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床商务网

登录

技术骨干孙立君:把每件产品打磨成精品

发布时间:2016-09-07
浏览次数:4821
  【中国机床商务网 机床人才】里和路28号,广东文灿压铸有限公司的机械配件车间,一位年轻的骨干蓝领趁着机器休息间隙,手脚麻利地对数控机床进行逐项检查。他就是公司支部的基层党员孙立君。
  
  “大师傅、大师傅……”“到!”这样的对话场景每天都在上演。别听车间的同事都这么喊他,就以为他一大把年纪了,其实孙立君可是一位90后。
  
孙立君
 
  2011年毕业进入文灿,5年间,孙立君设计的夹具更新了一茬又一茬,他也从一个行业菜鸟成长为独当一面的技术工程师、班组长,先后主持多项夹具的设计开发。在他手中,每一件产品都被当做艺术品来打磨。
  
  创新标兵、车工组长、技术骨干、党员……孙立君以党员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发挥工匠精神,为自己赢得了这些荣誉。
  
  人物档案
  
  人物:孙立君,中共党员,现任文灿压铸机加工组技术班副组长
  
  感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听从父亲嘱托才有今日成就
  
  说起从事夹具开发与设计,还真有点歪打正着。“那时只是觉得男孩子应该学点技术,所以选择了数控专业。”孙立君高中选修的是文科,2009年考入广州一所高校决定选择数控专业,纯粹是出于好奇。不过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在这个领域上自己表现出了很高的天赋。
  
  2011年12月,学校挂钩单位广东文灿压铸有限公司来校招聘,孙立君凭借常年全班前五的优异成绩,获得优先面试资格。其后不到一周,他收到学院辅导员告知实习通过的电话。“你要想清楚,汽车夹具开发这一行,100人入门后能留下来的不过3个!”面对辅导员的提醒,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孙立君并不在意。
  
  一开始来到文灿,孙立君被安排在CNC(数控机床)操作的岗位上。“看着高大上的CNC,心里特别激动,能够用它做出精细的汽车小零件是一件特别有趣、有荣誉感的事。”很快,这种美好心情就被残酷的现实打破——偌大的普工车间里,每天轰鸣的机器声和刺耳的切割声此起彼伏。因为被安排到大夜班,常常一站就是整个通宵。“脏、累、没有自由,这不是我想要的工作!”实习期才刚过一半,同一批进来的近50名实习生留下不到15人,孙立君也不禁产生了退缩心理,向父亲吐露了心声。
  
  父亲是从事汽车检修几十年的老钳工,技术硬而且务实,是孙立君的榜样。听罢儿子吐苦水,他劈头就是一顿教训:“选择的路才刚开始,就要放弃吗?你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这把儿子辞职的想法缓了下来。
  
  “回想起还好没放弃,才有今天的小成就。”孙立君说,这一切与爸爸的嘱托分不开。
  
  “其实我爸妈都是党员,爷爷还是党员干部。我从识字开始,就被爷爷带着看了好多年《人民日报》。”家庭对孙立君的影响很大,他说:“家人教会我党员精神不只是说说而已,而是要做出来,先学一步、学深一步,当好勤奋学习的表率。”
  
  挺身而出立下研发“军令状”
  
  因为工作表现出类拔萃,孙立君在实习期就被挖掘。来公司第四个月,他像往常一样守在数控车床旁,监测汽车散热片的生产,适逢一行技术人员前来检验夹具运作与纰漏情况。
  
  “毛坯这位置很薄,金属加热容易断裂,往这里加个托顶住吧!”发现没等技术人员提出征询,孙立君就大胆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哦?你叫什么名字?”技术人员问完没给任何反馈就离开了。没多久,孙立君就被“钦点”调到了技术部,加入到自主研发工装夹具的队伍,他后来才知道问话的正是公司技术部主任。
  
  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带他的老师傅只教给他一些简单的技术,其余都要靠自学,钻劲十足的孙立君一有空就自己钻研,并回到生产线对数控机床夹具进行“全身体检”。
  
  在技术部从事夹具设计工作,新的平台给了他更大的施展空间。刚转调没多久,公司新研发的一台铣齿机由于工效不理想需要重新改装,然而所有技术人员面对这块“硬骨头”都束手无策,关键时刻,孙立君挺身而出跟领导立下了攻克这一难关的“军令状”。一个产品的夹具设计看似容易,实则不然,接下来他开始梳理生产的工艺流程、分析大量的试验数据、仔细消化设计图纸。从一开始的建立模型和定位方案起,孙立君的每一个构想经可行性验证后,一次又一次被推翻,呼唤新优化方案的声音越来越紧促。
  
  由于交付日期紧,孙立君恨不得通晓分身术,深夜加班设计图纸直到凌晨两点多,为避免审核失误,他总是拿着放大镜趴在桌子上,仔细查看一个一个尺寸、数字,哪怕一个标点、一个符号都不放过;而白天又早早起来跑到车间跟进夹具加工,一站一整天。
  
  争分夺秒了大半个月,后一份方案被推翻了20次后,所有的定位和加工理论被验证可行。生产僵局由此被打破,改造夹具成功后,公司后顺利把零件交付给大客户。
  
  90后成为技术组带头人
  
  在工友们看来,孙立君就像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他做事总是精益求精。”卓锦文说,从图纸绘制、工艺设计,到设备改造、工装制作,遇到技术难题,一个电话他就立即赶到现场研究解决。也正因此,过去几年,孙立君一度成为多个部门哄抢的“风云人物”。
  
  “思想活跃、学新技术速度快。”对于孙立君,机加工艺部副主任宋兴迪这样评价。一年前,宋兴迪把他从机加工艺部“挖”了过来,让他再次回到车间一线,担任维修技术组带头人。
  
  普工车间大多都是资历丰富的老前辈。孙立君底下有17个工人,协调好每个人关系都需要自己花心思。初来乍到,他听到了不少质疑的声音:“一个90后凭什么管我们?”“经验都没几年,搞技术管理能行吗?”……这个冲劲十足的年轻小伙子选择用行动来回应。
  
  汽车制造工序复杂,零件制造环节任何一个参数达不到要求,产品就有可能出现问题,因此对车身精度的严格把控必须前移到零部件的供应环节。当夹具经过一定的时间使用后,定位销就会产生磨损,降低定位精度。因此,车工每晚下班前都要进行定位销检查。有一天晚上9点,孙立君巡查车间时发现其中一条定位销超过指定公差,他立马致电传召负责者回来重新打磨。
  
  “0.4毫米公差是我可以做到的好精度了,有本事你来啊!”对于年轻组长的指令,老工人显然不服气。孙立君二话没说,拿起砂纸又重新细致打磨了一次。看到0.2毫米的公差值,老工人才心服口服。
  
  “即便是0.01的误差都不能容忍,不能让它成为产品尺寸超差的元凶。”这就是孙立君信奉的“工匠精神”。他说,一次偶然机会,在一个日本供应商身上看到了什么叫工匠。“一个转台出了故障,他拆开维修,每一个零件都分门别类,仔细的测量,对待螺母的每一个动作都细微到了常人不能及的地步。试想我们每个人都能有这种精神,那么中国的制造业将会在世界上取得怎样的地位?不难想象……”
  
  “制造的产品不仅仅是表面上一致,更要内在高标准。”孙立君的工匠理念正通过行动来影响着越来越多的人。
 
(原标题:90后技术骨干:把每件产品打磨成精品)

上一篇:数控“土专家”黄丙玉师徒: 创新攻关智无涯

下一篇:李亮:汗洒机床旁 为工作尽职尽责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