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床商务网

登录

胡中辉:14年创新坚守 用青春汗水诠释工匠精神

发布时间:2018-07-10
浏览次数:15297
  【中国机床商务网栏目 专家学者】25岁获得“全国技术能手”称号,26岁成为技师,29岁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30岁获评河南省首批“中原大工匠”,31岁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团十八大代表,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工作以来累计完成公司科技项目53项、制作工装106套、累计创造经济价值近千万元……胡中辉说,“其实我也没有什么辉煌的经历,每一次的攻关革新、每一个成果都是靠平时一点一滴积累出来的。我从17岁开始工作,这14年间就是一个奋斗的过程。”
 
  初学车工:“当时我根本不知道那是什么东西”
 
  由于自小家庭条件不是很好,2001年,中考失利的胡中辉放弃复读,听从家人的安排进入平顶山技师学院学习车工技术,“他们认为孩子学一门手艺,将来好找工作”。
 
  然而,那时的他对于“车工”这个名词没有任何的概念,“当时根本不知道那是什么东西”,胡中辉说,“后来我到车间一看,噢,原来这个大‘铁疙瘩’就是车床啊!”
 
  那时候的胡中辉是班里年龄小、力气也小的学生。“当时我们班就有同学嘲笑我说,你连车床的一个部件都拉不动吧。”胡中辉回忆起刚入学时的场景,他说,当时自己就在心里下定决心,一定要努力学习好技术,“还不一定谁学得好呢”。
 
胡中辉在操控数控车床。本人供图
 
  就这样,他沉下心来踏实努力地学习技术。上机床操作实习课时,很多同学都偷懒,拿着考试卷和练习件不愿意去练习。每当这个时候,胡中辉就拿起他们的考卷自己练习起来,“我正愁没地方练手呢。”他说,只有多练,才能看出来自己的加工哪里有问题,才能让自己的技术更加熟练。
 
  好学好练、努力勤奋,在技师学院学习的三年时间里,胡中辉的成绩从未跌出过班级前三名。
 
  立鸿鹄志:勤奋汗水浇灌出来的年轻工匠
 
  2004年,以优异成绩毕业的胡中辉被推荐到一家企业工作,并于次年进入平高集团,成为一名普通车工。虽然身在充满油污和噪音的一线岗位,但胡中辉从未放弃对知识的渴求和对技术的创新与钻研。
 
  进入平高工作的他很快找到了自己学习的榜样和目标。当时集团里有一位同事是全国车工比赛的第二名,同时也是全国劳动模范和人大代表。“都是从基层出来的,我那时候就想,我能不能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地去追求、去探索,也取得这些成绩呢?不说超越人家,但也希望能够取得一些成绩。”说到这里,他抬起头自信地笑了笑,“青年人,要立鸿鹄志嘛!”
 
  胡中辉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在平时的工作实践中,他虚心地向车工班组的老师傅们学习请教,工作勤奋而努力。有时候别人都休息了,他仍在车床边锲而不舍地练习。工作以来,他记录的工作笔记有20多本,加班超过1.6万小时,完成工时比达到300%--相当于在同样的时间内,完成的工作量是别人的三倍。
 
  用勤奋汗水浇灌的种子终究会得到收获。2007年,胡中辉在平顶山市举办的职工技能大赛中成绩名列前茅,次年又在市里举办的另一场比赛中一举夺得,成为平顶山市的“车工状元”,同时被授予技师称号。
 
  胡中辉说,这对于当时刚工作不久的他来说“简直是莫大的荣誉”。后来,他代表河南省参加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获得全国第五名、团体第二名,突破河南省历史成绩。紧接着,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荣誉接踵而至,然而他从未停止努力的步伐。
 
  不仅在工作实践中苦练技艺,胡中辉还十分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他说,“感觉以前学习的知识满足不了自己的一些想法”。有着强烈求知欲的他开始自学大专课程,紧接着又完成了本科学业。
 
  从当年“根本不知道那是什么东西”的“小白”一步步成长为如今的技能大师,14年间每一点一滴的进步都是他脚踏实地努力奋斗的见证。
 
  “每个人首先要有自己的理想,树立一个人生目标,这个理想你可以不跟别人说,但自己一定要向着这个目标不断地努力前进。”胡中辉说,“年轻人一定要踏实努力,不要搞一些虚无缥缈的东西,不要流于表现,扎扎实实地用心去做,才能干出一番成绩。”
 
  新时代工人:传承创新工匠精神
 
  “我们来自基层的工作者,并不是需要追求多么高大上的科研项目,就是立足本岗,做一些工艺设备等方面的改进以解决实际生产中的难题,这也是一个创新的过程”。胡中辉说,“创新无大小,我感觉基层工作同样应该无处不创新”。
 
  作为装备制造业的基层产业工人,胡中辉先后攻克了百万伏支架焊装、活塞杆装配等核心零部件的加工技术难题,为国家重点特高压工程提供高质量产品做出了突出贡献。他研制出的动平衡配重工装、内外螺纹装夹工装和专用精密深孔加工刀具,加工精度能保证在0.01毫米以内,比一根头发丝还细。
 
  除了个人不断地创新进步,胡中辉还带领一群年轻的伙伴们一起在技艺创新上攻坚克难。2017年,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胡中辉技能大师工作室”成立,成员是一群平均年龄不超过30岁的青年“创客”。
 
  “每个人都带着一身的荣誉”,胡中辉说,工作室的成员都是在各项技能大赛中脱颖而出的青年,全部拥有省级技术能手以上的荣誉。他们曾多次代表河南省参加全国技能大赛,全部奖项加起来有近200项。
 
  “在保持原有技能优势的前提下不断进行创新研究,多解决实际问题、多出成果”。目前,这个诞生不到两年时间的团队已经拥有4项省部级以上的科技奖项,5个发明,发表论文2篇。
 
  除此之外,团队还延续了传统的“师带徒”的技艺传授方式,胡中辉一个人就带过25个“徒弟”。“不仅要个人进步、团队进步,还要带着更多的人一起进步。”他说,“我们青年工人从老一代工人的手里接过这个接力棒,所以也要把工匠精神传递给更年轻的工人。工匠精神是需要传承的,这不仅是责任和义务,更是一种使命”。
 
  在胡中辉看来,工匠精神就是“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在工作的过程中精益求精,做到专心、专注、追求。他说,“我们新时代的工人不再是苦脏累的代名词,只要肯努力、敢创新,同样可以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
 
  “进入新时代,我们广大青年拥有了更加广阔的奋斗平台。乘着时代的东风,我们一定要听党话,跟党走,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奋斗实干,积极投身到祖国的伟大事业中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奉献自己的青春和汗水!”胡中辉充满信心地说道。

上一篇:鸡蛋上钻孔显真功 潜心坚守一线练就绝活儿

下一篇:工业机器人人才培养迎来“瓶颈期” 做好人才细分和产教融合是关键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