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技术能手陈鹏:大“鹏”翱翔 志在车床
- 发布时间:2017-03-15
- 浏览次数:8439
【中国机床商务网 专家学者】嘈杂轰鸣的车间里,磨刀,装刀,对刀,进刀,走刀,一阵阵尖锐的切削声,一卷一卷的铁屑随之落下……这便是全国技术能手陈鹏的日常。
2005年,陈鹏进入七〇七所从事粗加工,一切从零开始。
车工全凭一把好刀。为了练好磨刀,这个有心的小伙子找师傅要了几筐废刀,每天抽空练习五六个小时,每次从砂轮房里出来脸是黑的,手是黑的,身上也是黑的。出师的那把刀,陈鹏足足磨了一个星期。
全国技术能手陈鹏:大“鹏”翱翔 志在车床
2006年,陈鹏被调入精加工车间,一切又从零开始。与粗加工不同,精加工对操作者技能水平、机床精度要求更为苛刻。一有空闲,陈鹏就查阅书籍资料,不断摸索。一本发旧泛黄的笔记本,密密麻麻记录了各型号零件的加工技巧、经验体会、工艺改进、切削参数等等。这可是他引以为傲的宝贝,车间里经常能看到他一边翻看笔记本一边操作机床的身影。
有心人,终不负。很快,陈鹏就成长为业务骨干,分毫间尽显其高超技艺。某型液浮陀螺仪框架由于其独特的中空双横梁结构导致其自身刚性差,而对尺寸精度要求则高达千分之几毫米,相当于头发丝直径的几十分之一,难度可想而知。陈鹏查阅大量资料,仔细研究数控机床特性,重新设计工装夹具,使两变为可微调式,既保证了0.005MM的同轴度,又解决了零件装夹刚性问题。此外,他还自行设计了15把刃磨特型刀具,改变了测量方法,优化了工艺参数,对机床功能进行合理开发,成功实现了陀螺仪批量生产。这一加工方法将生产效率提高了3倍以上,被工艺体系文件所收录,并成功用于其他型号陀螺仪框架的批量加工。
“想要获得提升,就得多学、多看、多做、多积累,当然重要的是创新。”在对产品精心打造、精工制作的同时,陈鹏十分注重对新知识、新技术的消化吸收和探索工艺工法改进创新。在重梯加速度计加工中,陈鹏对工装夹具、刃磨特型刀具进行了重新改进,反复尝试了十几种切削液, 终于攻克了小孔、内外沟槽、断续切削等加工难点,尺寸及形位精度达到了千分之毫米级,实现了一次加工22件不换刀的高标准,将生产效率提高了2倍以上。
“重力敏感器”是七〇七所重点预研科研任务,其核心部件“零长弹簧”采用了长径比过大的难加工钛合金材料,无法使用传统磨削加工,生产任务一度陷入停滞。俗话说“车工怕车杆,铣工怕铣板,钳工怕打眼”。让车工头疼的就是细长轴的车削,更何况是直径8mm,长150mm,公差为0.005mm,直线度0.01mm的钛合金细长轴。但陈鹏并不畏惧,而是主动请缨“我来试试”。他先改变传统的双装夹方法以增加其刚性,再选择合理的刀具角度及切削参数减小切削力,总结出“分段逐层切削法”用以控制其尺寸及形位精度,成功解决了绕簧芯轴精加工难题,并成功用于翻簧芯轴等各类细长轴类的精加工。
十年来,他总结出“分段逐层切削法”、“节奏精密配作法”、“细长小孔镗削法”等一系列独到的加工方法,先后提出双工艺螺纹在铝套精加工的应用、硬脆材料力矩器线圈骨架加工工艺探索、某宇航陀螺电机端盖电火花加工工艺研究、左右支撑宝石孔找正微调装置及测量装置设计等10余项技术进步及工艺改进方法,加工的产品始终保持着98%以上的合格率。
如今,作为车工班班长,带领31人的大班组向前冲,一切还是从零开始。
班组里,他带头上。2016年,由于精加工车间空调改造,恒温20度的车间温度不可控制,对精度为千分之几的精密零件来说已不具备加工条件。所里把这项艰巨的任务交给了“点子王”陈鹏。他反复摸索,在全天不同时段进行加工试验,反复验证温度对零件尺寸变化的影响,总结出不同零件热胀冷缩的尺寸规律,仅数据就记了满满几张纸。终,陈鹏摸索出一天中佳加工时间为凌晨4点到9点,并带头采取错峰加工方式,在凌晨4点带领班级骨干鏖战一个月,保质保量完成各型陀螺仪的精加工任务。
班组里,他还是暖男。谁生病请假了,他顶上;谁有解决不了的难题,他依然顶上。在他的带领下,车工班先后被评为党员先锋岗先进集体、质量先进集体、双文明先进集体。徒弟中1人荣获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1人荣获天津市新长征突击手荣誉称号,1人荣获天津市青年岗位技术能手荣誉称号,1人荣获天津市国防工业五一劳动奖章,4人参加“船舶杯”中船重工职业技能竞赛,分别获得了、二、三、五名的好成绩。
“大鹏翱翔,志在车床。尽管我只是个普通的工人,但我要把普通的工作做到好,这才是工匠该有的样子。”荣获全国技术能手称号的陈鹏十分淡然,如往常一样,穿上红色工装,磨刀,装刀,对刀,进刀,走刀……一切又从零开始。
(原标题:大“鹏”翱翔,志在车床 ——记七〇七所全国技术能手陈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