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越来越多大学生刚出象牙塔又进技校门?
- 2017-07-21 14:14:585135
【机床商务网 机床人才】近年来,大学生到职校“回炉”现象逐年增多。据报道,在安徽、山东等省份,大学生“回炉”读职业学校已不是新鲜事。不少职业学院甚至专门开设“大学生班”。
就业市场上有这样一个段子:“本科生满街跑,技术工无处找”,现实情况当真如此吗?技校生为何成为企业眼中的“香饽饽”?
大学生刚出象牙塔 又进技校门?
目前国内教育分成两条线,一条是教育部门的学科教育,而另一条是劳动保障部门的职业技能教育。
自1999年我国高等院校实行扩招以来,更多年轻人获得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教育部数据显示,2000-2014年,高校录取人数的年均增长率为10.7%,录取率由59%提高到74.33%,是1978年的12.3倍。每十万人口平均在校大学生数增幅超过3倍,毕业生占当年新增城镇人口比例从12.86%提高到61.62%。到2016年,高校毕业生人数高达765万。
图1 2000-2009年高校在校生人数 (来源:《对扩招后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经济学分析》)
随着每年数百万大学毕业生涌向劳动力市场 ,由于大学毕业生数量远超过招聘岗位而导致的就业难题日益凸现。
然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在对部分城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供求状况进行分析后发现,市场对具有技术等级和专业技术职称劳动者的需求均大于供给。
以重庆市就业局公布的数据为例,从职业分类看,2016年,重庆市公共人力资源市场生产运输、焊工、缝纫工、育婴师等技能型职业缺口达20.8万人,而高校毕业生求职中偏好的办事人员等通用职业求职者过剩3.3万人。从技能等级看,14.7%的用人岗位对技术技能提出明确要求,但市场上无技术等级或职称者仍是求职主体,技能型人才仍然较为紧缺。
再看另外一组数据,中职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连续9年超过95%,高职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连续3年超过90%。教育部部长袁贵仁2016年曾在采访中讲到,大学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连续13年在70%以上。
当然,上述数据并不足以证明“本科生满街跑,技术工无处找”成为了就业市场的常态。网易研究局认为,与其讨论大学生到技校“回炉”正确与否,不如关注为何劳动力市场会对技校毕业生青睐有加。
技校学生为何成为企业眼中的“香饽饽”?
近年来,一些大学生毕业或是工作一段时间后,又进入各类职业院校“回炉再造”。一些偏重于实操的专业,类似数控加工技术、电气自动化、汽修保养、机械工程等,成为“回炉”大学生青睐的方向。高校毕业生究竟为何要到技校“回炉”呢?
,经济发展及体制转变是影响大学生“回炉”的客观原因。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经济的发展由原先依靠劳动密集、能源高耗型产业转变到依靠能源消耗低、科技含量高的产业发展轨道上来。这种节约、创新型经济的发展主要取决于中国产业结构的组合、优化和升级程度,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迫切需要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人才和数以亿计高素质劳动者。这就为职业技能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从而为大学生“回炉”技校提供了客观的可能性。
第二,高等教育结构比例失调及高校培养人才的目标脱离经济发展。
1999年大学扩招以来,很多过去在技能型领域发挥特长的学生纷纷涌进研究型的高等院校 ,使普通高校大学生的数量急剧膨胀。相反,一些很有实力的技工学校招生非常困难,技校生源少而差 ,造成新型的技能型工作岗位人才匮乏 。
此外,有教育界人士指出,高校专业设置与市场脱节严重。高校争上新专业基本上分几种类型:一是生源捞取型。上新专业就是为了多招学生,所以尽可能多上专业。学校尤其喜欢上投资少、见效快、靠几本书、找几个老师就可以开设的“软”专业,而对工程技术、数控机床、机械电子等需要上设备、上仪器、投入比较大的“硬”专业一般不“感冒”。二是分散就业压力型。学生集中在几个专业,会人为造成就业压力,所以部分学校将专业设置化整为零,目的是自我减压。三是历史依赖型。主要以原有专业为基础,设置一些相关的边缘专业。四是市场导向型。市场上什么专业热,就上什么专业。
如何才能培养出更多技工人才?
中国于2015年5月出台“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大力推进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正如总理强调的,中国需要“千千万万拥有较强动手和服务能力的人才”,使“中国制造”更多走向“制造”、“精品制造”。
说到工业制造,不得不提一下我们学习的榜样——德国。德国面积相当于我国山东与河南两省总和,人口与四川省相当,其经济实力却居于欧洲首位,而德国自然资源贫乏,原材料和能源在很大程度上依赖进口。其经济如此发达,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受过良好教育的技术力量,而其中大部分的技术工人是靠职业教育来实现的,用德国人自己的话说,职业教育是经济腾飞的翅膀、 经济发展的柱石。 德国职业教育中有影响力、核心的是双元制,在双元制教育中,政府制定法律明确了政府、 企业或行业、 学校之间的关系,使企业行业参与到职业教育中来,德国的成功经验着实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除了对职业教育的改革,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重回职校就读对提高“中国制造”也拥有巨大推动力。技师缺口大,怎么把未就业的大学生引进技术行业,还需要政府部门的统筹规划才行。社会宣传上,要转变人们对传统技术工人的观念,要让技术工人更有社会认同感。就业保障部门,可以对未就业的大学生或者有意转行从事技术的大学生开展免费的技术职业培训,为生产一线输送大批具有较高层次的技术工人。各个公司、单位的工会也要不断争取、改进技术工人的福利待遇,要完善技术人才的培养计划和上升渠道。同时,也要让的技术工人走进大学去深造,增强理论和素质教育,实实在在的畅通技师和大学生的双向自然交流,培养出更多振兴中国制造业的新时代工人。
(原标题:为何越来越多大学生刚出象牙塔 又进技校门?)
(原标题:为何越来越多大学生刚出象牙塔 又进技校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