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金良:怀揣“”梦想 沉浸模具制造20年
- 发布时间:2016-06-23
- 浏览次数:5856
在薛金良中看来,每一个零部件决不能出现一丝一毫的差错。本报记者王龙飞摄
永远怀揣一个“”的梦想
中车永济电机有限公司是一家为高铁提供电传动系统的企业。作为一名高铁工人,薛金良认为:牵引电传动系统中的每一个零部件,犹如高铁列车的一根根“神经血管”,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决不能出现一丝一毫的差错!
在薛金良所负责的大型冷冲模具上有成千上百个零部件,其组装对精密度要求达到了“丝”级,日积月累的精雕细磨练就了他极度敏感的眼力和手感,手工加工工件的公差可控制在0.004mm以内。能有这样的精细绝技,源于他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也是因为他怀揣着一份“”的梦想。
十年前,28岁的薛金良参加了“第二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钳工比赛”,取得第三名!与“”擦肩而过,他心有不甘。自此,“”成为他不懈拼搏的目标,成为他心中永不服输的信念,成为他走向成功的动力之源。三年后,同是全国赛场,他终于圆梦,一举夺魁。
回想起刚入职的情景,薛金良有些羞涩:“我是走‘后门’找到我师傅。刚开始,他怎么也不同意收我为徒,我一趟趟地到车间、到家里,一次次说明自己想学技术的想法……”
薛金良“认死理儿”,他深信“名师出高徒”。当他得知公司里模具钳工水平高的是万师傅,便想方设法要让自己入得了师傅的“法眼”。
“我的这个徒弟当时连用锉刀的基本姿势都不对,我这心里直打鼓。”昔日的“愣头青”如今是全国、全国劳模,师傅当然成就满满,他说:“能有今天,小薛确实付出了很多。那会儿每天一把锉刀不离身,别人在喝茶、聊天的工作间隙,他也是拿着锉刀练习,或者查阅专业书籍。”
高起点只为高目标,但还需成长过程的高要求,薛金良对待任何一项任务都会自给压力。在修理时速200公里动车组电机上一键槽时,提供技术支持的外方图纸要求公差很小,尺寸要求更是相当严谨。但他的目标却是零公差,他通过数显深度尺,一点点地搓、磨、量,将键槽尺寸控制在中间尺寸,并一步步向零公差靠近。中国有句名言:“有志者事竟成。”他成功了!这也让外方专家意识到“差不多就行”是对中国员工的误解。
把每一次工作都当作考试“把每一次工作都当作考试,作为一次自我挑战机会。”这是薛金良工作的座右铭。所以,不论干什么活,他都要动一番脑筋。不仅是像别人一样认真地干,而且在认真干的同时,还要琢磨怎么干既省时又省力。
模具拼块要求6块或8块大型工件拼在一起。拼起来时,通常都用同样的材料浇注。拆模具时,别人采用融化材料,而他却利用汽车千斤顶的原理,做一个简单的拆卸工装,轻轻一使劲,就拆卸完成,既节约时间,又省力气,还不影响原来组装的精度。别人干塑料模具,为抛光内圆,一般都用砂纸认真地打磨,他却自制了一个抛光头,往风砂轮上一装,工件就成了工艺品。渐渐地,他的好多点子都成了“”,在工作中被推广应用。
随着公司产品的多元化发展,对大型冲裁模具的需求量也急剧增加。这让薛金良所在的工模具分厂生产组织面临的严峻考验,即便加班加点,仍赶不上进度。这时,薛金良主动提出“通过延长模具寿命、提高模具精度满足大型冲裁模具需求”的建议被采纳。于是,查资料、做试验、反复修改技术方案,成了他班后的固定模式。“就连睡觉满脑子都是模具结构、修理工艺,找到点感觉就立即起身记录下来。”薛金良对自己的每一次攻关都记忆犹新。就这样十多个日日夜夜地摸索,几十次不知疲倦地尝试,对模具组装工艺、模具结构进行了革新,使用新型模具材料等措施,使大型冲裁模具寿命成倍提高,由技术革新前的刃磨间隔由4000多次大幅提高到80000多次,相当于模具寿命达到革新前的20倍。冲片毛刺高度由革新前的0.05毫米降低到革新后的0.03毫米,这让中车永济电机有限公司的大型冲裁模具制造水平一跃成为国内先进水平。
如今,“手艺精、爱动脑、点子多”,是大伙儿对薛金良的准确概括。因此,不只在车间,就是其他单位遇到一些难活、急活,都总会想到他,而敢于挑战的他终总会交出一份份满意的解决方案。他能让“濒临”报废的配件100%符合技术要求,他能让模具寿命提高近20倍,他不止一次地解决了看似根本无法排除的故障……他并没有鬼斧神工,动脑筋、查资料、做试验、反复修改技术方案,是他化解难题、优化工艺的“金点子”。他常说干到老学到老,理论和实践都不能少。因此,只要有时间,他就从初的钳工基本操作技能逐一练起;把每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的赛件都做上一遍。现在,薛金良工作之余正练习着一项新的课题,他希望能将“中国智慧”与“钳工技术”结合。
(原标题:薛金良:沉浸模具制造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