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床商务网

登录

崔新鹏:“90后”新秀带动班组创新风暴

发布时间:2017-08-16
浏览次数:8696
  【中国机床商务网 专家学者】身为“90后”,进入上海电气电站设备有限公司上海汽轮机厂不到4年时间,已成为班组的“计算机大咖”,着班组的创新风暴,还将市级技能大赛、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等重量级荣誉收入囊中,这样的成长速度着实不多见。而在崔新鹏看来,这些成绩的取得既需要自身的坚持和努力,也得益于公司为青年技术人才所用心制定的培养体系。
 

上海汽轮机厂
 
  走进电气被“1+3+5”吸引
 
  2013年,上海电气宣讲团来到崔新鹏就读的重庆大学进行校园招聘。“当时对招聘的一些岗位具体要做什么都不太懂,就是冲着上海电气这块牌子去听了宣讲。当时印象深的就是感觉这家企业对人才很重视,会根据每个人的特点提供多样选择,并制定系统的培养计划,我觉得这对于年轻人来说很重要。”
 
  崔新鹏所提到的人才培养模式,是“1+3+5”工作闭环体系,其中涉及导师配备、带教计划制定、素质测评、针对性培训、员工和导师激励等。虽然将要去的上海是一座陌生的城市,对公司所制造的发电装备和工作岗位还没有清晰的概念,但有这样一套人性化的人才培养体系,让崔新鹏感到心里有底:“听完就觉得对自己未来的发展很有信心”。
 
  就这样,崔新鹏顺利进入上海电气电站设备有限公司上海汽轮机厂工作,主要负责各类火电、核电汽轮机燃气轮机,转子及其相关部套的工艺技术准备、工艺设计及数控程序编制工作。
 
  初入车间总是问“白痴”问题
 
  虽然大学读的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在校期间也参加过各种比赛并获奖,但“汽轮机”、“燃气轮机”、“转子”究竟长什么样子,是怎么造出来的,具体派什么用场,崔新鹏知之甚少。
 
  按照惯例,崔新鹏入职后要先带着任务到车间“泡”上半年时间:熟悉产品,了解自己所要负责的零部件是怎么加工出来的;跟踪工时,看看程序设计有没有不合理的地方等。崔新鹏自嘲:“刚进去的时候,看什么都新鲜,老是问一些很白痴的问题,老师傅们就不厌其烦地给我解释。”半年在车间的历练,也为崔新鹏日后的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车间里的学问太多了!这些零件看似单一,但细节特别多。比如切一个侧边槽,要选什么刀,找哪个角度,给进去的力度,在编程的时候有太多要考虑的。”
 
  随着各项工作技能的熟练掌握,崔新鹏在同批新员工中脱颖而出,获得入厂后的个奖项:技术部“青苗奖-佳新人”奖。在全厂“刀具精细化管控”平台的搭建工作中,崔新鹏与团队成员一起,搜集汇总各车间刀具信息,制定刀具打码规则,终圆满完成“上汽厂刀具一体化管控平台”的上线任务,方便了企业的刀具管理,大大提高了刀具的使用率,平台施行两年来总计降本逾千万元,其团队也荣获“上海市青年突击队”称号。
 
  “神速”成长一步一个大台阶
 
  “小崔啊,他可是我们厂青年人才里的明星。”提及崔新鹏,有老员工这样评价。的确,短短四年时间,崔新鹏在成长之路上可谓一步一个大台阶:2014年提出的轴颈优化方案获厂技术降本二等奖;2015年提出的转子锻坯供货状态优化及加工道序改进方案获厂技术降本二等奖;2015年参加第五届“上图杯”先进成图技术大赛机械类计算机三维造型竞赛获得个人赛二等奖、团体赛二等奖;2016年参加上海市职工数控、焊接技能大赛,获得数控技能大赛个人金奖(名)、团体金奖,并获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
 
  在全国首台百万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汽轮机中压转子、1240MW超超临界中间再热凝汽式汽轮低压转子、AE64.3A重型燃机轮盘等新产品的技术准备及制造过程中,崔新鹏还召集设计、工装、制造车间等相关人员商讨工艺方案,并提前配备刀具、夹具等工装,准备数控程序,加工过程中驻足现场,调试程序、切削参数,攻克了多项技术难题,圆满完成了新产品的加工任务,荣获多项市级大奖。此外,他还开发了一套工作软件,极大地提升了转子数控程序的准备效率和准确性,减少了人为失误率,降低了加工风险。
 
  有人称崔新鹏是“神速成长”,而他也庆幸自己做出的职业选择:“事实说明,当时的判断是对的。进厂的几年,始终感觉到自己是被尊重、被关注的,每一步成长都有很强大的支撑,每往前走一步都有更大的平台。”
 
  (原标题:“90后”新秀带动班组创新风暴)

上一篇:李淑团:坚守工作一线 不断挑战机床极限

下一篇:沈鼓集团副总工程师姜妍:甘愿坐穿“冷板凳”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