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床商务网

登录

“互联网+制造业”将是未来制造业的趋势之一

2017-10-12 09:13:258676
来源:网易
  【机床商务网栏目 市场分析】马云为“互联网+制造业”起了一个时髦的名称“Made in Internet”(网络制造),该名词走红的大背景,是当前中国制造业正在发生从“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到“Made in Internet”(网络制造)的深刻变革,在这个意义上,制造业与互联网(泛指网络、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化)融合是未来的必然趋势。
 
  工业化时期,制造业通过规模经济来满足需求从而获得丰厚的利润,这是“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风靡的根本性原因,但信息化时期,制造业的需求端呈现出分散化、个性化等特征,并冲击着传统制造业的全价值链过程。因此,从“Made in China”到“Made in Internet”,折射的是工业化经济时期的规模经济向信息化经济时期的智能经济转变,这不仅仅意味着生产方式的变革,更是一种从需求端到供给侧的顺应性变革。
 
  世界正在经历一场革命性的变化。当今具影响力的社会思想家之一托夫勒认为,第三次浪潮是信息革命,具体表现是:在生产活动的范围广泛的工作过程中引入了信息处理技术,从而使这些部门的自动化达到一个新的水平;其次,电讯与计算机系统合而为一,可以在几秒钟内将信息传递到全世界的任何地方,从而使人类活动各方面表现出信息活动的特征;后,信息和信息机器成了一切活动的积极参与者,甚至参与了人类的知觉活动、概念活动和原动性活动。
 
  由大机器、大工业和大量人员所从事的大规模流水线生产方式不再是主流,信息类无形产业将成为关键资源。在此过程中,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正在替代劳动、资本、土地成为制造业“附加值”的源泉。“互联网+”,不仅仅是一个平台、工具、手段,更是形成海量的大数据、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融入制造业以后,使得制造业全价值链流程重塑与优化,未来制造业会发生的产业变革。因此,“Made in Internet”是中国制造乃至于制造的必然趋势。
 
  回到供需关系来看待“Made in Internet”,更能凸显这种变革本身就是制造业供给侧的顺应性变革。经济学认为资源总是稀缺的,但现实中却存在需求过剩,预示着自然资源、实物化资源随着工业化革命后社会生产率大幅度提升进入一种结构性过剩,但资源的匹配性、个体需求的差异化仍然是稀缺的。供需关系结构性失衡、“供需错位”成为当前经济发展的大障碍,实质上是工业化规模经济的供给侧无法匹配信息化经济时期的个性化、分散化的合意需求。
 
  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尤其是以商业数据为代表的人工智能能够对海量的需求进行匹配,“Made in Internet”使得新制造业呈现产品智能化与服务化,制造全过程的智能化、数据化能够满足消费的分散化和个性化。“Made in Internet”,制造商和消费者之间形成双向连接和互动。互联网平台企业为制造商提供信息(上游的用户需求)、原材料(平台上可以实现“买”)、销售(新零售平台)、物流(贯穿生产和销售环节)的全链条服务,这实际上也是制造业价值链的重塑与优化,从而获得比实物制造更广泛的利润与发展空间。
 
  宏观的说理似乎太空泛,而现实的微观制造业工厂或许更具说服力。以外贸订单的传统服装制造业为例,七八月份是个尴尬的是时间段,因为夏装款式早已完工,秋冬装的订单还没开始,不少工厂选择停产放假,大量生产线被闲置,而基于“Made in Internet”为核心的“淘工厂”,让大量散落在全国各地的服装加工厂在淡季开足马力加紧生产,它们依靠的是网络连接有加工需求的电商卖家。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看待“淘工厂”等“Made in Internet”,至少有两方面含义:一是从微观上来说,能使得制造业提高供给质量高(更高质量更个性化的供给)、库存少(供给和需求之间形成更紧密联动避免过量存货)、物流成本低等特征,二是从宏观角度,新增长经济理论认为,由于投资边际效益递减规律,需求侧的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终趋于缓慢,而大数据、网红经济等供给侧中创新、要素资源的优化所带来的新业态、新商业模式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能”。
 
  因此,在这个意义上,“Made in Internet”正是推动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升级的重要工具,更是未来制造业的趋势之一。(作者系经济学博士)
 
  (原标题:“互联网+制造业”是必然趋势)

上一篇:降低制造业成本 这7个坑跳不得!

下一篇:电动汽车对机床工具市场会产生多大影响?

相关资讯:

首页|导航|登录|关于本站|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