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众达科技有限公司

机床商务网试用9

收藏

机器人产业如何“璀璨夺目”

时间:2016-09-09      阅读:360

  “一哄而上”呼唤“门槛”
  
  当前,一些企业纷纷进军机器人产业,呈现出“一哄而上、盲目跟风”的态势,甚至出现恶性竞争,导致机器人产业低水平重复性建设严重,市场秩序混乱等问题。
  
  对此,*执行副会长、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秘书长宋晓刚认为,很多企业在寻找新的增长点,但由于对机器人行业的认识不够全面,甚至出现偏差,在逐利动机的驱使下盲目投资,造成机器人行业一定程度上低端产能过剩。
  
  “政府要完善服务体系,履行好公共服务职能,维护好市场秩序,为机器人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宋晓刚表示,要尽快制定机器人产业政策,建立和完善产品技术和应用标准体系,并建立检测和认证体系,形成行业“门槛”。
  
  “企业要有长远眼光,而不是什么*就去生产什么,捞一笔就走。”中国*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罗仲伟提出,企业要注重自身的发展战略,立足于市场及自身的需求,避免过度依赖政策,通过提率来推动企业乃至整个产业的发展。
  
  宋晓刚认为,机器人行业要关注共性技术,加强产品研发,避免低端产品的无序竞争,要培育以市场为导向的行业组织,形成明确的行业规范和约束,使得政府、企业、行业三方协同发力。
  
  产业链条发挥合力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当前机器人产业面临的“小、散、弱”问题,除了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之外,“团队作战”能力同样*。
  
  “产业发展的实质是产业链的问题,可谓‘骨架’,对产业发展起着支撑、作用,而中小企业则相当于‘细胞’,对产业的发展壮大起着基础性作用,只有二者协同,方有更大功效。”罗仲伟说。
  
  对此,罗仲伟建议,机器人产业要尽快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加强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合作。“政府要合理规划,长远引导,营造良好环境,培养企业家队伍,推动形成以为,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的格局,提升竞争合力。”
  
  “上游企业对零部件技术质量要求高,也会促进下游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反之,下游企业零部件技术的提升也会推动上游企业的转型升级。”宋晓刚认为,弥补我国机器人企业与*水平之间存在的差距,要通过完整的产业链,解决系统性集成问题,并借助集成应用,逐步提高技术标准,推动机器人行业整体水平的提升。
  
  “机器换人”要有章法
  
  当前,随着我国劳动力数量减少、人力资源成本上升,“机器换人”逐渐成为一种“大方向”“大趋势”。
  
  宋晓刚提到目前我国机器人产品主要用在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脏乱危险、工作重复性高的环境下,具有提高工作效率、缓解职业病、优化生产工艺和流程等优势。“但能否真正解决招工难、用工难,避免引起新的就业矛盾,仍需高度重视、谨慎而为,‘机器换人’要有章法。”宋晓刚说。
  
  在罗仲伟看来,企业生产的中间环节,附加值是zui低的,这一块*可以用机器人来代替,而不会造成就业危机。“解放出来的劳动力,可以更多地参与到企业生产过程的两端,进行设计研发或销售等高附加值工作,让人才更好地发挥出应有价值。”罗仲伟说。
  
  专家表示,未来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尤其要把握市场需求,抓住“痛点”,发力。
上一篇: “十三五”发展规划将从六方面落实机器人
提示

请选择您要拨打的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