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国防航空制造的那朵云——BoostAeroSpace
- 2017-05-09 11:14:177586
【机床商务网 机床上下游】5月5日下午,中国大型客机C919在上海成功起飞,一时间激发了无数国人对于大飞机的瞩目。然而,飞机作为人类工业革命中为复杂、制造难度大的工业之花,其产品极其复杂,零部件数量巨大,研发周期长,超出了一般人的想象。
的飞机转包生产从波音开始
为了有效地利用资源,更为降低自身的成本和风险,用更快的速度开发出适销对路的飞机赢得市场,波音1979年开始的造买计划,开始了漫长的飞机制造业转包生产之路,到现在,波音和空客这两大航空巨头纷纷将大量的工作进行外包,形成了围绕主制造商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模式,这就意味着供应商在飞机的研发和制造方面比以往承担了更多的责任。以波音787为例,波音完成飞机定义和总体设计之后,全飞机结构的初步设计、详细设计、生产加工,全部委托三菱重工、富士重工、川崎重工、沃尔特、思博瑞特、阿莱尼亚六家结构生产厂商进行,当然,相应的机电系统、航空电子系统也是委托相应的公司完成。波音完成总装、调试、试飞和交付,后客户运行中的服务也是由波音负责。尽管如此,飞机仍然是波音的知识产权。从波音787飞机从产品研制到供应链管理方面,开创了协同、世界数字化技术应用的先河。
数字化的大协同
从20世纪90年代初的波音777开始,波音公司就全面采用CATIA软件进行飞机的结构设计和数字化预装配,开创了数字化设计的技术体系,先后实施了数字化定义、并行工程和标志PLM全面应用的DCAC/MRM计划。欧洲的竞争对手空中客车不甘落后,2000年开始全面更换和升级了CAD和PDM系统,开始了追赶的步伐,在民机A3XX(即后来的A380)和军机A400M中运用数字化的3D设计手段,并开启数字样机的飞机全生命周期的广泛运用。
大型客机的研制是一个化协同的研制体系,基本可以看出化的缩影。
空中客车的A380客机的供应商达1万多家,研制过程中的数据协同和管理千头万绪,由于民用航空市场规模巨大,组建以主制造商为核心的协同研制网络就是一个顺理成章的选择,将飞机从设计到客户服务过程中涉及的所有设计商、制造商、供应商、集成商和客户等不同类型企业紧密联系成为一个利益共同体。实现统一的基于云的研制和管理平台、统一的技术状态管理、统一的质量管理、统一的计划协同与进度控制、统一的采购管理与成本管理和统一的运营支持管理。在这个过程中,协同平台和数字化技术的身影无处不在。
IT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基于互联平台的广泛合作成为可能,也在催生着新一轮、更加专业化的社会分工体系。
2000年9月以波音、洛克希德•马丁、雷神、BAE及R&R为代表的美英国防航空巨头,就发起组建了大名鼎鼎的Exostar,探索国防航空行业的供应链网络协同,经历了十几年的发展,通过Exostar进行供应链管理和协同的有六大主制造商,包括16,000个不同规模的专业供应商。
美国国防部预研局(DARPA)于2010年发起的自适应运载器制造AVM(Adaptive Vehicle Make)计划,积极探索如何利用云平台实现社会化协同,革命性地改变国防军工等复杂装备制造领域的垂直一体化制造格局,大幅降低国防装备的研制成本和周期。
欧洲巨头的联盟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欧洲国防航空行业的四巨头空中客车(其实包含Airbus和Airbus Group)、达索航空(Dassault Aviation)、赛峰(Safran)和泰雷兹(Thales)决定紧追波音、洛马等美国竞争对手的脚步,发起设立一个属于欧洲国防航空工业的数字化云平台BoostAeroSpace,提供商业化的云服务解决方案,利用标准化的业务流程改善主设备制造商、客户、供应商及其他合作伙伴间的协作效率,更好地满足飞机类大型复杂国防装备的研制要求,整体提升欧洲国防航空工业的竞争力。
图1 云平台BoostAeroSpace
2011年,经过近两年时间的平台研发,BoostAeroSpace正式对行业内客户提供公有云服务,但这些服务并不公开对社会企业开放,专注于解决国防航空行业复杂装备协同研制网络各企业之间的协同,充分地利用数字化手段,确保数据在协同研制网络间的有序、连续流动,确保技术、生产、物流体系的协同。
BoostAeroSpace包括供应链管理(AirSupply)服务,基于德国SupplyOn公司成熟供应链管理平台进行构建;在线的项目协同管理(AirCollab)与安全门户(AirSecure)由法国军用电子制造商泰雷兹基于微软的SharePoint和Lync进行专门的开发。其中为核心的产品生命周期管理服务(AirDesign),由法国工业软件的巨头达索系统基于3DExperence平台倾力打造。
图2 欧洲国防航空制造云的结构
供应链云:跨组织的协同
如今在航空制造业,一架客机由大约400万个独立的零部件组合而成。以空中客车的A380为例,其位于法国图卢兹的空客工厂主要负责总装配,A380的主要机体部件分布在法国、英国、德国、西班牙等四国的多个工厂进行制造,英国贡献了机翼,德国生产了A380的前、后机身段和垂直尾翼,法国制造了机鼻驾驶舱组件和中机身段,西班牙则提供了水平尾翼和尾椎。
图3 空客A380的制造分工
而这只是A380庞大供应链体系的一个片断,除了主制造商本身分布在四个国家进行制造,其中数量庞大的零部件中的70%~80%的部件由外部供应商提供,可以简单地划分为两个层次,层次是一级供应商,包括赛峰、利勃海尔、泰雷兹等在内的近1000家一级供应商(Tier 1),二级供应商(Tier 2)层次是超过20000家的中小供应商。
空中客车对一级供应商以外的众多中小供应商并未进行数据集成和管理,呈现点到点协同的复杂网状结构,基于电话、文档或邮件的落后沟通协调手段,与飞机产品的庞大且复杂供应链管理形成一对巨大的矛盾。
图4 基于Airsupply的供应链管理
AirSupply可以说是美国Exostar的欧洲版本,欧洲国防航空行业的供应链管理协同平台,致力于解决化协同供应链管理的复杂难题,是协同研制网络内各企业内部ERP系统的延伸,将内部业务流程无缝集成到整个供应链中,实现透明的数据传递和精益的业务协同。负责AirSupply建设的SupplyOn公司,成立于2000年,由博世、大陆、西门子等数家大的性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发起,总部位于德国慕尼黑,是的汽车行业网络服务商,在如何有效改进企业间采购、销售、物流、研发业务流程方面早就积累了足够的业务实践。AirSupply以SaaS(软件即服务)模式展开,覆盖供应链管理的主要方面,包括供应商风险与绩效管理、战略运作采购及质量与运输管理。
斩断牛鞭效应
在传统的供应链管理的模式下,供应链上的信息流从终客户向原始供应商传递时候,由于上下游企业的信息传递不够透明和及时,为了保证对上游企业的稳定供应,每一层次的企业都需要采用库存裕量以对抗供应链条的未知风险,使得信息扭曲和误差逐渐放大,导致了需求信息出现越来越大的波动。这就是所谓的供应链管理的“牛鞭效应”,航空制造供应链上的企业也深受其影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以供应商管理库存(VMI)取代传统的库存运作模式就成为了大势所趋。
在供应商管理库存模式中,通过共享信息实现消费需求的准确预测,以此促进库存的优化。AirSupply涵盖产能计划、交互式发货数量及发货日期调整、订单及发货状态跟踪及供应商寄售的物流概念。共享的AirSupply服务不仅优化了主制造商与供应商的工作关系,而且与处于供应链下游的中小供应商之间的沟通也得到了改善,供应链多个层面点到点的数据流能够尽早识别问题并消除瓶颈,从而实现稳定的供应链。
欧洲航空业中几乎全部企业,数量约1500家左右,现均已通过AirSupply进行连接。AirSupply供应链协作服务,这种工业主制造商的强势合作使得之前很多独立的供应商门户逐渐被取代。随着欧洲航空企业越来越多地采用AirSupply平台,它事实上即将成为欧洲航空业标准化供应链管理流程的基础。空中客车集团信息管理服务副总裁Matthias Naumann如此说道:“AirSupply这个共享的供应链管理平台有效地支持跨企业合作,这将加强欧洲航空业的竞争优势,与此同时大为有利于我们削减成本的目标。”
IT的更IT,工业的更工业
C919的研制以中国商飞为主制造商,不仅包括了国内的西飞、成飞、沈飞、洪都、哈飞、昌河、航天306所、浙江西子公司等在内的制造厂、研究所,也包括传统航空制造领域的巨头GE、赛峰、柯林斯、霍尼韦尔等厂商,如何对庞大复杂的C919供应链体系进行有效管理,对中国商飞来说也是不小的挑战。
欧洲国防航空BoostAeroSpace的成功运营,充分展现了数字化协同云平台的革命性力量。
IT技术正在以的速度向工业领域渗透,基于平台的协作不断深化着社会化的专业分工,“IT的更IT,工业的更工业”,一切碎片化的资源在平台上聚集融合,实现复杂制造的网络化协同以及全生命周期的协调与优化。当泛在的联接不再是障碍,云计算、大数据等IT技术如果电和水随手可得,一切的竞争实际上都要回归到工业knowhow的本质。
(原标题:钢铁云是怎么炼成的 欧洲国防航空制造的云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