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岭七十载 | 刘红:工匠劳模 “磨”砺人生
时间:2024-10-15 阅读:603
“1995年超任务89%,1996年超任务290%,1997年超任务196%,三年的工作时间完成九年的工作成绩。”
令人咋舌的记录誊于报表,荣誉的光环紧随其后。1996年,被评为“长沙十佳优秀青年”;1998年,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与“湖南省劳动模范”称号;2023年,被授予“长沙工匠”称号……
若以当下流行的说法来定义,他无疑是“卷王之中的翘楚,卷中之王”。然而,回溯至三十年前,在那个“卷王”一词尚未诞生的时代,我们或许可以赋予这位将勤勉与演绎到前辈另一个同样贴切且充满敬意的称号——“磨王”。
刘红,党员,1987年技校毕业入职湖南金岭机床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原长沙第二机床厂)从事液压刨床、龙门刨工作,后因公司发展需要,于1988年调岗至操作难度大、加工关键重要零件多的精大稀设备M7150平面磨床岗位。勤勉工作至今,加工件不良品率多年保持0纪录。
“勤以铸业
精以求进 ”
M7150磨床,作为磨床家族一款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汽车工业、航空航天等领域的精密加工设备,凭借其出色的磨削能力,在机械制造业不可少的。但因其操作难度大,在当时的二机床厂车间仅有一台。
从第一次接触M7150平面磨床,到驯服这台磨床,刘红一共只花了一个月的时间。白天跟着老师傅谨慎操作学习,晚上利用“废料”巩固练习,把发现的问题一一记在笔记本上,第二天再向老师傅请教……凭着一股锲而不舍的拼劲,刘红入职二机床厂第二年就从上百位工友中崭露头角。
更值得一提的是,刘红对技术的钻研并未止步于对M7150的熟练操作。他更像是一位探索者,热衷于更深层次技术的追求。他在正式上手之后,便立刻开始研读起机加工书籍,并结合实际岗位需求,摸索出挤、堵、垫等方法,创新性地组装出几十套可靠的夹具,不仅有效扩大了加工范围,更找到了减少反复磨削次数的窍门,解决了很多大件磨削加工精度上的难题,使得操作工效大幅提高,比一般工人高出三四倍。
正是在这样勤学、苦练、敢创新的坚持下,十年磨一剑,1998年,刘红凭借出色的工作表现和出色的技艺水平,经金岭机床相关部门推荐,上级部门审批,荣获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这是对他多年来辛勤付出的最好肯定,也是对他技艺和无私奉献的最高赞誉。
‘’荣誉满载
热忱如初”
然而,面对接踵而至的荣誉,刘红师傅始终怀揣着一颗淡然如水的平常心。当得知自己被作为车间一线工人的代表,受邀于此次人物访谈中重温往昔荣耀时,刘红师傅谦逊地笑道:“那都是过往云烟,车间里藏龙卧虎,还有许多值得被报道的优秀同仁。”
尽管荣誉满载,刘红师傅对工作的热爱与对技艺的精进追求从未有丝毫减退。据刘红师傅介绍,公司会不定期地组织一线工人去到其他优秀企业寻经探宝,进行技艺磨炼,同时车间内部的工人间也会时常交流探讨。“目前,我正在进行超薄工件与陶瓷超硬工件加工的学习与实践,希望能够争取在现有加工条件下,凭借我的个人主观能动性,去突破难关。”
谈及实操路上的挑战与飞跃,刘红师傅的脸上依然洋溢着对工作的热情。面对如何在日新月异的工业技术洪流中保持与时俱进的提问,他的话语掷地有声:“多学、多问、多看、多尝试,这是我三十年前践行的信条。我相信无论时代如何转变,这个信条都会持续发生作用。”
“匠心如恒
笃行致远”
如今,在工作岗位上勤勉坚守了三十七载,“磨王”刘红师傅依然与他的“老伙计”M7150磨床坚守在车间一线。他一人操控着两台磨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对自己使用的设备格外呵护。正如他此前在劳模工匠座谈会上所说,“评一次劳模、当一辈子先进。劳模精神一直指引着我成长,立足本职岗位,踏实做好工作。未来我会继续扎根平面磨床岗位,把个人梦与中国梦紧紧连接在一起,为推动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刘红师傅的故事是金岭机床七十年辉煌历程中的一个缩影。他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书写了一段传奇,也用实际行动数十年如一日地诠释着何谓工匠精神。他是金岭机床的骄傲,也是所有产业工人的楷模。
而金岭机床,也必将始终秉承这样的工匠精神与劳模风范,持续创造、开拓,勇攀技术发展高峰,为国家的工业繁荣与科技进步贡献更磅礴的金岭力量,书写更加辉煌的工业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