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民:拥有一双“钳工”的神奇之手
- 发布时间:2016-08-03
- 浏览次数:4127
淮海集团常常承担国家重点项目,产品都有很高的精度要求。有一回,公司生产调度找到周建民,说有个重点项目的量具部件太薄,数控机床上干不了,让他想想办法。周建民发现这个量具加工部件较薄、间隙脆弱,数控切削很容易导致变形,就提出用纯手工加工,并把重点放在解决变形上。这对手的力度感和稳定性要求很高,稍不准确就会导致变形报废。周建民沉下心来,凭借着多年练就的力度感和稳定度,手工进行微米级研磨,既保证尺寸、对称度,又能把握一丝一毫的细节变化,一点一点向设计尺寸靠近,两天后,加工出的量具一次通过精密检测。几百万元的高精密进口设备干不了的,周建民手工拿下了。
中国兵器淮海集团量具钳工周建民
周建民的绝活,来自30多年的钻研创新。不懂的问题,他苦钻苦学,看过的专业书摞起来有20多米高。技术难点攻不下,他吃住在车间,变着法子试验,问题解决才回家。周建民曾在热得喘不上气的三伏天,与一个尺寸精度、对称度要求都很“刁”的量具“较劲”,三天三夜彻夜不眠,直至难题拿下才回家休息。
30多年练就的真功夫,不但有神奇之手,还有许多操作方法的“奇思妙想”。在一个测定锥形体圆心量具的重点项目研讨会上,周建民提出了一个新思路——把几个一般粗细、不同直径的空心圆柱体,嵌套进一个圆筒内,再把锥形体放进去检测。专家团队都认为“不可行”,周建民揽下了这个项目。
这个量具技术难点不少,大的问题是:几个空心圆柱精度要求高,放到圆筒内,必须严丝合缝。否则,太小会松动,太大硬塞进去,会与圆筒壁形成剐蹭,出现金属屑,影响精度。
周建民想了好多种办法,试了数百次,终想出了“冷热配合法”:利用热胀冷缩原理,分别把圆柱冷冻、圆筒加热,再往一块套。为此,周建民多次到零下50多摄氏度的冷冻室收集数据,与常温下金属形态数据对比,一步步制定加工方案,终一次性装配成功,顺利通过验收。
(原标题:周建民:手感堪比进口精密仪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