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疾不徐 不浮不躁 “工匠精神”终会发光(二)
- 2018-06-28 17:19:5420395
【机床商务网栏目 本网原创】三个月前,笔者曾写过一篇关于“章丘铁锅”的文章,文章中写道:“技术,永远在前人的经验和基础上地不断进步和革新,吸收前人的优点,改正过去的缺点。哪怕是一口锅,也同样如此。”
当时笔者认为,这口“网红锅”之所以火热起来并不是通过真正的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吸引用户,而是依靠大量的炒作营销来吸引眼球。
这样的产品就如同现在娱乐圈当红的流量小生,炒作可以让其迅速走红,但因为缺少真正值得观众赞叹的才能和实力,在热度过去之后,就会如流星般迅速陨落。
果不其然,短短四个月后,红极一时的章丘铁锅迅速“遇冷”,不仅产品出现了滞销,甚至很多跟风的家庭小作坊也纷纷关门。
从一锅难求到倒闭关门,章丘铁锅经历了什么?
今年2月,央视一部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使原本默默无闻的章丘铁锅一夜爆火,全国消费者疯狂抢购,一锅难求,价格炒到上千元,连淘宝店铺都卖断了货,厂家订单也排到了一年后。
可是谁也没曾想到,仅仅过去了4个月的时间,章丘铁锅就跌下了“神坛”。不仅销售遇冷、产品滞销,众多小作坊也纷纷停业,俨然走了一个“过山车”行情。
这口“网红锅”如流星般绚烂,然后又迅速归于沉寂,不禁让人思考,究竟是什么导致了它的迅速崛起,接着又迅速陨落?
首先,我们不得不去窥探一下它走红的门径——炒作与营销。
在《舌尖上的中国》这个国民IP的巨大影响力加持下,章丘铁锅几乎在一夜之间被千家万户认识。特别是纪录片中“历经十二道工序”、“经受三万六千次锻打”、“直到锅如明镜”等夸张的描述使观众对铁锅的质量心驰神往。这步的营销可以说非常成功。
接着,各大纸媒、网络媒体开始对章丘铁锅争相报道,什么“洛阳纸贵,章丘无锅”、“章丘铁锅热卖断货”等新闻铺天盖地袭来。新闻媒体的轮番发酵,成了走红的强大推力。
经过这两轮的营销策划,章丘铁锅在极短时间内闻名全国,从一口默默无闻的铁锅成为了民众心中几乎能代替“现代工业技艺”的“传统神技”。
但是光有营销是不够的。营销只能一时的销量保证,却不能确保一个品牌的建立。之后的工作章丘铁锅并没有做好。
在购买了章丘铁锅后,很多消费者反映:“锅太沉了,根本掂不动”、“一不注意保养就会生锈”。消费者怨念丛生,纷纷表示跟电视、新闻中描述的落差太大,完全价超所值。这巨大的落差使消费者看清了这口锅并没有宣传中的那么神奇,于是口碑下降、购买量迅速下滑,仅过了四个月,章丘铁锅就跌下“神坛”。
从中我们不难看出,章丘铁锅的爆红源于一系列的炒作营销。但是依靠营销炒作使传统手工产品变“网红”只是一时手段,难以持久提高产品的销量,更不可能支撑起一个品牌的建立。
质量与技术才是产品好的保证
我们从同样是做餐具、炊具的世界德国双立人的发展历史中就可以看出这一点。
公元1731年6月13日,距今两百多年前,双立人诞生在德国莱茵河畔的小镇索林根。它是人类历史上古老的商标之一,在它诞生的时候,世界上甚至还没有商标局。
1783年,为了研究不锈钢的组合,双立人建成了自己的炼钢厂与钢材实验室。
1855年,双立人的产品在巴黎世博会上荣获金奖。
1893年,芝加哥世博会, 双立人取得了展会上的荣誉奖章。
1939年,双立人独有的刀面处理技术研发成功。
凭借着的钢材、制作技术和日耳曼民族特有的严谨与工艺,双立人延续经营了两百多年,至今已成为刀剪餐具的象征品牌之一。
相较于章丘铁锅的崛起与“遇冷”,双立人很好的诠释了沉心静气,以品质、匠心取胜的精神。
如章丘铁锅一样,今天,我们的制造业同样过于浮躁,总想着靠各种营销炒作走红,一步登天。但这是不现实的。章丘铁锅的“遇冷”给了我们一个警示,急于求成只会走向歪路,一个的企业需要打造高品质、市场化、符合消费者真正需求的产品,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不违背市场规律,才能赢得更大的市场。
不疾不徐,不浮不躁,“工匠精神”终会发光,制造业也才会有真正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