篇:如何满足手机新材料变革下的高难度加工 下一篇:版辊加工新技术推动制版市场化
提示

请选择您要拨打的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