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床商务网

登录

徐炳坤:十年磨一剑 锻造机床刀具

发布时间:2016-12-08
浏览次数:5527
  【中国机床商务网 行业精英】现代机床不断升级生产水平,被称为“机床牙齿”的加工刀具,也顺应现代零件日趋精密的加工要求,朝着追求精密、的方向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国内刀具市场规模已达到800亿元产值,这其中,刀具产品贡献了70%的份额,但这块市场却一直由国际刀具巨头主宰。
  
  徐炳坤从事刀具研发十余年,他意识到当今国内刀具产业呈落后发展的局面。“为什么中国刀具企业就不能跻身市场,与国际巨头相比肩呢?”有了这样的认识,他在创业初期就制定高起点,专注研发和设计精密、高速、高耐磨性的切削刀具。
  
徐炳坤:十年磨一剑 锻造机床刀具
 
  3年的研发之路,终有一朝试锋芒。如今,徐炳坤公司生产的刀具已经涉足汽车、军工、IT等多个领域,公司单月交易额已达到近200万元。接下来,他将大力推广自主产品,提升品牌知名度。“我也希望尽自己的一份力量,推动中国刀具实现‘国产化’。”徐炳坤说。
  
  人物名片
  
  徐炳坤
  
  1981年出生,黄岩人
  
  从事刀具试切削、应用、研发十余年
  
  2013年成立浙江神钢赛欧科技有限公司
  
  专注研发三轴以上高速、精密数控机床配套刀具
  
  使命感:实现刀具“国产化”
  
  11月某日,记者来到位于黄岩西城工业区的神钢赛欧科技有限公司时,总经理徐炳坤正在应用中心实验室,新一批的刀具刚完成切削实验,他通过显微镜,观察刀具的磨损情况。
  
  徐炳坤从事刀具应用研发10余年。他逐渐意识到,当今国内刀具产业呈落后发展的局面。“近年,国内刀具市场规模已达800亿元产值,其中刀具份额占7成,但这市场几乎被国际刀具巨头所垄断。”
  
  值得注意的是,现代零件加工要求日趋精密复杂,这也促使现代机床不断升级生产水平。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素有“机床牙齿”美誉的加工刀具,也顺应行业发展的节奏,正朝着精密、的方向发展。
  
  “为什么不能有中国刀具企业跻身市场呢?”徐炳坤想要挑战下国际巨头在国内市场霸主的地位。
  
  “初生牛犊”的他在创业初期,就制定高起点,专注研发和设计精密、高速、高耐磨性的切削刀具。
  
  2013年,他正式成立神钢赛欧科技有限公司,投资4000多万元引进数控磨床、车铣复合加工中心等十多种国际先进机床及配套设备,从而形成月产能上万件的刀具生产能力。
  
  为了更好地了解产品性能以作改进,他曾在客户现场和实验室进行切削实验不下千次。“久而久之,我们了解到了国外刀具产品相关性能和应用领域,包括它的几何设计、切削参数和失效原因等。这为我们后续研发生产自主产品,提供了相当宝贵的参考价值。”他说。
  
  历经3年研发,徐炳坤公司生产的硬质合金刀具,目前主要应用于三轴以上超高速、精密数控机床。
  
  对于产品综合实力,他表示:“作为高精密技术产品,我们的产品性能品质可以达到欧美产品90%。”
  
  产品实力:显微镜下才能看得到的磨损
  
  价格优惠的刀具是否会为制造企业节约成本?徐炳坤表示,不会。
  
  他以模具行业使用率较高的8R4球刀为例,国产普通刀具市价一般在80到100元之间,而他的公司推出的刀具一般为180到200元。若是双方进行一场高精度高耐磨性能PK大战,4把国产普通球刀才能匹敌一把球刀。
  
  目前,很多制造企业会把模具委托外协加工业务。“比如关于精密机械加工费用,一般是一小时收费200到400元。”他说。
  
  数控机床精加工具备高转速技术特点,以大型汽车模具需要保持20小时持续加工生产为例,如果使用普通球刀,必然会出现磨损,“因此,在铣削过程中,工人经常要更换新刀,重新进行加工,为企业客户增添无谓的加工成本。”徐炳坤为记者算了一笔账,按每隔一小时换刀一次的频率计算,光换3次就产生隐性损失至少600元。“频繁换刀使得切削无法一次成型,加工表面有接刀痕,影响成品的美观度,这是所有企业都不能接受的。”
  
  而刀具就不会引发此类问题,徐炳坤曾对自主研发的8R4球刀进行上千次切削实验。为了充分证明产品的耐磨性,他要求刀具保持强力平面铣削加工长达10个小时。“这是相当严峻的加工条件。普通刀具通常2到3个小时就出现明显磨损。”徐炳坤向记者展示某款经过试切削后的国产普通球刀,通过肉眼就能看到,其刃口已经明显磨平。“相比之下,我自主研发的球刀经过10个小时的‘暴力对待’依然表现良好,磨损情况需要通过专用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追求匠心:严把品质,产品不合格,宁可设备停工
  
  曾有一位德国刀具厂商告诉徐炳坤,其实中国刀具制造企业具备产品研发领域深造的资本。但为何没有国内企业敢于成为“真的勇士”,尝试与国际巨头比肩?“归根到底,还是目前刀具行业从业者心态过于浮躁,对于刀具的研发热情不高。”徐炳坤说。
  
  应对实体经济整体疲弱,传统行业寻找“新动能”成必然趋势。刀具行业也不乏从业者通过“转型升级”寻找新型经济。但谈及跻身市场的资本,徐炳坤认为,这些“勇于创新”的刀具企业还欠火候。
  
  “由于前期设备投入高,刀具制造商急于求成,争取产品提前面市来抢占市场先机,但忽略了自主产品工艺、技术沉淀等方面。”他说,相比之下,国际数控刀具巨头是在长期生产实践中,摸索出了经验和技术,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核心竞争力。
  
  为了获得跻身刀具市场“入场券”,徐炳坤做出了“任性”的决定,如果产品品质不能达到标准,宁可生产设备停工。“我们必须要获取良好的口碑,才能跻身刀具市场。”
  
  作为创业路上的孤勇者,徐炳坤对未来充满信心。
  
  他告诉记者,为了进一步提升产能,上层制造企业往往会外发加工业务,这些多由下层制造企业承包。如果行业市场行情持续走低,规模以上企业为避免损失会减少产品输出,造成下层制造企业业绩量下滑,终形成“大河无水,小河干”的局面。
  
  “而制造业行情低迷,也会附带地对刀具市场造成巨大的影响。但行业出现危机反而会使我们业绩大大提升。”徐炳坤介绍,一旦刀具实现“国产化”,将会创造巨大的市场机遇。
  
  “对比进口刀具,我们产品具备价格优势,还有提供应用技术服务,可帮助这些企业减少50%生产成本。另外,我们还可以为国内客户量身定做加工方案,更具灵活人性化,这是国外企业很难触及的业务,也是我们的竞争优势。”他说。
  
  据介绍,徐炳坤公司生产的刀具已经涉足汽车、军工、IT等多个领域,并获得良好的回应,目前公司单月交易额已达到180万到200万元。“现在我们产品已经具备了以自主品牌形象在市场上正式‘亮相’的条件,这也是我接下来的打算。”他预估,如果品牌成功推广,其公司今年产值将超2000万元。
 
(原标题:徐炳坤:十年磨一剑 锻造机床刀具)

上一篇:池昭就:一念执着 用匠心打磨气道模具

下一篇:技师徐国胜:数控大师的“中国标准”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