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床商务网

登录

陈超:自学成才的铣工高手 困难面前不服输

发布时间:2016-08-05
浏览次数:4597
  【中国机床商务网 行业精英】在襄阳汽车轴承股份有限公司工具分厂车间数控铣床前,29岁的陈超正在为徒弟示范操作程序。随着机身显示屏上由数字、字母和符号组成的指令不断跳动,划线、锯削、钻孔……铣床上的零件正在一件件被打磨,这些冰冷粗犷的钢坯在陈超的“指令”下被赋予新的生命。
  
陈超
 
  沉浸在铣工世界11年,陈超用铣刀打磨出一件件精美的产品,他本人也从一名普通铣工成长为数控铣床领域的技术能手,让青春在平凡岗位上“秀”出精彩。
  
  困难面前不服输
  
  2005年,18岁的陈超从襄轴技校毕业后分配到襄轴公司工具分厂,成为一名铣工。
  
  然而,新岗位的工作开展得并不顺利。“以前在学校接触的零件设计图都是按标准规格设计的,但在实际操作中,不同厂家要求的规格不一样,零件图纸尺寸也不一样,操作起来十分困难。”陈超说,一个月后,一起入厂的20余名伙伴,走得只剩下他和另一名工友。“我就不信学不会!”在困难面前,陈超暗暗较起劲来。每天保持16个小时的学习强度,没有周末休息时间;晚上,他沉浸在铣工书海里,学习零件图设计原理;白天,他按照图纸反复练习操作,并让师傅帮忙找出错误。在师傅的指导和自学下,3个月后,陈超掌握了零件设计图原理,并能快速看懂设计图纸。
  
  凭着一股钻劲,渐渐地,陈超从学徒成长为熟练铣工,并逐渐成为铣床岗位的青年骨干。在2012年第四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铣工决赛中,全国24个省市共73名选手参加,陈超代表湖北省取得全国第18名好成绩。2015年,他获得“湖北省青年岗位能手”称号。
  
  潜心钻研成专家
  
  2011年初,襄轴购进一台价值30万元的数控铣床。陈超被派到生产厂家,接受了3天的业务培训。
  
  当时,由于数控加工是新技术,厂里没有其他人会用。要想用好数控设备,首先得精通编程。在没有人可以求教的情况下,从未接触过编程的陈超开始自学。
  
  看说明书、学习编程、钻研原理,利用厂里的边角废料反复试验设置的程序。陈超不停地和这个智能机器“较着劲”。光是为了在零件上铣出一个精度高的圆槽,陈超设置编程就不下20次。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8个月的钻研,陈超终于在数控铣床上做出了度高标准的零件。以前传统铣床需要耗时1个小时加工的零件,经过陈超输入的程序指令,通过数控铣床6分钟就能做好。
  
  因为技术,2015年陈超调到技术科。现在,分厂所有零件加工的设计图,全都由陈超和其他3名同事“操刀”。
  
  热衷改装新工具
  
  当铣工时,陈超经常边干活边琢磨怎么干能更方便、更安全。来到技术岗位后,他开始大展身手,不断改良工具。
  
  滚子是轴承的四大件之一,工具分厂负责加工的冲头是用来将滚子冲压成型,冲头的光洁度直接影响滚子的质量。
  
  陈超发现,在对冲头进行高速旋转抛光加工时,工友的手和用来固定冲头的3个爪卡经常“打架”,时常有人受伤。同时,人工抛光时需要精力的高度集中,老师傅常常体力精力跟不上,所以经常安排年轻师傅做。但由于零件光洁度要求很高,没有经验的年轻师傅每小时只能抛12—18件产品,效率很低。
  
  这让陈超坐不住了。他利用厂里的边角废料,做出了一种由芯轴和碗状防护罩焊接而成的防护装置,并在中间安装一个过渡套来连接防护装置和装夹产品。使用防护工装后,工人的手不用和爪卡直接接触,效率也提高了5倍。同时,陈超还对装冲头的连接套进行了改装,改装后的连接套可以完成500多个型号的冲头抛光。
  
  有了这次成功经验,陈超信心倍增,在改进工具上快马加鞭。在近一年的时间里,他自制了面铣刀、冲铜皮手中装、夹持瓜工具分装……先后自制改装了20多件工具,并在厂里得到推广,每年可为分厂节约50万元成本。陈超说,下一步他打算将这些自制和改装的设备申请国家。“他是厂里年轻职工的标杆人物。”工具分厂厂长丁华超说,陈超不仅自己爱钻研,还经常指导其他工人改进工艺,“把平凡的事做出了不平凡,在陈超身上,充分体现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而在陈超看来,“工匠精神”就是对经手的每一个零件负责,打磨加工出它们的特点,赋予其二次生命,发挥它们在轴承中的作用和价值。
 
(原标题:自学成才的铣工高手)

上一篇:大国工匠:“天车安装专家”周汉生

下一篇:姜广敏:一位“大国工匠”的成功之路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