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床商务网

登录

彭泽民:投身科研报效国家 一颗匠心永相随

发布时间:2017-02-07
浏览次数:7100
  【中国机床商务网 专家学者】今天,是中国首批博士生导师、机械工程专家和教育家,天津大学机械系创始人之一彭泽民先生百年诞辰的日子。彭先生求学于抗战民族危难时期,为我国机械工程领域的科技进步与人才培养作出了贡献。 2014年8月10日 ,他因病医治无效,在津辞世。先生病危时,其弟子从全国各地赶来看望,而他对弟子们的大嘱托,仍是投身科研报效国家。今天,就让我们穿越时光的隧道,一起品读先生的人生故事。
 

1945年冬,彭泽民在美国Lycoming航空发动机厂实习时留影
 
  求学于抗战民族危难时期
 
  彭泽民1917年2月1日(农历正月初十)出生于湖北,1930年随家北迁至天津,考入南开中学。在日本加紧侵华的背景下,彭泽民参加了“一二?九”学生运动,在天津西站卧轨抢车南下请愿,要求国民党停止内战,团结抗日。1936年他以优异的学习成绩被保送至南开大学。次年,抗战正式爆发,南开大学的主要建筑亦被日寇炸毁,彭泽民随校南迁至西南联大继续求学。
 
  民族危难对于青年时期的彭泽民的冲击是巨大的,却也坚定了其以自身所学科研报国的志向。1941年,彭泽民于西南联大工学院毕业,当时中国个现代化航空发动机制造厂正在筹建,为避日寇轰炸,该厂从昆明迁至贵州大定羊肠坝黄山之中,机器设备及各种仪器均购自美国,彭泽民即投身到该厂建设工作中。筚路蓝缕,彭泽民与同事一起伐木建厂,在车间中参与实际生产,更深刻感受到了先进科技对于国家和民族的重大意义。1944年,彭泽民考取了赴美机会,在美国学习发动机制造技术,并购买了制造权,以在中国办厂生产同类型的机器。
 
  1947年,彭泽民回国,在南开大学任职副教授,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时调入天津大学,并负责筹建机械制造专业,成为了天津大学机械系的创始人之一。
 
  致力于中国机械工程科技发展
 
  彭泽民倾力于中国机械工程领域的科技发展。早在20世纪50年代,他就在金属切削机床的调整精度、工艺基准面与工艺尺寸链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取得了很重要的成就。60年代初,他在国内主持对机床振动及抑制的系统研究,主持组织设计制造“成批可调整轴类零件自动加工生产线”,曾由机械部运往北京展览馆,参加成果展览会公开展出。70年代,我国机床设计已由仿制走上自行设计的道路,但机床的切削加工振动问题十分严重,极大地影响着国内机床设计与制造业的发展。为此,彭泽民决心建立我国自己的研究基地,他带领两名助手用很少的一点科研经费,于1974年研制出电磁激振器和电容测微仪,并用国产仪器配置出我国套“非接触式机床动态试验系统”。这一系统为国内许多工厂和大学所采用。
 
  1980年,在彭泽民的亲自主持下,天津大学机械制造专业成立了机械动态性能研究室、电测教研室和液压教研室。到1984年,机械动态性能研究室已拥有价值150多万元左右的先进的振动测试分析仪器,成为国内为数不多的机械动力学研究基地。彭泽民主持的“机械动态性能研究及应用”项目于1987年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通过这个项目,结合我国生产需要,为许多工厂的机床及其它各种机械设备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
 
  彭泽民主持完成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和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研究课题数十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60余篇,先后担任过国家教委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教委世界银行贷款专家委员会委员兼工程组副组长、机械部机械制造专业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等职务,为我国机械工程领域的科技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85年秋,彭泽民教授(左)在实验室指导研究生王耀华(中)进行金属切削原理的研究
 
  倾生于教育事业传承科研报国志
 
  彭泽民在天津大学筹建机械制造专业时,主持制定专业教学计划,确定课程设置,制定教学大纲,翻译出版了俄文经典著作《机械制造工艺教程》。60年代他被聘为国家教委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负责制定统一教学大纲,编审统一教材,组织教学经验交流和师资培训工作,此项工作一直延续到1989年。彭泽民还担任了国家教委全国教材、二届评审委员。为此,国家教委于1990年9月向他颁发了纪念证书,表彰了他为课程建设做出的贡献。
 
  1981年,彭泽民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首批博士生导师。彭泽民治学严谨,对学生要求一向十分严格,但他教学作风民主,从不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总是尊重每个人的学术见解和意见,通过认真的学术讨论,使研究生在潜移默化中拓宽思路,形成新的研究思想,提高学术研究水平。他的博士生肖友谊曾写信说:“先生对科学的执着追求精神深深影响着我,先生敏锐的洞察力常为我点破迷津。论文的每一步进展都浸透着导师的心血和对学生的支持与关怀,同时,先生的耐心辅导也使我的英文写作水平获得长足进步。”他对学生的悉心指导也深深赢得了学生的尊重与爱戴。1985年,彭先生个人搬家,竟有400多名师生自发前去帮忙。从20多岁到50多岁,各个年龄段的都有,场面很壮观。当时,新旧居间的距离其实不过200多米,他家也没有多少东西,大家没有什么活儿干,但是也都不离开。那时,彭先生都已经退休了,无权无势,大家只是单纯因为敬重他才来帮忙,也反映了天大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
 
  彭泽民的弟子,国家“863”计划先进制造技术领域专家、天津大学教授黄田回忆先生对他们的指导,“虽然那时候还是20世纪80年代,但先生始终向我们强调的就是做科研首要要有国际视野,这点让我印象非常深刻,他对我们的英文要求非常高,要求我们阅读英文文献、撰写英文文章,我知道他是希望我们的科研水平不落后于国外。”
 
  彭泽民的另一位弟子,少将、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获得者、解放军理工大学原副校长王耀华说,他博士毕业后决定参军,先生鼓励他“要继续把科研工作做好,而且将来不仅要做将才,还要做帅才”,给了他很大的人生启迪,在解放军理工大学期间,王耀华除了做好本职科研工作,还先后担任科研处处长、副校长,带领该校师生不断攀登科技高峰。
 
  几十年来,彭泽民培养了数十名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有的成为大学教授,有的成为国家重点企业的总工程师,有的成为研究所所长,成为了国家的科技栋梁。黄田告诉记者,先生病危住院时,他们几位弟子去看望,而先生依然关心他们的科研工作情况,“先生经历过民族危难时期,更知道科技对国家的意义。教育是一代代的传承,先生把科研报国的志向传承给了我们这些弟子们,我们也会努力把这一志向传承给新一代的年轻人。”
 
  鉴于彭泽民对天津大学建设与发展做出的杰出贡献,1989年1月,经校务委员会审议,授予彭泽民“天津大学金钥匙荣誉奖”。1991年7月,国务院为了表彰彭泽民“为发展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做出的突出贡献”,特决定发放彭泽民教授“特殊津贴”,并颁发了证书。
 
  2014年8月12日,彭泽民的遗体在天津火化,时任天津大学校长李家俊与师生一起参加了遗体告别仪式,代表全体天大师生对先生为人、为师、为学的高尚风骨,和对天津大学的建设与发展做出的突出贡献表达了崇高敬意,并向先生的家属表示慰问。南开大学校长龚克也以挽联寄语“泽霖桃李,七秩殷殷教书育人,公能兼济,德铭神州后世;民利为怀,一生孜孜机械动力,严实并举,真乃天大先生”。
 
  人物简介:彭泽民,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原机械工程系主任,中共党员,民进会员。中国首批博士生导师、机械工程专家和教育家。天津大学机械学科的创始人之一。他长期耕耘在教学、科研一线,其研究涉及机床振动、动态切削、磨削加工、模态分析、机械动力学、加工自动化、CAD/CAM集成等多个领域,完成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和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研究课题数十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60余篇,先后担任过国家教委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教委世界银行贷款专家委员会委员兼工程组副组长、机械部机械制造专业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等职务,为我国机械工程领域的人才培养和科技进步做出了的贡献。
 
(原标题:投身科研报效国家,这份天大的精神不得不赞!)

上一篇:彭博:编程理想 “铣”出灿烂青春

下一篇:技师田浩荣:自己干的活 要让自己放心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