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床商务网

登录

为汽车制造而生 百年流水线的前世今生

2018-01-17 09:21:4911617
来源:百年流水线-一部工业技术进步史 作者:大卫 E.奈诸
  【机床商务网栏目 机床上下游】流水线百年历史,底特律也许是有资格对其功过做出评判的城市。如今,福特生产T型汽车的老皮克特大街工厂仍然屹立在那里,而诞生条流水线的福特高地公园工厂也保持着原来的风貌。
 

  
    的确,现在的底特律到处都是被废弃的大型工厂,很多人为这座城市的衰败而叹息。大量的彩色照片记载着那些没有窗户的工厂、潮湿又充满水渍的电影院、被腐蚀的豪宅、杂草丛生的空地、长满苔藓的办公室、废弃的旅馆、墙体剥落的公立学校,以及其他处于崩溃边缘的城市景象。
 
  这座衰败的城市强烈冲击着人们的视觉,人们容易得出这样的结论,曾经在1913-1973年熙熙攘攘、风光无限的城市,让人联想到传统的流水线,但在精益生产和自动化出现后,其人口急剧下降。
 
  一百年的进化
 
  其实,底特律的故事并不等同于流水线的发展历史,后者已逐渐地走向化,且成为一种更的新型生产模式。
 
  想象一下,1913年的工人穿越时空来到2011年,参观福特在底特律郊外投产的福克斯大街工厂的景象,他们也许可以认出所知的汽车制造五大步骤:铸造和钻凿发动机组、冲压车身面板、焊接、喷漆和组装。
  
  这些工序的操作流程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工厂车间的工人数量出现大幅下降,整个系统通过计算机系统将各个工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福克斯汽车仍在德国生产,德国的工厂几乎与底特律的汽车工厂一模一样。完全一样的汽车工厂遍布,福特汽车以大批量购买机床和机器人的方法节省了大量资金。
 
  无论福特汽车在何地生产,其全部零部件中85%是可互换的,剩余零部件的制造主要根据各个国家规定分别生产。工厂内部的工作分工并不完全一样,差异比从前要小得多。
 
  不断增加的同一性,让人们联想到了亨利.福特,他当年试图在任何一家工厂按照相同方法制造T型汽车。今天的福特管理层意识到,福克斯汽车在美国只属于小型汽车,在欧洲属于中型汽车,在一些新兴市场属于大型汽车,公司必须根据市场环境制定不同的销售策略。
 
  在设计师、工程师和经验丰富的工人三方共同努力下,新型福克斯汽车完成了终设计。只有将在虚拟流水线上的问题全部解决,才会进入正式的汽车生产阶段,其生产地点是隔街相望的早期福克斯汽车的工厂,新型流水线从设计到建成花费11周的时间。
 
  新型福克斯汽车正式投产后的5个月,钢坯生产工艺的进步,使得整车装配时间只需20个小时。这样的生产速度,放在1975年让人感觉遥不可及,更不用说1913年。当今新建成的汽车工厂,所雇用的工人和管理人员达到3000人的规模,实行“两班倒”后,每年可以生产30万辆汽车,平均每个员工每年生产100辆汽车。
 
  在1913年,福特需要雇用13000名工人,每年的汽车产量是260000辆,平均每个员工生产20辆汽车。
 
  1913年,福特的高地公园工厂主要从工厂附近的供货商进货,而其福克斯工厂,每天至少要接收来自的40个集装箱的货物。现在,只需数百台机器人完成的工作,1913年完全由人工来完成,而建造并且保养这些机器人需花费数千小时的人力。
 
  福特高地公园工厂只能生产型号单一且技术简单的车型,相比之下,新型的汽车工厂可在多个生产平台上,同时生产上千种型号的汽车。
 
  不道德的礼物
 
  由于流水线已和美国社会休闲、消费和工作等方方面面融合在一起,其意义会因形式多样化及其各种影响而变得让人难以捉摸。为把握流水线的发展轨迹,需要了解其在过去100年在人们心中所处的地位。
 
  为人所熟知的,莫过于将福特流水线描绘成一个既严酷又不知疲倦的工头。
 
  乔伊斯.卡罗尔.奥茨(美国作家)在其著作The Gravedigger’s Daughter中,讲述一名妇女在纽约州北部流水线工厂上班的故事。工厂里巨大噪声让她陷入精神恍惚,她的牙齿被传送带产生的振动声弄得咯咯作响。她必须时刻关注着从眼前快速经过的、有时甚至超出反应能力的橡胶传送带。
 
  她的手时刻处于危险之中,一旦被冲压机器钩到,半截手指会瞬间消失。工厂夏天的温度通常会上升到华氏110度(摄氏43.3度),这让戴着护目镜、穿着沉重防护围裙和保护脚趾的工作鞋的女主人公难以忍受。
 
  似乎大多数美国作家一提到流水线,都会想到亨利.福特。在《中性》(Middlesex)一书中,杰弗里.尤金尼德斯(美国作家)描述了1922年的福特胭脂河工厂:从高速公路上可以看到一个巨大的、戒备森严、令人敬畏的复合体,遍布耐火材料制成的管道、扶梯、狭窄的过道、火焰和浓烟,胭脂色是这里的颜色。
 
  对于每天在这里上班的工人来说,工厂冒出的烟是飘在远处的朵云,之后会闻到一股化工异味,然后看到一座黑砖砌成的堡垒,后,交织在一起的流水线嘈杂声传到数英里之外的地方,这座堡垒开始侵蚀这个星球上的土地。
 
  1913年开始,正好是亨利.福特将流水线投入生产且让工人适应流水线运转速度的时候,流水线似乎让社会失去了人性。让人备感压抑的流水线故事中,重复着相同动作的工人,已然成为描述20世纪30年代大规模生产的素材。
 
  一项新技术在得到初认可之后,其乌托邦式的光环逐渐褪去。例如,铁路、飞机、电视机和流水线的出现,都经历了从公众颂扬、适应、接受、抱怨,再到无奈接受的全过程。
 
  美国流水线在1913年正式投产之后,经历了长达10年的辉煌,直到20世纪20年代末,真正融入人类社会,接下来若干年中,一度被视为乌托邦存在的机器设备和操作系统,开始出现各种问题,且被人们认为是不道德的产物。
 
  20世纪60年代,特别70年代,流水线成为人类熟悉的陌生人,因为磨灭工人的个性、无休止的大规模生产和不断造成的环境危机,受到谴责。
 
  在流水线1913年诞生时,美国人则表现出了难以抑制的热情。早期的相关报道中,它似乎成为美国工业百年发展的之作。
 
  新型生产模式既然成为现实,那么将多种技术结合在一起的生产模式,便在屠宰场、罐头加工厂、钟表厂、自行车厂、兵工厂以及其他工厂出现了。在实现所有金属零部件互换的理念上,流水线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有些技术产生于19世纪。
 
  福特汽车公司本可将其生产的细节作为商业秘密保护起来,但是,福特仍然决定在1915年旧金山世界博览会上展示其流水线,这一举动吸引了包括其竞争对手在内的数百万参观者,前往高地公园工厂一睹风采。
 
  高地公园流水线的成功很快便在全美境内传播开来,不同行业的制造商运用流水线技术,生产出了数以百万计的新式器具、自行车、浴缸、剪草机、小型配件和家具,极大提高了美国人的物质文化水平。
 
  流水线工人在20世纪20年代享受的高工资待遇,有助于人们将其视为社会进步的原动力。显然,大规模生产提高了每个人的生活水平。
 
  加速后的环境问题
 
  深深植根于人类思想中的“加速”理念,在流水线的运行上得到了具体的体现。生产者希望流水线的运转速度不断提升,消费者认为拥有更多的商品顺理成章,人们也希望在短时间内完成多项任务并获得更多的经验。
 
  人们对生活节奏持续加快的期望,已然成为性问题。
 
  有人曾经在1913年预测,未来将是一个气候变暖、石油匮乏和地球资源不具可持续性的世界。难道流水线不能在保证环境可持续性方面发挥作用吗?
 
  以减少污染和建造“绿色工厂”的方式,制造商开始回应人们对于环境的担忧。以福特汽车为例,在泰晤士河畔的达格南引擎流水线工厂,安装了3台大型风力发电机,其1140万千瓦时的发电规模足以满足工厂日常生产需要。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福特本人曾担忧流水线生产对周围的环境产生长期影响,他意识到,对于自然资源的需求会进一步导致资源紧缺,决定在制造汽车过程中寻找诸如大豆和木材这样的可再生资源,并极力推动农业化工技术,利用农产品生产工业品。
 
  2000年,亨利.福特的曾孙威廉.克雷.福特二世决定,斥资20亿美元重建胭脂河工厂,赋予其环保和精益生产的特性。重建之后的胭脂河工厂拥有3条流水线,可生产9种不同型号的汽车,其屋顶由15英亩的绿植组成,在保温的同时可减少水分的流失。
 
  新工厂内部拥有充足的自然光和很多节能装置,福特工厂带有绿植屋顶的游客中心,于2009年获得美国LEED金奖认证;2006年,福特生产的MercuryMariner汽车荣获了届环保汽车奖;2012年,福特全新的纯电动福克斯汽车正式下线。
 
  同时,通用汽车也致力于成为环保汽车制造商中的一员,位于兰辛的工厂,因其1/4的厂区由可循环利用的原材料建造,被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授予认证,工厂由白色聚合物建成的屋顶,每年夏天可以吸收少量的热量,比同等规模的传统工厂,该工厂每年节省将近400万加仑的水和300万千瓦时的电力。此外,工厂所占地区一半的土地留作自然保护区。
 
  总体而言,福特、通用、大众和其他汽车制造商,在制定市场战略和节省生产成本过程中,都将绿色生产作为重点考虑因素。
 
  然而,汽车产业和绿色生产之间,很多方面存在无法避免的冲突。大型汽车、越野车和卡车会消耗更多资源,即使在其报废拆解后以及回收再利用也是如此。某种程度上讲,流水线并不是促进节俭或将消耗降到低的理想工具。
 
  可以看到,化生产不仅在零部件和终成品运输过程中消耗巨大能源,而且也不可能制定相应的可持续发展机制,使之成为人类不可或缺的新文化习俗。
 
  流水线正让美国人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在创造更多工作岗位的同时,很多传统的工作岗位彻底消失了,缩小或者扩大着阶级差异。有些工厂从此彻底关门停业,有些迁到了拉丁美洲和亚洲,至于其他存活下来的工厂,通过引进精益生产和自动化,在与欧洲和美国本土企业竞争中继续占有一席之地。
 
  100年前,对于那一代人而言,铁路、电气系统和流水线的出现,似乎预示着乌托邦式的未来即将到来。这些曾经受到顶礼膜拜的技术,不久之后就因垄断、毫无人性的生产系统和环境危害饱受批评。流水线在1913年诞生,赞誉之后同样面临着严厉的责难。
 
  (原标题:为汽车制造而生 百年流水线的前世今生)

上一篇:激光行业“隐形”:联赢靠专注实现“蜕变”

下一篇:IDC预测2018年3D打印支出将接近120亿美元

相关资讯:

首页|导航|登录|关于本站|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