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床商务网

登录

长风特级技能专家李国荣:埋首耕耘 桃李芬芳

发布时间:2017-12-18
浏览次数:4647
  【中国机床商务网栏目 行业精英】针对旋锻铠装偶表面质量差、铰丝的问题,他重新设计、制造了旋锻模具,同时将冷却润滑油的循环使用变为单向使用, 避免了因加工产生杂质混入冷却润滑油而对旋锻过程造成影响。技术攻关后,彻底解决了瓶颈问题,满足了铠装式热电偶新产品的研制和批量生产,合格率从73%提高至98%。
 

 
  李国荣是航空工业长风生产制造事业部技师、“李国荣技能大师工作室”带头人。自1979年2月参加工作以来,潜心车工生产一线,刻苦钻研技能,在组织的培养下,逐渐成长为一名精通数控车和普通车的技师。2002年首批入选国防科技工业“511人才工程”,先后荣获江苏省有突出贡献技师、江苏省技术能手、航空工业技术能手、航空工业“航空报国贡献奖”、第三届国防科技工业技术能手、江苏省企业技师、苏州市高技能突出人才、航空工业特级技能专家等荣誉称号;有多篇论文在专业刊物上发表或获奖;机械夹固式搓板车刀(号ZL ||2009 |2 |0219082.3)获2010年国家,机械夹固式带切断的封口车刀(号ZL |2010 |2 |0616980.5)获2011年国家;2015年11月,被苏州市授予“李国荣特种刀具技能大师工作室”荣誉牌匾。
 
  埋头钻研技术 矢志攻坚克难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数年来,李国荣立足岗位,从点滴做起,潜心研究加工技术,不断改革创新工艺方法,解决了诸多加工难题。用于测量航空发动机喷口温度用的热电偶产品,使用的高温合金,该材料加工中冷作硬化趋势强烈,且导热性能差、粘附性强,在加工中刀具刃口上容易形成积屑瘤,难以保证零件加工质量。针对这一难题,李国荣认真制定改进方案,特别对切削参数改进,由原需七分钟加工一件缩短为二分钟,使刀具使用寿命提高4倍多;经过工艺改进,对钻头磨削形状、几何角度和出屑走向进行调整,形成了新的几何形状钻头,更适宜该产品加工,从普通钻头仅能加工5米提高到15米左右,加工效率提高了3倍以上,零件合格率由原30%提高到98%以上。此加工方法已在全公司中推广使用。
 
  飞机仪表轴瓦零件抛光加工,历来是瓶颈工序。李国荣亲自动手轴瓦抛光加工,分析了研磨材料和抛光设备,果断提出自行调制研磨膏和改造抛光设备;某传感器产品的特种螺纹衬套,该零件为不锈钢薄壁件,单边仅0.35毫米,按照通常切削工艺很难加工成形,他采用无切削的工艺方法及时顺利完成了生产任务;细长轴的加工一直是较为头痛的问题,李国荣采用了反拉法并设计了相应的工装,巧妙地编制数控程序,该零件加工过程相当稳定。
 
  “李国荣技能大师工作室”的成立,使“大师效应”突放异彩。某型传感器上的空气分流器——文氏管,过去一直依赖进口。2015年初,某国突然中断供货且不再恢复供货,导致某型号研制任务中断,领导忧心如焚。关键时刻,李国荣毅然挑起重担,率领大师工作室团队,夜以继日地开始了攻关,从原材料选定、加工工艺选择到模夹具设计制作、检验方式确定,经过反复验证试验,终于一举研制成功,打破了外国对我国的技术封锁,确保了某型号任务的交付,得到了公司领导、专家、驻厂军代表的高度赞扬。
 
  改善加工工艺 生产提速增效
 
  “位卑未敢忘忧国。”李国荣懂得,效率是制约企业生产的命门,生产上没有效率,企业就谈不上效益。他在工艺技术人员的配合下,通过积极实践,将近百项产品200项零件的加工工序由普通切削加工改为数控切削加工,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生产效率大幅提升。如飞机发动机限温放大器的底板,原有工序29道,因工序多、流转环节多、生产周期长,往往影响任务按节点完成,通过工艺优化,由原来的29道工序减少至13道,生产周期也由3个月降为1个月,生产效率大幅提高。
 
  他自行研制的数控机床自动拔料技术解决了生产中数控机床不能自动拔料的难题,节省技改资金近100万元,设备利用率大大提高。
 
  铠装式热电偶是航空发动机的升级换代产品,如今应用已越来越广泛,种类也越来越多,它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产品性能的稳定。旋锻加工作为该零件的核心技术,极易出现外壳表面开裂、表面质量差、精度超差、抗电击穿、绝缘低等问题。为解决该类问题,部门专门成立了专题攻关组,作为攻关组的主要技术、技能负责人,李国荣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从原材料到热电极成品全过程进行了全面认真的梳理并制定了改进方案:将热处理方式由网带式改为真空式,消除了材料旋锻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应力也消除了材料上的有害物质;针对旋锻铠装偶表面质量差、铰丝的问题,他重新设计、制造了旋锻模具,同时将冷却润滑油的循环使用变为单向使用, 避免了因加工产生杂质混入冷却润滑油而对旋锻过程造成影响。技术攻关后,彻底解决了瓶颈问题,满足了铠装式热电偶新产品的研制和批量生产,合格率从73%提高至98%。
 
  倾心技艺传承 培育桃李芬芳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李国荣深知一个道理:先进的设备可以引进,而高技能人才必须自己培养;光一个人强是撑不起一片天的,要一个团队强才能无往而不胜。他决心要让自己的一身技艺传承给年轻人们。在结合部门“匠文化”建设方案,仔细分析了班组每一个成员的构成情况后,他制定了分类传教计划和规划。实施对大专生偏重于操作能力的传授,对中技生则偏重于理论方面的培训,注重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遇到普遍性问题时,就利用部门“精益讲堂”的平台,以上公开课的形式进行传授。培养他们较快地成长为普通车及数控车上能够独当一面的技师和生产骨干,并有了较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经过多年的“名师带徒”活动,在他的精心调教培育下,胡文龙等一批新人脱颖而出:先后有10人次通过了江苏省技师职业考试,经公司推荐有2人获得苏州市突出技能人才、6人获得苏州市重点技能人才;经公司技能选拔赛选拔推荐的2人,参加两届江苏省技能大赛均获得第五名的好成绩、并获得江苏省技能人才称号,一人获集团公司特级技能专家、两人获航空工业技术能手称号等等荣誉。这样的一个群体,构成了公司生产的骨干队伍,为公司实施“匠文化”成才战略,打造“有理想、有文化、高素质、高技能”技能人才队伍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在“十三五”的开局之年,李国荣又踏上了他的“工匠”新征程,率领着一群年轻的“能工巧匠”们为着祖国的航空事业实干担当、砥砺前行,书写着“雄风酬壮志,豪情洒蓝天”的美丽新篇。
 
  (原标题:长风特级技能专家李国荣:埋首耕耘 桃李芬芳)

上一篇:蒋楠:创新路上永不停歇

下一篇:肖波:设备维护“百事通”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