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工匠王伟:矢志不渝 敲出大飞机的弧线
- 发布时间:2018-12-07
- 浏览次数:8389
千古工匠的业绩竖起了历史的丰碑,今天的中国工匠正在为中国名族的当下发展制造腾飞的翅膀。
二十多年前,家有着纯正中国血统的大飞机运十曾翱翔蓝天,尽管运十试飞只有164个小时就未再延续,但是它已经启动了一个伟大的梦想。二十年过去,中国终于重启民用大飞机项目,这就是如今已经名满天下的C919——中国自主制造的新一代大型喷气式客机。
在我国自主制造大飞机的制造者行列中,钣金工王伟的经历颇有些传奇。上世纪80年代,包括运十在内的一系列民用飞机生产线陆续下马,大部分产业工人转岗,当时风华正茂的钣金工王伟也不得不告别了上海飞机制造厂。临走的时候,他带上了一块废弃的金属板。
大国工匠王伟说道:“实际上我心里一直想我们国家哪天有我们自己的飞机造嘛。我离开了,但是有时候回家还要练练那个基本功。”
离开制造厂后,王伟干过许多工种。后,开起了货运出租车。但闲暇的时候,他还是会用木槌不停地敲击那块当初从厂里带走的金属板。在敲击的旋律中,他似乎能够回到展示身手的工匠岁月。
刚开始,看到王伟的举动,王伟的妻子表达了自己的不理解:“听老人家说过,敲碗好像越敲越穷似的。你敲这个碗,难道是要去讨饭吗?”但是,敲腕的声音仍然不时从厨房里传出来,慢慢地大家都习惯了。
“我这颗心永远坚守着我要回来造我们祖国的大飞机这个梦想。”王伟说道。
在王伟的家里,六十多平米的老房子里,几乎没有什么装饰物,但王伟父亲的光荣退休证一直都挂在客厅的墙上。
王伟的父亲当年参加过运十项目,王伟的父亲回忆起运十首飞的场景时说道:“那飞机(运十)很好的,漂亮,是中国家上天的飞机,非常隆重。跑道两边人多得很。”
运十下马之后,老人作了一个决定,不是国产飞机就不坐,直到今天他没有乘坐过任何飞机出行。八十多岁的老人,一直在等着中国大飞机重启的消息。
2006年,中国政府制定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战略规划,自主设计制造大飞机再次列入日程。货运出租生意做得顺顺当当的王伟一天无意听到中国已经重启大飞机项目了,他用短的时间联系上了自己当年的师傅。
王伟说道:“岁月阻挡不了我回来的心,我们中国人一定要托起我们中国大飞机的饭碗”。
离开飞机制造厂十年之后,王伟终于回来了。这意味着他必须放弃每个月五六千元的收入,还要先当三个月的试工。试工期间,每个月只有一千元的工资。
新团队中很少有人知道王伟,他们担心的是,面对新的标准和任务,这位年近五十的出租车司机能否胜任钣金工作。
中国商飞集团的钣金制造车间调度主管黄建钢对他说:“你干好了以后就是机会,如果这个实习期你都保证不了,那就没法干了。”
每天清晨,王伟几乎总是个来到钣金车间,这个时间从他2007年回到厂里就雷打不动,似乎他从未离开过这里,在外闯荡十多年的游荡岁月似乎不曾存在过。现在,他只专注于钣金工作,外面的世界与他已经没有关系。
中国自主制造的大飞机C919的零部件,有80%是次设计生产的。除了舱体型材更加坚硬外,舱门下部还有一道轻微的弧线变化。这个变化用肉眼几乎看不出来,要用手工敲打出来难度可想而知。
舱门的加工误差要求在0.25毫米以内,这对机械加工来说是无法完成的任务,不仅是在中国,即便是美国的波音、欧洲的空客飞机制造,也都是靠手工来实现。
欧美的客运大飞机制造业早已经成熟,有他们的专业工匠,刚刚起步的而中国客运大飞机制造行业里有这样一把木槌吗?
C919的舱体采用一种全新的复合材料,这种被称为铝锂合金的型材硬度更高,对使用木槌的钣金工而言,只凭着木槌的密集敲击就让坚硬的金属板材服服帖帖地变成设计的形状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王伟凭借过人的技艺,敲击的舱体与工装之间的缝隙,让9丝的量尺都无法通过,证明了他已经将公差缩小到了接近标准公差的三分之一。当王伟把这种弧变敲到9丝级的公差也就是1毫米的9%,所有质疑声停止了。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自己手里的这把钣金锤是真正的王者归来。
王伟说道:“不管是做飞机的哪个部分哪个零件,只要你有这种想法,只要你把事情做好,那么在飞机的每个地方就有你的心血存在,所以我也就坚定了我的信念,留在这里。”
2015年11月,中国自主制造的大飞机C919下线,接受批量投产前的系列检验。大飞机自主制造的成功是国家制造业水平的系统化高标准体现,是中国制造业全面腾飞的象征。这个腾飞的实现依托于千百万中国工匠的坚守、钻研、勤奋和所达到的技艺境界。
(视频来源《<大国工匠>纪录片第八集:大任担当》,由本网编辑听视频整理)
(视频来源《<大国工匠>纪录片第八集:大任担当》,由本网编辑听视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