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进口机床 我们还需谨慎对待
- 2016-04-14 17:14:086408
图片来自百度
一批意大利进口机床因质量问题被退运
日前,绍兴检验检疫局诸暨办对一批意大利进口的3台进口激光切割机出具检验证书,成功帮助企业实现退运,涉及货值105万元。该批进口激光切割机床在保修期内关键零部件出现质量问题,主要表现为激光管功率低于正常值,振镜头不工作等问题,经检验后确认为质量问题,由于国内无法实现免费保修,只能协调生产厂家直接退运,待维修好后再发往国内。
据介绍,虽然意大利厂家提供两年质保期,但是机器出现质量问题后从技术确认到运输时间再加上国外维修时间往往需要4-5个月,而且装备激光切割机床的绣花机的价格是普通绣花机的3-4倍,激光机床损坏后只能停工,对使用方造成的损失非常大。
该事件的发生,也给我国机床行业的相关人士敲醒了一个警钟。对待进口机床,还应理性。
主要机床品种进口降幅收窄
在上海举行的“第九届中国数控机床展览会”上,据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统计,1月至2月与去年全年相比,中国金属切削机床和金属加工机床进口降幅分别收窄10.9和7.7点,而这两类机床是中国机床工具行业中经济规模大的细分行业。
2015机床市场销售总额为275,比上一年下降13.5%。进口机床佔据31.3%,进口总额比上一年下降20.4%。
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陈惠仁说,中国机床进口的结构性变化值得特别注意,一方面它显示出中国部分机床企业正在通过进口先进技术和设备进行竞争力重构和产业转型升级,另一方面,进口降幅明显收窄,也许意味着相关细分行业的市场将先行触底企稳,进而带动全行业走势改观。
“过去,中国机床工具行业习惯了以大批量的方式制造中低端的标准通用型单机产品,同质化产品供给严重过剩。随着市场变化,需求结构加速升级,呈现自动化成套、客户化订制和普遍换档升级三大特点。”陈惠仁说。
“化”发展概念的五大误区
误区一:化必须从营销开始。企业不仅需要从产品营销、服务输出开始,更需要吸入国外先进的创新技术、化管理经验等等。
误区二:化比国内更重要。机床企业不能为了繁荣市场而忽略了国内市场。中国机床企业本土市场尚未真正打赢,这是化经营的大障碍。
误区三:并购是化佳路径。合适的并购如果操作运行得当,可能是发挥优势互补,取长补短取得双赢的一种可行途径。不过,跨国并购其中也隐藏着巨大的风险,尤其是并购后的整合风险。
误区四:追求经营全盘化。机床企业在起步阶段,立足核心资源和比较优势开展化业务,进而不断拓展和延长产业链、提高综合竞争能力,由专业化经营向综合化经营方向发展,由单一产品服务提供商向综合产品服务提供商转变。
误区五:品牌中国化,或者中国品牌化。有三种情况要注意:,急于品牌置换,即在并购后急于贴上中国“品牌”;第二,急于创新境外品牌,对境外品牌进行中国化改造,缺乏合理的过渡空间;第三,认为中国或就是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