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零部件工业的提升之路何在?
时间:2011-08-02 阅读:1099
中国零部件工业的提升之路何在?
在自主品牌向转型的道路上,和跨国零部件*进行战略合作以求提升品质成为一个重要的步骤。近日,长城汽车宣布,短短四个月内已与五家*零部件*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并拟展开紧密合作。
这种紧密的合作,将双方的合作由简单的零部件合作上升到了零部件的研发,长城汽车可以将相关知识产权用于国产和出口车型上。从这个角度来说,对于自主品牌整车企业提升技术、品质,乃至品牌形象都是有利的。
一位业内人士对《*财经日报》表示,一直以来处于生存困境的自主品牌,没有稳定的资金来源和,其使用的大都是过时的汽车技术。真正要想在外资品牌的压力中崛起,必须在技术上获得突破。从客观上来说,这就需要拥有核心技术的跨国汽车*的支持。
目前我国的纯本土零部件企业很少具备真正的同步开发能力,大都是按照样品和图纸生产,越来越跟不上自主品牌整车企业的要求。
这也就出现了一个我们不愿意看到的趋势,不管跨国零部件*被动还是主动,其凭借在中国建立本土研发中心而具备的同步开发能力,将势力逐渐渗透到了自主品牌配套体系之中。
零部件产业是汽车产业的基础,也是一个国家汽车产业实力的重要体现。已经成为*大汽车市场的中国,即使是自主品牌的整车企业,也越来越多地使用跨国零部件*生产的零部件。这样的现实,使我国汽车产业空心化的忧虑再度加重。
不过,从汽车产业发展规律来看,这也是必须接受的现实。盖世汽车网CEO陈文凯对本报记者表示,从其他汽车强国的经验来看,整车企业的技术转移和持续的订单,造就了跨国零部件配套企业,也就是说没有强大的整车企业,就没有强大的零部件配套企业。日本的电通、美国的德尔福、法国的法雷奥、德国的博世,这些跨国*都是这样成长起来的。
中国汽车产业政策造就的合资模式,以及在合资夹缝中生存的自主品牌整车企业,导致了目前我国本土零部件工业的现状。
在合资运动中诞生的合资企业,其固有的外资零部件配套体系,使本土零部件企业难以进入核心供应商行列。而我国的自主品牌整车企业目前尚处于自保阶段,并不具备培育零部件配套企业的能力,技术转移也无从谈起。
也就是说,要想通过整车企业的技术转移,来成就我国强大的零部件配套体系,可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但是,这并不是说,我国就没有发展零部件工业的机会。加拿大的跨国零部件*麦格纳,其成长不是因为本国强大的整车企业,而是因为临近美国三大,与美国三大的合作逐步造就了麦格纳。
如果丰田、大众、通用、本田等外资品牌的研发中心全部集中在中国,中国人研发能力的提升,以及人才在企业间的合理流动,将会给本土零部件企业的成长带来不可估量的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