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之父朱江洪:我在格力24年的奋斗与遗憾
- 发布时间:2017-08-03
- 浏览次数:5349
【中国机床商务网 行业精英】人人都知董明珠,却并非人人都知朱江洪。
“格力”品牌两个苍劲有力的大字,便出自他的笔下。他,为格力电器千亿规模打下了坚实基础;他,执掌格力24年一直励精图治、潜心企业经营;他,为格力注入了“科技是企业脊梁”的灵魂;他,一手提拔了格力电器现任董事长董明珠。
作为“格力之父”,向来低调的格力电器创始人、原董事长朱江洪近日出版自传,重回媒体关注的焦点。
格力之父朱江洪:我在格力24年的奋斗与遗憾
虽已从格力“退位”五年,现年72岁的朱江洪对行业的影响力仍在延续。中国家电协会理事长姜丰认为,朱江洪是技术创新的坚定倡导者。华南理工大学中国企业战略管理研究中心教授蓝海林则说,他的自传引发国企企业家如何从“制度偶然”到“制度必然”的思考。
7月21日,当被财经记者问及对格力的建议时,朱江洪说:“已退(位)的人不应该说三道四,新一代(企业家)有新的做法。”他在顺德举行的新书签售义卖活动上,还幽默地说,写自传,无非把自己几十年来的所作所为“老老实实地交待一下”,把工作经历、思考过程还原出来,“如果能给后来者启迪,起到敲门砖的作用,目的就达到了”。
“国企打工仔”
朱江洪坦言,自己以前没考虑过出书,更没考虑过亲自写书。但很多朋友动员他写,还介绍了许多作家。“我也看了所谓枪手的书,写得不错,但总觉得缺点味道,没有亲身经历过的感受。如果用第三人称写,像小说一样,真实性又受到影响。”
“自己写书很困难,好在中国暖通空调协会下面的一本杂志一直鼓励我。另外,一些老朋友也‘诱导’我,说你传奇的人生、独特的管理方法,如果不通过文字流传下来,对关心我、关心格力的人,或者立志创业的人来说,肯定是一个遗憾。我经不起诱惑,就试试看。”
他说,“在杂志上发表,写了一期,再等下一期,有充分时间让我想。开始写了两三期,反映很好,有的德国、意大利、西班牙读者也反馈说,你写的都是干货,更增加我写下去的决心,原来想写十篇、八篇算了,后来写了15篇。”
“现在写完了出版,引起很大反响。很多人说从中受到启发,也有反映不好的。网上有人说,你都退休了,还出来争什么功?还谈过去干什么?好像我要抢功一样。我奇怪了,起码我有功,才可以抢嘛。”
朱江洪坦然面对:这很正常,不能只允许别人说好话。做人难,你不写,很多人有意见;你写出来,也有人有意见。
“任何事情,我认准就干”。如当初为了提高科技人员的积极性,朱江洪一下子把销售人员的激励降低,结果走了一大批销售人员。“一个企业重要的不是销售,而是科技、产品、质量。如果科技人员积极性出不来,你卖什么?”自此,格力开始逐步走上科技创新之路。
“我这本书,从头到尾,写格力怎么从小企业成为空调的航空母舰。整个过程,有经验,也有教训。在写作过程中,我也得到老员工的支持。他们告诉我很多细节,还给我提供了很多资料,所以我感到,我写的东西,基本上实实在在反映了格力发展过程中的方方面面。”
有的事实与媒体之前的报道相差很远,有报道此前说格力1996、1997年濒临倒闭,还有的说格力1995年前都是亏损的。事实上,格力电器1996年上市,按照证监会的标准,上市前需连续三年业绩增长。1996年上市后,格力电器的股价一下从十多元飙升到50多元。“1997年,我们把格力电器欠银行的钱都还清,至今格力不欠银行一分钱。”
“我一出来工作就在国企,没尝试过民企的滋味。”朱江洪开玩笑说,“正是因为我们是国企,要求比一般企业更高。我去了巴西格力十多次。每次市领导去考察,我都对工厂的巴西高管说,这是我的老板。我的心态并不敢自居为格力的所有者,充其量是个打工仔。”
格力作为国有控股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家电行业,为什么能生存、发展?朱江洪感叹说,国企在家电行业能维持下来的,基本上没剩多少,万宝、华宝、华凌曾经辉煌,现在打着灯笼都找不到。所以,国企相当难。“但难,不等于不能。难,只要你想办法做,也是能的。”
从士兵到将军
2012年5月25日,朱江洪在格力电器换届股东大会上,婉拒担任格力集团、格力电器的名誉董事长,避免对新班子造成障碍。午餐后,收拾早已准备好的资料,一个人静悄悄地“溜”出格力电器,离开了为之奋斗24年零5个月的“战场”。
退休之后,过去五年,朱江洪到处旅游、访友,偶尔应朋友之约讲讲课,拒绝了不少企业的兼职请求,只做一些行业协会的义务性工作,也婉拒了很多媒体的采访。
如此低调的他 ,近日为了《朱江洪自传》一书的出版,接连在北京、珠海、广州、佛山南海等地参加该书的签售仪式。在书中,朱江洪表示“没有董明珠就没有格力”的说法不符史实、值得商榷,引发媒体重点关注。更被一些自媒体炒作为朱江洪与董明珠“开撕”。
一位朱江洪的老部下向财经记者表示,“朱总”出书的目的很单纯,却被外界曲解。朱江洪原本不愿出书。三年前,他担任中国暖通空调行业协会的会长,继续发挥余热。其间,他将自己多年经营企业的经验心得写下来,通过协会的杂志《冷暖商情》进行分享。两年下来,写了十多篇。后来,他把这些文章整理、结集,便是这本回忆录式的自传。
国家近年鼓励大众创新、万众创业,不过许多人急功近利。“朱总的工匠精神,给其他企业家以启发。对于年轻人来说,通过朱总的故事,可以感受到创业的艰难,做企业其实是一个自我修炼、修身养性的过程。”该人士说。
别看格力电器现在是全球大的家用空调企业,它的朱江洪,却是从门外汉起步。
朱江洪1970年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被分配到广西百色当普通工人。由于干活卖力,两年后被提拔为质检工。因为表现突出,一年半后调升为轴承车间的技术员,之后当上车间副主任、生产科副科长、质检科副科长、技术科副科长。1982年在民主选举中,当选厂长。
在广西百色的矿山机械厂的12年,朱江洪从一介书生,经过刻苦钻研、勤学苦练,成长为一名企业领导,那年他还不满37岁。他上任后,严抓纪律、产品、销售,工厂销售额以每年50%的幅度增长,被评为“广西先进企业”。
恰逢珠海特区建设急需人才,朱江洪1988年回到了家乡珠海,出任冠雄塑胶厂厂长。1989年,便让这家连续三年亏损的小厂扭亏为盈。由于看好电风扇的前景,冠雄从风扇配件转做鸿运扇,需要一个商标,朱江洪与助手一起想出了“格力”两个字。
1991年,珠海市政府把冠雄塑胶与海利空调合并,想把空调业务做大,新企业更名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并由朱江洪出任总经理,格力电器正式成立。由于不是制冷专业出身,朱江洪晚上聚集冠雄的骨干,在车间过道坐着小板凳补习,请海利的技术人员上课。十年后,格力于2001年在珠海建成了全国单体产量大的“空调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