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机床头条:FANUC实现CNC生产500万台
- 2022-03-25 16:54:508087
欢迎来到新一期的《本周机床头条》
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本周有哪些行业要闻吧
1、FANUC实现CNC生产500万台
FANUC于1955年开始开发数控系统,并坚定不移地致力于工厂自动化。自1958年第一台CNC开始生产以来,累计产量稳步增长。1974年产量达到1万台,1998年产量达到100万台,2007年产量达到200万台,2013年产量达到300万台,2018年产量达到400万台,2022年2月产量达到500万台。
FANUC以自己的自动化产品与技术装备自己的工厂,达成了高度机器人化及连续720小时不停机生产,生产效率不断提升,实现大批量高性能、高可靠性数控系统和工厂自动化产品的制造与交付,支撑工业产业的高速发展。CNC产量从100万到200万用时9年,从400万到500万仅用时4年。
自1992年起,北京发那科始终致力于FANUC全球领先的数控系统及工厂自动化产品及技术在中国的应用,已有超100万台产品应用于10万多家各行业企业。并结合对中国制造业的深刻理解和多年如一的切实创新实践,针对诸多细分行业提供了高效率的整体解决方案,长期陪伴行业伙伴一起成长,助力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2、原材料价格上涨,多家磨料磨具、超硬材料企业宣布涨价
近期受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多家磨料磨具、超硬材料企业宣布涨价,涉及产品主要为绿碳化硅、黑碳化硅、金刚石单晶、超硬工具等。数据现实,合成金刚石必备的原辅材料——叶腊石价格上涨45%、金属“镍”价格一天暴涨十万元;同时,在环保、能耗双控等因素影响下,碳化硅主要生产原料价格出现不同程度上涨,制造成本不断攀升。原材料价格上涨幅度超出业内预期,部分企业经营压力较大,只能通过涨价来缓解成本压力。
业内人士透露,目前受影响较大的主要是凭借着价格低廉抢占低端市场的中小企业。而大型企业通常几个月前就已经预购好了原材料,很大程度的减少近期价格上涨的影响,再加上其技术水平、产品附加值相对较高,抵御涨价风险的能力强。
由于原材料价格的传导,市场上已经能明显感觉到涨价的氛围。随着原材料、磨料等价格的不断攀升,将会沿着产业链向下游蔓延,对制品企业和终端用户造成一定的影响。在国际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疫情反复、大宗商品价格暴涨等多重因素影响下,行业企业可能将持续承受较高的生产成本,没有技术优势和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将面临被市场淘汰的可能。
3、齿轮加工行业龙头公司一次性采购5台利勃海尔磨齿机
利勃海尔与齿轮加工行业龙头公司——浙江双环传动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展开深度合作,双环公司一次性采购利勃海尔5台磨齿机。浙江双环传动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其前身双环集团公司创立于1980年,在2006年升格为上市公司,一直专注于机械传动核心部件——齿轮及其组件的研发、制造和销售。浙江双环在齿轮加工行业深耕40载,凭借着多年丰富和专业的生产经营经验,已成为我国齿轮散件生产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齿轮生产企业之一。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广泛推广应用,浙江双环包揽了众多新能源汽车品牌变速箱齿轮加工业务。浙江双环在业务量剧增的同时,对工艺和精度的标准也在不断提高,2021年10月,浙江双环再次青睐利勃海尔,一次性向利勃海尔永川分公司采购了5台的磨齿机——LGG280 。
浙江双环公司负责人介绍道:“利勃海尔的磨齿机LGG280的机型,磨削精度等级可达到业内先进水平,在齿轮加工行业里。此次浙江双环与利勃海尔的深度合作,更能看到利勃海尔齿轮加工卓越的技术和优质的服务,对未来的合作充满了信心。”
4、德州企业自主研发圆锥滚子轴承,两大创新点提升轴承承载力减少摩擦力
轴承作为支撑机械旋转的重要部件,广泛应用于电力、钢铁、机床、汽车等领域。山东朝阳轴承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圆锥滚子轴承,打破了被国外垄断的“卡脖子”技术,实现轴承的耐高温,耐腐蚀,耐摩擦。前不久,企业成功入选首批“好品山东”品牌名单。
东朝阳轴承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吴博介绍说,非常荣幸能够入选山东省的第一批“好品山东”品牌企业。这次入选的产品为企业自主研发生产的圆锥滚子轴承,有两大创新点,首先是增大了圆锥滚子轴承的接触角,其次是增加了滚子的长径比。通过这两个技术的加持,可提高圆锥滚子轴承的轴向载荷和径向载荷,从而有效提升承载力,减少摩擦力。
据了解,以往我国自主研发的轴承在高端领域市场占比较小,而80%以上是被国外产品所垄断。为了打破国外垄断的卡脖子技术,山东朝阳轴承积极投入科研力量,对原有的圆锥滚子轴承进项了多方面的技术改进,实现了轴承的耐高温、耐腐蚀、耐摩擦,增加了轴承的使用寿命。
5、日本机床订单连续16个月增长 半导体设备销售强劲
据日经新闻报道,日本机床工业协会23日公布2月份机床订单金额为1390亿日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1.6%,为连续16个月保持同比增长,其中半导体相关设备订单尤为强劲。
报道称,日国内市场总需求增长60.4%至 488 亿日元。“电气/精密”类订单规模达到2006年11月至今最高点。海外需求增加20%至 901 亿日元,连续两个月突破900亿日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