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床商务网

登录

火药雕刻师徐立平:与火药共舞 为航天筑梦

发布时间:2018-12-26
浏览次数:16049
  他每天与火药相伴,用刀具在火药上雕刻,在极其危险的航天固体功力燃料微整形岗位上一干就是三十年,多次经历血与火的淬炼、生与死的考验,让我们来认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7416厂整形组组长航天特级技师——徐立平。
 

 
  作为战略战术导弹和运载火箭的动力之源,固体燃料发动机的制造需要上千道复杂工序。其中危险的工序之一就是固体发动机燃料药面整形,它被形象地称为“雕刻火药”。这在世界范围内都是技术难题,至今也无法完全用机器代替。很多时候,只能手工对火药药面进行精细切削修整。
 
  徐立平就是这样一个用手工修整火药药面,天天与火药打交道的人。
 
  修整火药、极其危险。一旦发生燃烧,会产生几千度的高温,人几乎没有逃生机会。整形刀具碰到导弹外壳,一旦产生微小的火星也可能引发燃烧甚至爆炸,唯有地,才能让事业和生命都得以保障。
 
  徐立平说当初选择从事这个职业很大程度是受到母亲的影响。
 
  徐立平的母亲温荣书是中国航天固体火箭发动机生产基地装药整形车间早的员工。上世纪六十年代响应国家三线建设的号召,徐立平的母亲和同事们一起先后在四川、内蒙古几地辗转,终来到了秦岭大山深处。
 
  结果徐立平的母亲同事就出了事故,不仅工友受伤,同在四院另一危险岗位工作的徐立平的弟弟也在一次事故中大面积烧伤,尽管深知“雕刻”火药的危险,母亲还是支持性格稳健的徐立平到火药厂整形车间工作。
 
  “螺丝钉精神就是把你拧到哪里,你就要在哪里起作用。”徐立平的母亲说道,“他(徐立平)的岗位正好需要他,那就在那个地方发挥作用。再说,再危险的工作都得有人干。”
 

 
  要规避危险,唯有胆大心细,必须先练好手中这把刀。药面是否平整,一刀下去切多少,如今的徐立平仅凭双手触摸就能准确预测出需要切削部分的尺寸。切削下来的药都可以透光,跟宣纸一样。这些年,经过徐立平整形的产品保持了100%的合格率。
 
  然而,在徐立平三十年如一日的艰苦付出中,也有许多千钧一发的生死瞬间。
 
  1989年,我国重点战略发动机研制过程中曾出现连续两台发动机试车失败,第三台发动机在试车前又发现固体火药中存在裂纹。为彻底查明原因,保证型号研制进度,在没有先进检测设备的情况下,只有挖开填注好的火药,才能查出具体问题所在。
 
  狭小的空间,半躺半蹲在火药堆里忍受这浓烈而刺鼻的味道,徐立平和同事用铜铲小心翼翼地一点一点地抠挖。如同蚂蚁搬家一样,历时两个多月,徐立平和同事们挖出了300多公斤的炸药,成功找到了故障原因。
 
  然而,经过这次长时间劳作,火药的毒性在徐立平身上发作了。他的双腿疼得几乎无法行走,上厕所也要两个人搀扶着。
 
  经过一段时间高强度的康复训练,徐立平回到了工作岗位,但是腿疼的病根从此落了下来。
 

 
  由于国防建设需要,航天固体火箭发动机使用的燃料含能量愈来愈高。2005年,徐立平的班组接到一项紧急任务,要给一台已经装满推进剂的高能量发动机挖药。徐立平毫不犹豫,个钻进了发动机里,接连干了一个多月,终通过挖药成功找出问题所在,保证了型号实验圆满成功。
 
  三十年始终与危险共舞,徐立平的妻子常常半开玩笑地说:“为了我和儿子,你也换到一个安全点的地方。”但是,每次徐立平的回答与母亲如出一辙:“再危险的工作总得有人去干。”
 

 
  运载火箭、神舟飞船、导弹装备,30年来徐立平整形过的我国航天固体发动机的数量极其可观。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徐立平以自己的坚守与奉献诠释着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的坚定信念。
 
  (视频来源《央视网<人物>:火药雕刻师徐立平》,由本网编辑听视频整理)

上一篇:杨广明:为机床“看病”的大国工匠

下一篇:【机床工匠回顾】杨芳:数控机床界的花木兰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