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火花线切割机发展思路
时间:2013-06-13 阅读:1525
电火花线切割机发展思路
一、线切割机床发展现状
在慢走丝线切割机床中,中次的机床,如日本、瑞士进口机一统天下,入门级慢走丝机床,国产品牌份额有限,大有被中国台湾品牌挤压、淡出之势。
在快走丝或中走丝线切割机中,国产品牌一统天下,量大面广,但档次低,与慢走丝不在一个层面,是中国粗放式的经济结构为快走丝线切割机床提供了舞台,随着中国宏观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粗放式向集约化的转变,中国不再是低端产品的制造大工厂。虽然不能说快走丝需求到底能下降多少,但是慢走丝机的需求肯定会逐步提高,然而真正意义上的自主研发的慢走丝还没有形成规模,快走丝虽然已走过了近40个春秋,可是在自主创新上,却迟迟不能有所突破,于是中国台湾的、日本的、瑞士的线切割机长驱直入,势不可挡。原本快走丝的多次切割技术为“中国造”带来一丝曙光,但很快又淹没在无序竞争的一片骂声中,用户怨声载道,现在大多数中走丝线切割机就如同魔术师变戏法,在魔术师手里,报纸可以变成百元大钞,可是到用户手里,报纸还是报纸。
二、中国文化对线切割技术发展的影响
应该承认,电火花线切割机技术的确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从表面上看我们与国外、与中国台湾的差距也的确是在技术层面上,可是我们的电加工的技术人才不比他们差也不比他们少,从这个意义上讲技术层面的背后还有其他原因。过去我们的认识只停留在体制上,认为是体制阻碍了技术创新,可是随着改革的深化,产权的变更,体制已发生了深刻变化,可是技术创新的步伐却还是远远落后于体制的变革,可见真正阻碍线切割发展的并不是体制障碍。在中国,线切割机床的发展永远不要指望国家象对“两弹一星”那样无微不至,只能靠自己,于是找出真正阻碍线切割发展的原因,才能依靠我们自己的力量,提升技术创新,才能使电火花线切割产业得到真正发展。
技术离不开人才,而一个人如果成了才,少则也是而立之年,更多的已是不惑之年,在这样的年龄段里,中国的传统文化,早已在不经意中深深地植入灵魂之中,它*地不在左右着我们的认识观、左右着我们的价值取向。
中国传统文化所追求的那种虚怀若谷的文化意境,与现代高科技下的理念形成鲜明对比,有人说中国的文化是“差不多”文化,也许是对孔圣人中庸思想的曲解,但是我们不能否认,我们的确被太多的“差不多”所包围着。
苏州是中国电加工的研究基地,它也是中国江南园林艺术的代表,在我们欣赏苏州园林并与日本园林对比时,你会再次感受到那种精细与自然,神韵与意境的差异。日本园林以精细的手法追求的神韵,而苏州园林是以自然的手法去浓缩大自然的意境,日本的这种精细的文化理念难道不是为沙迪克的研发提供了良好的文化氛围吗。
三、阻碍线切割技术发展的症结
线切割机床是一个涉及到多学科的机电一体化高技术产品,它的发展无疑是一项多学科的系统工程,不是一招一式、一两个专家能解决的。精度、效率、表面粗糙度是线切割机床追求的三个永恒的指标,这三个指标的提升都有着共同的特点,就是性,三个指标的每一次提升,都是一次向极限的挑战,同时也是一次向“差不多”文化的挑战,线切割发展到现在,这三个指标已经到了看不见摸不着的程度,如数控精度的提升、电极丝运丝系统的动态控制以及高频电源的波形控制,同时它们之间又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作用的,这就使情况变得更加复杂。
慢走丝机床作为数控机床的一个*的分支,其电极丝运行控制结构的复杂性和精细化都远远超过加工中心。其放电加工的特点也使得数控系统变得复杂而另类,这些都是与中国的“差不多”文化格格不入的,也正是这些特殊性导致线切割的发展很难向加工中心那样走大规模社会化协作的路子。回顾上世纪50年代,瑞士的*台慢走丝机床,毫不夸张地说还不如我们现在的泰州生产的快走丝,只是他们坚韧不拔、前赴后继、持续创新才走到了现在出神入化的程度,准确地说,现在的瑞士线切割不是什么天才的发明,而是艰苦劳动的结晶。再看我们的前辈们,“在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年代里”,在西方北约巴黎统筹委员会的严密封锁下,独辟蹊径,创造出了*特色的快走丝线切割机床,这也进一步说明,在技术上、在人才上我们是非常了不起的,只可惜我们没能坚韧不拔,也没有前赴后继,更谈不上持续创新,才落得如此差距。
无论是研究人员还是企业,要想在技术上有所突破必须确立三个原则: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团队精神。
如果这三个原则做不到,线切割机的发展就是大话空话,充其量也是前面说的变魔术,可是这三个原则也恰恰是我们目前现实文化和价值理念的死穴,我个人认为这正是影响线切割技术发展的关键,我们在回头看看国外:瑞士人,200年的手表制造历史,传统精细的文化理念深入骨髓;日本人,SONY相机把现代精细的文化理念体现的;中国台湾人,历史的原因,中国台湾是受日本文化影响zui深的地区,谈吐之间就能感受到中国台湾技术人员对*人员的崇拜与尊敬,也许就是这些原因才造就出了瑞士阿奇、夏米尔,日本三菱、沙迪克,中国台湾的庆鸿。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文化差异才能真正解决技术上的差距。
四、中国电火花线切割机发展面临的市场环境:
目前,市场环境对线切割机技术的发展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有利的是国外的线切割机床恰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可以从中学到很多东西,特别是对快走丝线切割机而言,慢走丝上的任何一项技术如果能移植到快走丝上来都是一次创新,一次提升。这要比闭门造车容易得多。这种引进、消化、吸收大大缩短了研发进程。然而我们也感受到了国外品牌的强烈打压。由于他们总是走在我们的前面,所以这种打压是长期、是的。例如,中国台湾慢走丝线切割机在50万左右(还有下调空间),国产慢走丝线切割机·在品质性能相当情况下,就不能超过40万,否则客户很可能倾向中国台湾线切割机机。再有是认可度,由于中国市场地域辽阔,信息不畅,生产商在推出新产品时急于求成,不慎重,这就为今后的认可度埋下隐患。在上“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已经是两个不同档次的品牌标志,还有一个就是客户的价值观,形成对中国大陆产品的歧视。
当然zui严重的打压就是挖你的人,而作为民族工业的自主品牌企业只能手捧着《新劳动合同法》向他们招手致意。
五、发展思路和策略:
(一)发挥国家科研院所和大企业的力量,以日本中档慢走丝(如沙迪克)为目标,深入细致地解剖它,开发自己的中档慢走丝线切割机床,我们也来一次“耐得住寂寞”,来一次“默默无闻”,如果能达到目前沙迪克的水平,价格控制在55~60万元,那么我们国产慢丝就能做到向上对日本机够成威胁,下向对中国台湾机形成压制。当然,前提是物有所值,确实达到水平。
(二)大力扶持快走丝机床的升级换代,向真正的中走丝线切割机发展。我个人认为,真正的中走丝线切割机床的含义是:高频控制智能化、张力控制智能化、工作台控制螺距补偿反向间隙补偿、工作液控制恒量化,如果这些功能真能实现,中走丝的加工性能将会非常接近中国台湾级的慢走丝,到那时将会对中国台湾机形成两面夹击之势。
(三)在具体实施时,应采用美国的虚拟化制造模式,电火花线切割机研究所所牵头,将沙迪克机分解出若干不同类型的攻关项目,考察确定有真正相应研发能力的企业,并以该企业的产权作抵压下拨国家专项研发资金,搞成了知识产权归企业成果共享,搞不成倾家荡产。
(四)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以企业文化为凝聚力,培养出一支以线切割机创新过程为乐的研发团队。这是一项艰苦细致的组织工作,特别是沿海地区人员流动大,思想活跃。反省文化差异,更新文化价值理念其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管理的课题,其难度不亚于技术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