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帅:从中级工到技师 用行动点燃梦想
- 2017-01-12 13:41:306601
【机床商务网 机床人才】“职业目标明确、综合素质高”是选拔一名选手的重要条件。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数控车项目技术指导专家宋放之说,培养一名的数控国手需要2~4年的时间,花在一名选手身上直接、间接成本超过百万元。“轻伤不下火线”,即使高烧38度,即使口腔严重溃疡,王帅依然坚持做完所有训练模块。
腼腆的北京大男孩儿
为人友善、淳朴憨厚的王帅一如他的名字一样招人喜爱。场上是对手,场下是朋友。在和基地集训选手相处的日子里,王帅就像大哥哥一样,关心每个人的起居、饮食,体贴地帮忙摆放工具、清扫场地……对于每一位集训选手的求助,王帅几乎是有求必应。
王帅出生在北京大兴区庞各庄镇定福庄村,这里紧邻河北固安,是北京市大兴区一个偏远的农村。“父一辈、子一辈”的几亩西瓜地,时好时坏。做了一辈子农民的父亲,身材不高,面庞黑瘦,脸颊爬满岁月的皱纹,一直期望儿子王帅有朝一日能跳出“农门”。2009年,王帅报考了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走进数控专业教室。从中级工到工,从工到技师,王帅刻苦学习,多次荣获北京市政府奖学金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雏鹰奖学金。2015年8月,经过层层选拔的王帅成为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数控车项目参赛选手,代表中国征战巴西。
高手是这样练成的
一名出色的世界技能大赛选手,不仅技艺高超,而且还要有超强的心理素质和临场应变能力。在集训基地,专家和教练都非常注重对选手心理、生理和学习能力的训练。
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院长童华强说,在阶段,用一年的时间,通过一体化课程教学,根据从德国引进的学生测评技术,挑选出10名左右的学生组成预备队,紧接着,在预备队阶段,结合校企合作经验,选派在企业数控加工岗位上工作近40年的技师进行的生产技术、工艺设计、测量技能培养,在这个阶段,主要依据学习能力和典型零件的加工能力进行选拔。
第二阶段是重点培养阶段,选拔出4名选手后,再用一年时间,除日常的技能训练外,同时定期邀请与学院合作的世界名企,如西门子、山特维克、Mastercam等公司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专项技术重点指导,使集训选手从使用现成的工艺进行加工提升到具备一定的工艺设计能力,同时针对选手的心理素质、临场应变能力进行专项培训。这个阶段将对选手在进行典型零件加工过程中的工艺设计及临场应变进行综合评价,依据综合评价结果进行选拔。
第三阶段是个性化攻关阶段,对选拔出的2名选手,同样要花一年时间。在这个阶段,选手已经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技术特征,也正是个人走向技术突破的重要阶段,选手优点是,很多基础性和普遍性问题不需要再进行指导了,但是缺点也恰恰在此,他们会形成技术惯性,这种属于“应试型”选手,一旦变更了零件类型就容易暴露出适应性差的问题。因此,需要安排选手参与全国各级各类大赛,通过以赛促学、以赛促训进行应变性的指导和提升,同时对比赛中暴露出的问题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和强化。
后一个阶段是国手养成阶段,一个人,一年时间。在这个阶段,选手的数控机床操作和临场应变水平已经很高了,要从国内找出某个教练进行指导很难提升,为此必须要组建专项的教练团队,从加工技术、工艺设计、刀具选择、测量技术、心理素质甚至体能锻炼等多方面进行多维度培养。经过这四个阶段的锤炼,王帅形成了工艺思想明确、心理素质沉稳和技术水平细腻的技术特点。
从容淡定的挑战者
从全国选拔赛到“十进五”,从“五进二”再到“二进一”,从全国众多高手中成功突围,除了过硬的实力、稳定的状态、强大的心理承受力,王帅也表现出了超人的忍耐力。
在训练中,王帅的大特点是训练刻苦,执行力强,在任何时候都能不折不扣地执行教练的训练计划,集训与其说是技术的较量,还不如说是意志品质的较量。
晋级之路如此艰难。这一路走来,孤独、辛苦、挑战甚至各种非议都一直相伴左右。志在的攀登者不会陶醉在沿途的某个脚印之中。每天连续8个小时以上的高强度训练,日复一日地重复着加工、检测、总结、复做、再检测、再总结,直到把一件工件做得无缺。
全年中除春节外,王帅几乎没有一个休息日,在北方冬天的寒风里,在京城盛夏的酷暑中,时光记录了王帅的刻苦,枯燥的重复性工作和高强度的体力消耗,并没有磨灭王帅奋力拼搏、为国争光的决心,在机床与铁屑的世界里,王帅用汗水灌溉着心中的梦想。
在巴西、在圣保罗,王帅用自己的实力和成绩,为自己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的参赛生涯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原标题:全力以赴,拼杀到底——记数控车项目优胜奖获得者王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