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飞劳模赵亮:智慧点亮航空梦
- 2017-07-06 11:13:395175
【机床商务网 机床人才】赵亮是个土生土长的阎良人,父母都在航空工业西飞工作,“自带航空基因”的他,打小就听着飞机的轰鸣声长大。小时候,他爱画的是五彩的飞机;爱玩的是和小伙伴折纸飞机;爱的玩具也是父母买的飞机模型。“长大我要造飞机”就是他从小萌发的理想和追求。如今,他能够生产出精密的飞机零件是他对理想的好践行。
岗位成才需要智慧
“干活就要动脑子、要琢磨!”这是上班天父亲给赵亮的忠告,他一直铭记于心。刚上班那个时候,面对操作平台上五六十个按键,赵亮感觉无从下手。赵亮认真听师傅耐心地讲解,赵亮一边听一边认真地把每一个按键的功能、操作流程记在自己随身携带的小本上,晚上回家自己画一个键盘把每一个按键功能牢牢记在脑子里。没事的时候,他就围着机床转,看老师傅们怎么操作,然后记录下来,自己回家再用家里的“键盘”进行模拟练习。如今,赵亮加工过的零件过万件,令他为享受的事儿就是看着一个个毛坯在他的加工下变成一个个精美的零件。
攻坚克难需要智慧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拿”、“骨干”、“专家”这些称呼成为赵亮的标签。飞机大型架构件梁框是一项形状复杂、加工难度极高的零件,该零件毛料为自由锻造而成,初一直采用普通铣床加工,加工周期长、精度较差,在设计改进后,该零件改为用数控机床加,这对当时的数控加工来说是个很大的挑战。“赵亮,你来!我相信你肯定能完成!”时任数控加工中心主任的史靠军时间把该任务交给了赵亮。接到任务后,赵亮先认真消化图纸和工艺文件,经过反复推敲和演示摸索,后确定了用6套铣刀进行多轮加工的方案。6米多长的零件,全部是不规则弧面,装夹不到位就会导致零件变形超差50毫米。为了解决装夹难题,赵亮和工艺员反复沟通试验,终他们先用3个千斤顶找出基准点,然后在其他部位用螺栓将零件固定好,再给正反两面加垫片保证加工余量均匀。装夹难题迎刃而解,但新的拦路虎又摆在面前——三坐标的加工工艺无法满足加工需求。为此,赵亮又大胆地提出用五坐标法,通过对切削深度等参数的合理调节,终既保证了质量,又提高了加工效率,顺利完成了加工任务,大家无不拍手叫好。
班组管理需要智慧
“船载千斤,掌舵一人。”作为数控十班班长,赵亮深知班组建设中管理的重要性。在生产管理中,赵亮为注重的是质量管理。“勤量、勤看、勤摸、勤听、勤查”五勤口诀是赵亮多年来总结的加工诀窍,他经常把这十个字挂在嘴上。每天的SQCDP班前会,赵亮在总结和安排完加工任务后,总是会强调“安全生产,质量”。他不仅严格要求自己,对于班组内的所有质量问题也绝不姑息纵容。
朱凯是赵亮的个徒弟,他俩在一起共事已经多年,有一件事虽已过去许久,但朱凯却记忆犹新。那时候,朱凯刚上班不久。赵亮在准备对朱凯完成粗加工的零件进行精加工时,发现该产品腹板和工装之间存在缝隙,尺寸有偏差。他时间给在家休息的朱凯打电话问询情况。“我是严格按照工艺流程进行加工的,肯定不会错”,朱凯在电话那头斩钉截铁地说道。放下电话,赵亮仔细观察零件和工装的每个细节。终他找出了问题根结,在零件一个不起眼的地方,有两毫米的间隙。原来是朱凯在装夹时零件下方垫了铝屑,出现了尺寸偏差。赵亮再次打电话给朱凯,说明了问题所在,语重心长地强调:“细节决定成败,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小细节会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朱凯羞愧极了,他立即赶到现场,帮助赵亮对零件重新调整装夹。
多年来,赵亮凭借着自己对航空事业的满腔热情,以身作则、勤于工作,完成工时总是在数控加工厂;他立足岗位,不断创新,用自己的智慧攻克了一道又一道难关,成为公司数控加工领域的一名技师;他不忘初心、刻苦钻研,连续多年被公司授予“文明建设先进个人”和“共产党员”称号。心远而立长志,赵亮实现自己的航空梦的信念久而弥坚。
(原标题:西飞劳模赵亮:智慧点亮航空梦)
(原标题:西飞劳模赵亮:智慧点亮航空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