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教授朱恒源浅谈智能制造
- 2017-01-17 10:01:369318
【机床商务网 市场分析】中国“智”造要制造什么?中国智能制造的未来,在哪里?这些问题,在清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EMBA与新浪新闻联合主办的升级中国“识度”沙龙之中逐一得到解答。
近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创新创业与战略系副主任、清华大学产业4.5研究院副院长、清华经管EMBA《创新与企业转型》授课老师朱恒源与新浪网副总裁、新闻总编辑周晓鹏就中国智能制造的发展之路和未来产业升级等话题,于清华大学舜德楼,展开深入讨论。
此次沙龙中涉及的内容关键而深刻:“没有特点”的中国制造业,其实具备整体制造业体系大的需求方市场体量优势;过去20年我国对教育资源大量的注入,孕育了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人才原动力;持续的创新建立在不断试错、不断失败的过程之上。中国制造业的未来,不会出现危机。
中国智能制造业应以“我”为主,博采众长
周晓鹏:在中国,无论是学术还是媒体,特别愿意炒概念,在您看来什么叫智能制造?
朱恒源:从技术角度,20年前,所谓的柔性生产线,它就是智能制造的一部分。但是现在,需要整个的智能制造系统,并能够适应外部个人需求的变化,同时也要适应整个产业链的结构变化。所以实现大规模定制的手段,我们把它定义成智能制造。
但这个定义本身我觉得不重要,重要的是对于中国的制造业来讲,它是在现有的技术和产业发展模式的基础之上,如何能够更进一步去升级,在升级过程中,还能保持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产业研究者,我们不简单地为定义而定义,为制造而制造。
周晓鹏:智能制造,有很多关联性的名词,比如德国的工业4.0;美国提出有关制造业升级改造的过程;中国的“中国制造2025”。您觉得这几个概念,它们本身来讲,具有什么共通性,有什么差异?
朱恒源:这是业界很关注的问题。其实每一个都是根据自己国家的产业实际和未来、在体系中的竞争目标来制定的,然后再用概念包装起来。说到德国,虽然本土比较狭小,但它是欧盟大的经济体,几乎在所有的制造领域里,都有着所谓的“隐性”,这是一个布满“隐性”的地方。
在上一轮信息技术的竞争中,德国其实居于劣势。所以它必须通过新一轮的工业信息技术来打开市场。德国的工业4.0概念反映了德国产业界和政府,在新的技术冲击下,在寻找地位。
相反美国,它是Advanced Manufacturing System,是说它要去寻找制造产业的定位。美国过去20年信息技术是非常强的,所以它希望能够进一步放大信息技术优势。
中国制造业的特点是“没有特点的特点”。中国在过去的20年里,制造业成为中国经济大的支柱之一,也成为制造业的老大。但要找特色,好像看不到太大特色。这是因为我们先进之处有一点,落后的地方也有;的有,基础的也有,而且基础的体量还不小。
所以,在这样的体系之下,中国整个制造业,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各按步伐共同前进。如果各个领域都共同前进一步。到2025,整体水平就会提高。所以我的意思是,中国的制造业,回到以我为主,从来博采众长,自己来发展。
依托需求方市场体量优势 中国制造或“弯道超车”
周晓鹏:德国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工业信息化的问题。中国的企业总想从德国学点什么,或者要弯道超车。但也有人提出观点,中国信息化不是特别强,工业制造业也不是特别强。要如何实现这种弯道超车?您之前讲过,我们是始于山寨,终于创新。在未来2025中国制造的过程中,这个概念是不是还成立?我们该如何去做?
朱恒源:尽管中国制造业没有特色。但在新的制造业的发展布局中,我们有优势。优势在于我们是整个制造业体系中大的需求方。从供给方和需求方的角度来看,需求方市场体量的优势,是我们所可以依托的。
在新一代技术革命的环境条件下,由于人类的进步,技术发展已远远超过人类现有的自己能说出来的需求。很多技术超前于需求,需引导需求的出现。所以我判断,的技术是过剩的。因此,这些过剩技术需要在商业的条件下,去找大的需求应用市场。
中国现存一个机会,依托自己市场需求大、增长快、多样性高的优势,战略纵深、进行本土化的适应性创新,同时再反哺整个外界市场。这个路径是存在的,比如中材。20年前,技术领域根本不带这家企业玩儿;而现在,企业可以自己去制定标准。这一案例预示着在创新格局下形成的一种新形式,即依托市场优势,整合技术进行改进和提高,再应用于其他领域。不过,在新一代技术和市场化的条件下,从模仿到创新的周期缩短,所以看似是弯道超车。
所谓的弯道超车,其实是说在技术变化的过程中,能够应用的快速学习能力使这一变化过程缩短。其核心在于整个国家民族和整个产业的生态系统。
周晓鹏:我们知道,的隐性,大概在2000多家,不到3000家。大部分百分之六七十在德国。中国现在统计是有60多家。目前,中国智能制造基础水平还不是很高。这种情况下,做升级转型,它给我们带来的问题和需要解决的情况是怎样?会不会进一步落后于美国、德国,是否孕育着特色机会?
朱恒源:不能简单地说是落后还是先进。在经济化和技术化的条件下,整个制造体系会出现一个格局的重构。即各个国家都会依托自己过去的能力积累,在的制造价值网中去占据自己的位置。
中国的优势是市场需求很大,差异化多。在未来一段时间里,还将保持长时间增长,能够塑造出一个中国式制造门类和体系全的国家。这个在是没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