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培桢带领大连重工团队在船用曲轴领域屡创“中国”
- 发布时间:2016-06-06
- 浏览次数:5547
蜕变
68天攻坚曲轴跟生产设备吃睡在一起
19岁进厂当学徒,跟着师傅学机械加工。上世纪90年代初,国内加工制造业大多采用普通的卧式机床,生产的部件都要靠人工操作机器一点点打磨。那时的孙培桢并没有预料到今后的制造业会有怎样迅猛的发展,他只是一心想着能踏踏实实学一门手艺,能糊口。在那个年代,进入一家制造业老厂,一报家门说自己是“大重”的,孙培桢觉得这是挺让人骄傲的一件事儿。在他看来,只有踏踏实实地工作,才对得起这身工作服。
孙培桢在车间工作
韩国在世界船用曲轴方面是技术先进的国家。来自韩国的专家给包括孙培桢在内的几人团队,做了半个月的培训。可是一上机操作,孙培桢傻眼了,专家讲的是机床构造、设备特点和理论参数。应用到实际就不是那么回事儿了,每种刀具都要有数千个数据,所有的参数都要靠一点一点地测试。而这些,在国内并无先例可借鉴。
制造曲轴的新设备上有一个倍率开关,这是一个旋转钮,要靠它来控制刀具的进给速度和前进方向,由于不熟悉新设备的脾气秉性,也不知道给的数据是对是错,只要设备启动后,孙培桢的手就没离开过倍率开关,长的时间开机两个小时,他的手也在开关上把了两个小时。下了操作台,他的手心里全是汗。“价值上亿元的设备,咱哪敢大意?”
研制生产个曲轴的过程,在孙培桢说来,满是痛苦,“摸着石头过河,主要是精神压力大。”那段时间,孙培桢几乎都跟曲轴生产设备“厮混”在一起,一天三顿扒拉口饭就开始围着设备转,干到夜里十一二点,乏了倒在床上就睡着,连工作服都顾不上脱,“更没工夫做梦。”孙培桢笑说,一觉睡醒爬起来接着干。
着手生产个曲轴的时候,是2007年的秋天。直到当年年末,到了雪花飘飞的时节,首支6S50曲轴下线用了68天。当韩国专家仔细检查完后一个数据,所有数据一次性校验全部合格。孙培桢不善表达,他和他的团队伙伴们互相看了看,目光中难掩兴奋和喜悦。这支曲轴不仅仅是他个人职业生涯上的一次蜕变,也意味着,中国造船业所用的曲轴将摆脱依赖进口的局面。
飞跃
与国际水平“百米赛跑”创造数个“中国”
孙培桢有个习惯,机器操作结束关机后,人离开机器,心里就犯嘀咕:机器关没关好?有没有哪里不对?然后他就要回到机器那里确认一下。多的一次,孙培桢回到机器那看了5遍。“干我们这个活儿的,大多数都有强迫症。”孙培桢说,自己的强迫症要更严重些,有时候明明锁了车,还要反复去确认究竟锁没锁。
在孙培桢看来,他们这个工种强迫症的症状如此明显,主要是责任重大,对工作精益求精。曲轴对精度的要求近乎苛刻。正常人一根头发丝大约在7微米,而曲轴要求成品的误差比一根头发丝还要细。一旦哪一刀下去出现了较大误差,价值上百万元的产品就可能报废。
这么多年来,国内的曲轴生产一直在和韩国比赛。“就像百米赛跑,一步一步地追。”孙培桢说。他还通过优化加工工艺顺序、改进刀具等创新举措,创造性地提升了船用曲轴的生产效率,节省了人力物力。
孙培桢至今还记得支曲轴下线时,负责检轴的韩国专家当时的眼神,“当时,他检查得非常非常仔细,生怕遗漏了哪个数据。可以看得出充满了不信任。”孙培桢说,韩国专家检完了后一个数据,并不做声,只是默默地签了字。与这个情景形成鲜明呼应的是,去年,韩国STS集团向大重订购了十几根船用曲轴。代表世界高水平的国家企业没有在本国购买曲轴,这一有说服力的事实,说明大连的曲轴生产已比肩国际水平。
孙培桢所带领的团队组建以来,先后制造出许多国内的新产品,其大型和超大型船用曲轴的加工制造订单已经排到了2017年。
传承
带徒毫无保留徒弟得奖比自己得奖还荣耀
孙培桢性格沉稳内向,言语不多。他带徒弟则一点也不藏着掖着。“只要是真心想学手艺,我肯定手把手地教,毫无保留。”孙培桢没有太多爱好,平时下班回家看看电视,吃饭时喝两瓶啤酒。他常给徒弟们说起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件小事。当初为了学习数控机床相关知识,他回到家电视不看一眼,酒也不喝了,捧本书就开始看,“一天学一样,日积月累知识越掌握越多。”孙培桢也希望用这件小事告诉徒弟们,想比别人强,一定是在背后多下苦工夫才行。
孙培桢多的时候带了24个徒弟,他觉得光是自己好没有用,带出的徒弟个个出色才是师傅的本事。“从感情上来说,已经把他们看成了自己的孩子。”经孙培桢手带出的徒弟已经有人获得了辽宁省的技术大师,他竟然比自己得了奖还要高兴,“这也是一种荣耀,技术得到传承,咱脸上有光。”孙培桢说。
大连船用曲轴为何能屡创国内?
曲轴是大船发动机的核心部件,由于一经安装就无法修理更换,所以一根曲轴的寿命就相当于整条大船的寿命。正所谓船等机(发动机),机等轴(曲轴)。
过去,我国造船业所用的曲轴大多是从国外进口,价格非常昂贵,这也成为制约中国造船业发展的一大瓶颈。大连重工起重集团依靠自主研发,两年时间里先后攻克了曲拐加工等7项技术难关,终于掌握了大型船用曲轴的生产技术。结束了国外的技术控制,拉低了曲轴的生产成本。目前,国内可以生产制造特大型曲轴的公司只有大连重工一家,其中,G系列仅大连重工有能力生产。
寻找身边的大工匠和工匠精神
4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对外发布,辽阔的东北大地又将迎来发展高潮,我们希望在这一时间节点挖掘大连工匠精神,凝聚城市品质,展现时代风采,树立社会价值导向。
在传统文化中,“工匠”大多来自劳动阶层,人们常常惊叹其精妙的技艺,却忽视他们孜孜以求、精益求精的精神世界。如今世界已迈入互联网时代,我们强调“契约精神”、“诚信精神”、“互联网精神”,这些精神大多建立在商业思维之上,而传承几代人的“工匠精神”同样是对市场、对产品、对技术、对人的一种尊重。倡导“工匠精神”既有产业发展的实际要求,也有深刻的时代意义。
在此向广大市民发起征集,寻找身边的大连大工匠和工匠精神。在我们的身边也许有这样一些人,他们坚持在一线岗位,身怀绝技又不断进取,在他们身上,不但能看到个人的自我追求,又能找到时代发展律动。
(原标题:孙培桢带领大连重工团队在船用曲轴领域屡创“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