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工控行业人物出炉 关锡友名列其中
- 2017-01-09 11:26:299641
六、工信部中国智造与工业4.0研究所所长--王喜文
人物简介:工学博士,博士后,工程师,九三学社中央科技委委员,九三学社北京房山区工委副主任。1998年8月参加工作,曾在北京机床厂工作过两年,后为日本开发10年计算机软件。2009年8月进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经济技术合作中心。历任信息部副主任、主任、电子商务研究所所长。
精彩语录:传统中国制造业的模式是资源驱动,是靠人力、物力、土地、原材料、水、电等能源。那未来我们改变这一驱动方式,变成什么呢?变成信息和数据驱动。
事迹:王喜文自任中国智造与工业4.0研究所所长以来,一直就很关注中国的“工业4.0”。他深知:德国“工业4.0”国家战略为我国《中国制造2025》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中国产业界、学术界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故而,王喜文博士也跻身其中,并将自己的成果以专著形式加以展现。
其中,《工业4.0:后一次工业革命》一书于2015年1月1日由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是国内本“工业4.0”方面的专著;《工业4.0(图解版):通向未来工业的德国制造2025》一书于2015年7月1日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而2015年8月1日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制造2025解读:从工业大国到工业强国》则是受到了中国工程院李伯虎院士的作序大力推荐。因此,可以说,王喜文博士在科普工业4.0、科普工业互联网、科普智能制造,宣传中国制造2025,传播国家工业形象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
2016年,在谈到未来“中国制造2025”在创新点的趋势时,王喜文认为有三个趋势,分别是“工业软件会充斥整个制造业”、“基于大数据的制造”和“基于协联网的网络制造”。作为一位“工业4.0”的专业研究者,王喜文对中国制造的未来相当有见解。
七、研华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克振
人物简介:毕业于国立交通大学电信工程学系。在创立研华科技前,曾做过研发工程师,并曾于任职于美商惠普科技中国台湾分公司仪器事业部担任业务工程师。在此期间,刘克振透过个人学习与实务经验的累积,奠定了创立研华科技的基础,同时也遇见两位共同创立研华科技的事业伙伴。人物事迹刘克振在1983年创立研华科技,多年来一直担任董事长暨执行长。
精彩语录:物联网的云还没有真正搭建起来,这是目前物联网还未爆发的一个原因。
事迹:不仅要为企业定调,同时也是热情与专注的源头。早在研华成立之初,刘克振就曾经立下宏愿:“我无法像运动员一样在奥运会上为中国人摘下,但希望能够在工业计算机领域为中国人拿下块!”。
刘克振也十分重视企业公民的角色扮演,于1997年成立了研华文教基金会,深信“企业社会责任”是未来竞争力的必备条件。刘克振认为企业犹如一棵大树,社会则是肥沃土壤,当企业藉由本业赚钱时,也要利用自身的特长去带动社会,同时让员工均能充分参与,如此即形成一个价值链。其中“人才”与“创新”都是因缘,多结好的因缘,企业就能永续经营!
2016年,Embedded IoT伙伴高峰会议,有超过300位来自21个国家的研华伙伴、客户共同与会。研华近几年来皆以驱动智慧城市创新共建物联产业典范作为物联网成长的愿景;此次与Intel、Microsoft、ARM、IBM等伙伴合作,即是协同合作的佳展现。研华相信,与伙伴合作的力量,能大幅协助顾客,将新物联网解决方案全面导入至世界的各个角落,并将智能化概念完整运用至每个产业中。
八、台达资深副总裁暨机电事业群总经理--张训海
个人简介:1995年,张训海先生敏锐地预见到自动化行业的发展前景,率领5人团队在国内以变频器产品起步,发展到如今5000多人的机电事业群,2015年,张训海荣获“2014中国自动化领域年度人物”。
精彩语录:未来的自动化生产线将朝着“模块化”方向发展。所谓智能型生产线,不光是全程自动化,而是可以根据产品需求进行相应的模块化组装。
事迹:目前,台达工业自动化重要市场是中国大陆,占到台达工业自动化部门收入的50%以上。随着劳动力成本上升,中国大陆智能化工厂会越来越多;此外,老工厂效率低,尤其是能源效率低,这些都是其工业自动化业务的潜在客户。张训海表示,用工业自动化解决方案,工厂能源节省能达到20%到30%。
而2016年的经济走势,被经济学界描述为“L”型拐点,而台达工业自动化的营运绩效却取得了不俗的表现,“尤其是在国内的业绩完成度高于预期,各项产品皆表现得不错,其中运动控制相关的产品与系统方案成长幅度大。”谈及今年事业群的成绩,张训海首先归功于行业的成长。在2016年,精密电子业和节能产业都有了很大发展,台达在注塑机、消费类电子、智能终端和高速包装产业挖掘到更多机会。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张训海先生认为台达当前面临着诸多挑战,一是竞争的厂家更多,竞争也更加激烈;二是客户对行业定制型、应用定制型产品的市场需求发展迅速,使得相关产品研发难度更高;三是制造周期大幅度缩短,现在研发周期已经缩减到1-2年,生产周期5年。
九、西门子CEO--凯飒
个人简介:凯飒毕业于雷根斯堡专业大学,取得经济学硕士学位。1980年加入西门子股份公司零配件集团;1987年成为西门子半导体公司(马来西亚、马六甲)商务项目负责人;2004年10月,进入公司高管理层,任职西门子股份公司战略官;2006年5月,成为西门子股份公司管理委员会委员、财务官;2013年8月,接任西门子股份公司总裁兼执行官。
精彩语录:任何国家的经济基础首先都是能源,如果说没有能源就是一片黑暗,所以能源是所有经济发展所需要的生命线。
事迹:西门子在中国建立了德国之外数字化企业---西门子工业自动化产品成都生产研发基地(SEWC)。这个被欧盟评为先进的数字化工厂,让中国企业真正了解了什么是“工业4.0”。西门子将当今世界先进科技、设计工艺、新材料软件收入囊中,这将给传统制造业带来巨大的冲击和改变。西门子不仅满足客户现在需求,还为其未来扩充提供解决方案进行储备。
凯飒表示:“西门子也在尝试与地方政府建立工业4.0的数据中心、实验室,帮助地方政府、地方企业以及地方高校提供整套的科技,助力企业升级转型,这个就是西门子今天做的工业4.0。”
2016年,西门子与Mentor Graphics(Mentor)公司(NASDAQ:MENT)宣布,双方已签署并购协议,西门子将以每股37.25美元的价格现金收购Mentor,总收购价值折合45亿美元。通过此次并购,西门子将凭借Mentor完善的电子集成电路和系统设计、仿真及制造解决方案极大拓展其行业的数字化企业软件组合。凯飒指出:“收购Mentor将有助于我们继续打造‘新工业时代的标杆’,这正是西门子‘2020公司愿景’的组成部分。这次并购将打造一个的产品组合,帮助我们进一步扩大在数字化领域的并行业发展。”
十、施耐德执行副总裁--朱海
人物简介:朱海毕业于北京大学,并先后获得中国科学院计算机专业硕士学位以及中欧工商学院(CEIBS)的EMBA学位。朱海自1996年加入施耐德电气,出任施耐德自动化公司中国区代表,随后他先后担任施耐德电气自动化销售总监、施耐德上海配电电气有限公司总经理、施耐德电气低压产品市场总监。
精彩语录:现在很多人一说智能制造,以为就是买很多自动化设备,就是产线上引入机器人。机器人不等于智能制造,为了自动化而自动化,可能会把好企业给拖垮了。
事迹:自2009年9月起朱海便担任施耐德电气中国区总裁,也是施耐德电气在中国的首位本土籍总裁。
之前,施耐德电气与燃气商新奥集团成立合资公司--新智能源系统控制有限责任公司,共同拓展分布式能源和微电网市场。在渡过了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低迷之后,朱海认为在未来几年,施耐德电气在中国市场将主要从智能制造发力。另外两个重点领域分别是推动跨界合作和协同创新。
朱海在“2016(第十四届)中国企业竞争力年会”上表示,无论外资企业还是内资外企现在都应该“要有成熟经济体的思维去面对中国市场,(这个市场)不可能总是有10%以上的增长率。”朱海认为,可持续发展是施耐德电气的核心战略之一。在施耐德整个管理系统里边从环境,从企业的效率以及从人员三个纬度把我们的所有的可持续发展的目标都进行了进一步的量化。
2016年12月,“2016财经·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榜”于沪上揭晓。施耐德电气荣获“2016财经 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榜·杰出企业奖”。
(原标题:董事长关锡友成为工控领域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