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床业界双雄会
- 2018-06-13 09:12:025777
【机床商务网栏目 机床人才】丁酋岁暮,我随天水星火机床集团董事长李维谦,去同济大学张曙教授寓所看望了这位机床界的泰斗。不过这不是礼节性拜访,而是技术讨论,知识解惑。
张教授今年已86岁高寿,这位将自己毕业精力奉献给中国机床事业的耄耋老人,依然精神矍铄、才思敏捷,只要一说机床就来劲。
90年代被上海市政府授予科技功臣的张教授,致力研究先进制造技术及其发展战略,包括独立制造岛、分散网络化制造、并联运动机床等。他对我国制造业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深入地调查研究,并系统地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柔性制造技术、企业技术改造策略和组织管理模式等,是我国公认的先进制造技术研究及应用的倡导者和者之一。
他所撰写的《制造业信息化的现状与未来》等二百余篇论文以及《机床产品创新与设计》、《分散网络化制造》、《柔性制造技术的理论与实践》和《并联运动机床》等专著,皆深受学术界和企业界的欢迎。当然,他也是我们《制造技术与机床》杂志的撰稿人之一。
君子固穷,值得一提的是,他目前还每年一度筹划CME中国机床展的《智能制造与数控机床创新》研修班,以及每月一次的线上分享会,及时将当今机床前沿技术介绍给大家,而张教授的这些辛劳出自推动我国机床业发展愿望完全尽义务的。
李总在机床业界也称得上一条英雄好汉,他经过多年努力,将名不见经传的天水星火机床厂从一个只能生产直径不大于φ1600mm普通车床的机床企业发展成了一个能够生产直径达φ6300mm以上的超重型数控车床,多轴联动车铣中心,以及大中型数控轧辊磨床等装备,并跻身号称新十八罗汉的行列之中。
李总之长,贵在对技术的执著追求,当了24年总工程师的他,酷爱了解创新技术,凭借自己出众的外语水平,时刻都想提高星火机床的技术与质量档次。由于他拥有几十项,并圆满完成国家的863及04重大专项两个重大课题,因此他被甘粛省政府授予甘肃省科技功臣及甘肃省一级学科带头人。
这两位同属科技功臣的机床精英,早就相知相识,而且张教授对李总的帮助特别大。就在几年前,张曙教授曾赠予李总五大卷号称”机床圣经”的Werkzeugmaschinen(金属切削机床),这套由德国机床Weck教授主编的论著,内容包括基础理论研究、机床结构设计、机电一体化、自动化等,是的经典著作。李总自1982年以来,曾多次赴法、英、日本、瑞典等国深造,是获得首批享有英国特许工程师(CE)称号的三位中国人之一,故对欧洲机床制造技术也不陌生,有了“圣经” 指点,真是如虎添翼。
这次造访,李总又有新的斩获。张老师不仅将前两届智能制造与数控机床研修班全套资料的U盘给他,还送了他一本英文版的《机床创新宝笈》,该资料汇集了国外期刊上发表的机床设计和制造技术的重要文献20余篇,旨在帮助国内企业了解国外机床前沿技术,促进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为实现《中国制造2025》提供正能量。
该宝笈共分五大部分,内容包括1.智能工厂与互联网+:智能工厂和物理信息融合系统的内涵如何融合,会产生什么影响。2.数控机床的主要构成:如主轴,进给传动、结构件和数控系统的现状与发展趋势。3,机床的性能:包括静态、动态和热性能对加工精度的影响,以及测量和补偿的方法。4,绿色机床、生态机床和虚拟机床:论述机床设计的新理念和新方法,特别是机床的轻量化。5,机床的机电一体化、大型零件的加工机床,多功能机床,增材和切削混合加工机床,以及如何实现机床智能化和集成化途径和案例。
可以说,这些前沿技术均是机床工作者们所渴望了解的知识,真可谓宝剑赠英雄。张教授说我年事已高,李总还年轻,正值报效祖国的大好时光,可从“宝笈”中汲取精华,为推动我国机床事业的发展再创辉煌。
酒逢知己千杯少,师生话语特别多。这两位对技术近乎痴迷的精英相遇话盒子一打开就没完没了,首先谈及的是高精密和超精密机床,就采用非金属矿物铸件床身这个问题,大家都认识到其重要性,因为从机床的抗振与抗热变形的角度来看,此步值得一走。当然,除此之外还得应用流体主轴轴承,静压导轨(运动精度1µm/m),高精度测量系统(有效分辨率1nm/m),以及干扰小的无刷电机和高速、宽带的控制系统等零部件。
张曙老师在谈到金刚石超精密机床时,提出一个词汇,叫做“微凿加工”,如光学费湼尔透镜模板就是这样制造出来的。对此,李总也不陌生,因为他是国家863攻关项目,大型菲涅尔透镜车床制造课题组组长,又是国家04专项精密航空车床制造课题组组长,故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
高精密超精密机床的要素很多,张老师结合KERN、DIXI、STUDER、安田等公司的实际案例,从设计、工艺、检测等具体细节,又传授了不少要领。
当今大家都热衷于结合工业4.0,展望未来工厂的模样,张教授对此早就己研究,并在今年3月份中国机床展的第三届《智能制造与数控机床创新》研修班上,会发表“未来工厂”Factories of Future--FoF的主题演讲。内容大体包括互联共生的工厂、基于模型的企业及 2030设想等。其中未来工厂是互联共生的工厂这一个新概念,是张教授提出来的,并绘就了未来工厂的路线图、设想了四种互联共生模式以及规划了此项工程的五个重点,听得李总茅塞顿开、如醉如痴。
后张教授强调说:“未来工厂”永远在路上,随着时代变迁,内涵有所不同,但从未来视角审视当前存在的问题,探讨改进措施,创造未来是永恒的。
未来建立在传统之上,精益生产的精髓是消灭浪费和不断改进,具有指导意义,数字化的精益生产流程可视化后,更透明更易理解。
未来工厂不仅是技术,环境和人,商业的模式和供应链,以及工厂的组织形态都是在动态变化之中,平台化、协同化是大趋势。
互联共生是未来工厂的重要特征,是新的业务模式、利益共同体和生态圈,主要体现在资源(物质和知识)的共享和众包。
未来工厂是基于模型的企业,从基于经验的制造迈向基于科学的制造,在产品设计时就能通过建模和仿真优化生产过程,在产品没有生产出来之前“使用”产品,发现问题,加以改进。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却有诉不尽的衷肠。都怪光阴太无情,只能将难舍的离别化为早日再相聚的愿望了。
作者简介:
徐正平,工程师,上海机床工具集团有限公司原市场部部长。中国模协技术委员会会员、上海市模协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上海机械工程学会顾问,上海工博会评审专家,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加工中心展品评述专家,上海社科院“新经济与产业竞争力研究中心”行业专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