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工匠李峰:探手轻柔 精益求精
- 发布时间:2018-12-13
- 浏览次数:10571
2016年6月25日20时长征七号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中心升空。长征七号火箭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为发射货运飞船而研制的新一代运载火箭。它一飞冲天创造了中国航天史的多项。
2016年5月在长征七号火箭的总装车间里数以万计的火箭零部件来自全国各地,他们在这里集结,经过严格的组合测试,然后被运送到海南文昌发射场组装,但是有一个部件被特别处理,这就长征七号火箭的惯性导航组合。
火箭的惯性导航组合被行业里简称为惯组,就像人在走路的时候,依靠眼睛和大脑定位神经系统确认自己该走哪条路,走到了什么位置,而不用时刻去询问别人。
在航天科技集团九院的车间里,铣工李峰正在工作,尽管此刻属于加班加点赶工,但他的每一个动作依然是从容不迫的。李峰加工的部件是火箭“惯组”中的加速度计。如果说“惯组”是长征七号的重中之重。那么,加速度计就是“惯组”的重中之重。在他的工作模式里,速度不来自表面的急促紧迫,而源于每一个工作行为的准确有效。此时,他对自己的产品依然“吹毛求疵”。在他心里,精益求精已经成为一种信仰。
一次,李峰加工的加速度计存在着5微米的公差,在设计允许范围之内已经属于合格产品了,但是李峰要从检验员这里拿回去返工,他要坚持自己心里的公差。
李峰说道,“工匠这些人,都像缺了一根筋或者说是钻了牛角尖似的,就喜欢这个才能干好,什么时候你不用心你就干不好。”
“惯导”器件中每减少1微米的变形,就能缩小火箭在太空中几公里的轨道误差。1微米大约是头发丝直径的七十分之一,那是目前人类机械加工技术都难以靠近的精度。李峰为缩小那5个微米的公差必须要仔细地磨刀。
工件铣削运行虽然是数控机床出力,但铣削精微处所用的刀具都需要李峰亲手打磨。刀具是决定加工精度的关键,李峰发现刃口上出现的小缺口导致了几微米的加工误差,必须加以精磨修整。
在高倍显微镜下手工精磨刀具是李峰的绝活。李峰磨制刀具时心细如发,探手轻柔,这时他所有的功力都汇聚在手上。看李峰借助200倍的放大镜手工磨刀才会让人明白,为什么在中文里工匠的技能被称为“手艺”。
磨刀具的李峰,就用他那一双看似慢条斯理却又精巧灵动的手,一面拨轮,一面按刀,以无穷的耐心磨下去。与金刚石同等硬度的刀具逐渐呈现出,李峰所需要的锐度和角度,这是真正的以柔克刚。
李峰20岁时一进厂就被分配为铣工,26年里只干过这一个工种,显然,铣工将是他坚守一辈子的行当了。李峰的父亲李发祥也在这个厂里干了一辈子,30多年的磨工让他成为厂里成品率高返工率少的。
儿子后来从父亲手里接过了那个无形的“”奖杯。如今年逾八旬的老父亲腰腿都不那么劲道了。李峰在家里会时常给老父亲做做按摩,那双磨刀具卡工装的手此刻会变得轻重有节,张弛有律。
工匠们的手上积淀着他们的技艺磨砺,心智淬炼和人生阅历。如同参天大树的年轮记载着大树所承接的日月风霜。
(视频来源《大国工匠》第六集:大技贵精,由本网编辑听视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