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齐炜:从“小陆”到“大师” 的华丽转变
- 发布时间:2016-12-15
- 浏览次数:4733
【中国机床商务网 专家学者】第七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于近日刚刚结束。来自江苏省常州技师学院的教师陆齐炜与江苏省其他两名教练一起,共同负责江苏省数控维修团队的训练。陆老师是总教练。在他的带领下,团队中的2名学生、2名职工和1名教师囊括了学生组和职工组的一二等奖,教师组的三等奖,占了此次江苏代表团总数的一半。
凭借如此佳绩,陆齐炜实现了从选手到教练的华丽转变。
陆齐炜:从“小陆”到“大师” 的华丽转变
2012年,机电系数控维修教研室成立,陆齐炜担任教研室主任,由于教研室中他年龄小,大家都亲切地称他为“小陆”。
2014年,他以江苏省“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工”技师学院组名,代表江苏省参加第六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取得全国第二的好成绩,并被授予“全国技术能手”的称号。2016年4月,他所执教的三对选手代表常州市参加第三届“江苏技能状元”大赛,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本人也被评为教练员。面对累累硕果,年长的同事们都对他肃然起敬,尊敬地称其为“陆老师”。
如今的陆齐炜,已然成为大家心中当之无愧的“大师”。然而“大师”之路,并不轻松坦荡。回顾此次国赛,他感慨良多。
在上一届国赛中,数控维修项目是由2选手组队在6小时内完成10个比赛项目;而本届国赛中,规则修改为由1名选手完成10个比赛项目,时间依然是6小时。这就意味着选手的效率必须提高一倍,而选手训练的时间只有有限的三周左右。
此次国赛江苏团队的训练地设在无锡市公共实训基地。出发前一天,陆齐炜被告知由于2016年国赛设备更换新系统,时间较紧,训练基地场地的新设备还没有到位。本来还指望着让选手们熟悉一下新系统,但现在有场地,却没设备,这让本来就捉襟见肘的训练形势雪上加霜,怎么办?
时间宝贵,不能让选手们干等!那一天,陆齐炜使出浑身解数,四方联系,甚至还动用了私人关系,在打了1000多分钟的电话后,终于某企业那边的联系人传来了消息,他们的一台新系统设备可以让选手们使用一下午。虽然只有一下午,但至少能让选手们接触新系统,能够先学习和适应起来。事不宜迟,他亲自驱车带着选手们前往企业车间,争取了可贵的训练时间。虽然只是短短一下午,但意义非凡。正如选手韩渴望所说,这一下午的训练,他们认识并熟悉了新系统,更重要的是,心里有底了,找到手感了。真的非常感谢“大师”。
集训进入正轨后,每天的安排也紧张起来。7:30-22:30,选手们都在紧锣密鼓地训练整个国赛的十个项目。“大师”也根据比赛项目的要求,前15天,重点针对各个项目的分解;后5天,国赛模拟,提升效率。为了在比赛中发挥好水平,“大师”的要求是极其苛刻的,选手除了吃饭之外,几乎没有任何休息时间。但是也正是这样高强度高标准的训练,才保证了选手的水平得到佳发挥。
同样辛苦的还有“大师”。每天集训结束后,它还要与其他教练们一起对选手们今天的表现进行点评,讨论分析第二天的训练方案,直到凌晨才能入睡。身体毕竟不是铁打的,长时间的睡眠不足,他发热感冒了。即使这样,他从不缺席任何一次训练,一直坚守在车间。
“大师”的辛苦没有白费,选手们出色的表现为此次国赛划上一个的句号。放眼未来,“大师”踌躇满志,他希望能让更多的学子徜徉数控维修专业的海洋。
(原标题:从“小陆”到“大师” 这个转变有点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