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床商务网

登录

李淑团:用匠心定义

发布时间:2017-08-23
浏览次数:3922
  【中国机床商务网 行业精英】李淑团,一位三门峡中原量仪股份有限公司一线普通磨工中的工人技术骨干,却拥有着1998年度“三门峡市三八红旗手”、2002年度“三门峡市十大青年”、2005年度“三门峡市五一劳动奖章”、2007年度“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2008年度“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2015年度“全国劳动模范”等一系列殊荣。而这些殊荣,是她二十多年来充满汗水与奋斗的结晶。
 

 
  1990年,她通过了中原量仪厂的公开招工,被分配在一车间车工组,当了一名学徒工。从学徒到独立上岗,在这个量仪厂累不好干的岗位,她干了六年,这为她后来的进步打下了坚实的技术基础。1996年,因工作需要,她被调到精加车间磨工组,至今已有19年,经过25年的学习和磨练,她成长为今天的技术骨干。
 
  李淑团在当时操作两台磨床,其中一台是从瑞士进口的全自动外圆磨床S40。那台磨床是当时世界上先进的设备,初由她的师傅操作。在90年代大家对编程还很陌生的时代背景下,因为这台设备每加工一种零件都要事先编入程序,她师傅总感觉不顺手、不习惯,尤其是该机床的操作方面显得费时费事,加工出来的零件精度不稳定,操作起来不如国产的磨床,渐渐地这台磨床“休息”了。时间一天天地过去,眼看着这么的机床在“睡大觉”,李淑团的心里很不是滋味,萌生了“上去试一试”的念头。
 
  在时任车间主任张秋丽的鼓励和支持下,李淑团决心要“拿下”这台“洋磨床”。她借来相关书籍和资料,晚上在家里学习和研读,白天上班时再对照说明书上机操作……经过3个月反复的摸索,终于熟练地掌握了这台机床的全部操作性能。从此,这台当时世界上先进的设备,不仅从被闲置的状态一下子跃升为了“高大上”的地位,而且为全厂解决了许多加工技术上的难题,为国内外客户加工出了无以计数的“高精尖”零部件。从此,李淑团把这台全自动外圆磨床S40当作了自己的“心肝宝贝”,既精心呵护,又细心保养,如今20年过去了,这台磨床依然保持着良好的工作性能。
 
李淑团在工作中
 
  2012年,她大胆参与QFB/15锥度玻璃管芯杆以磨代研新工艺改进,并一举攻克了关键零件“锥度玻璃管”的加工技术难关,填补了国内以磨代研的“锥度玻璃管”加工技术空白。
 
  DQR圆度仪的主轴也是要求极高的零件,其本身精度直接关系到圆度仪的测量精度。此件重达5公斤,每一次加工都要经过装上、磨削、卸下、测量的复杂流程,而李淑团总能把尺寸圆度等各项精度指标控制在理想范围内。
 
  坚守岗位,朴实无华。20多年来,她每年都是超额完成任务,并保持在200%以上。不论车间领导的更迭和同事的来去,李淑团总是凭着坚韧的工匠精神,以完成任务为首要任务,始终把公司利益放在首位。

    (原标题:李淑团:用匠心定义)

上一篇:韩厚海:创造了27年零差错的纪录

下一篇:高中汉:“忍无可忍”玩转洋设备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