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郁:28年立足岗位钻研 诠释工匠精神
- 发布时间:2017-01-06
- 浏览次数:8357
【中国机床商务网 行业精英】2016年12月8日,全国第十三届高技能人才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大会对30名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和299名全国技术能手予以表彰。北京汽车集团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装调工技师赵郁获得“中华技能大奖”荣誉;北京轻工技师学院苏然、北京市工艺美术技工学校李东、北京月盛斋清真食品有限公司周建军、北京北一机床股份有限公司刘海旺获得“全国技术能手”荣誉。
中华技能大奖、全国技术能手是技能人才领域高的政府奖项。截至目前,累计表彰了230名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2728名全国技术能手。受到表彰的高技能人才,是全国产业工人中的杰出代表,都身怀一技之长,拥有绝活绝技,在本职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
赵郁:28年立足岗位钻研 诠释工匠精神
在去年12月8日,国家人力社会保障部授予全国30名技术工人“中华技能大奖”荣誉称号。其中北京市获此殊荣的是北京汽车集团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装调工技师赵郁。
“一个人可以没有文凭,但不能没有知识、没有本领。”赵郁说。
28年来,赵郁从一名曾经的高考落榜生,立足本职岗位,潜心钻研技术,一步一步成长为一名技能大师,并带出了一批“高技能人才”徒弟,被人们冠以“工人”“蓝领专家”等美誉。
岗位成才——“当工人就要把自己锻造成一块好钢”
赵郁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1988年,他高考落榜后,不顾家人的反对,进入北京吉普汽车有限公司,成为汽车装配线上一名普通工人。面对父母疑虑的目光,他暗下决心:“不一定非要上大学,当工人也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当工人也一定能干出成绩”。
“爱学习”是大家对赵郁的一致评价。从进厂开始,公司组织的各项技能培训和理论知识培训等学习机会总少不了赵郁的身影;他还利用业余时间到北京汽车工业学校学习了《汽车制造与维修专业》等课程。
赵郁入厂之初是在分装线上安装“212”的前风挡玻璃。即使对这么一项简单工作,他也用心琢磨,不断的总结经验,创造了连续安装1000块挡风玻璃无破碎的纪录,被评为学员。
“我们做事不光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随着汽车业生产的发展和技术的提升,赵郁对整车的结构、工作原理和机械、电路等都全面学习,勤奋实践。经过多年的技术积淀与刻苦努力,赵郁对公司所有车型性能了如指掌,能对故障做到快速诊断、迅速排除,并练就出“听音辨故障”的绝技。针对“发动机故障灯常亮”、“踏板刹车灯常亮”、“路试检测车辆后减震器异响”等故障顽疾,赵郁将解决现场故障和理论研究并重,开展质量追踪和分析工作,使得这样类似的多项电器诊断难题迎刃而解。
针对自己外语基础差的“短板”,赵郁利用业余时间补习英语。不管是在厂里还是在家里,他的身边总有各种各样的工具书、英语词典。通过自己努力,赵郁不仅能看懂英文汽车资料和使用各种专门的汽车检测仪器,还能与外国专家进行沟通、交流。
2001年,凭借扎实的理论功底、高超的操作水平,在企业的技术比赛中,赵郁获取工人技师证书;2006年,赵郁被聘任为公司位汽车装调工技师。连德国专家也经常找赵郁共同商量分析一些技术问题。
2007年,15辆300C准备交车的时候,发现发动机制动系统出现一个故障码,技术人员研究了三天也没有找到解决办法。德国总部传来四套解决办法,也都不行。赵郁没有放弃,连续四天苦苦思索,后,他没有按照常规用维修理念查找原因,而是另辟蹊径,用装配理念查找原因。结果,思路对头了,问题很快排除,15辆车按期交付。外国专家对赵郁的工作态度和高超技能十分赞赏和钦佩,他成了外国专家公认的“技术能手”。
后来,在北京奔驰公司二工厂,德国奔驰派来了发动机分装、调试、维修等近20名专家为生产新型E型车提供技术支持,唯独没有汽车电器专家,因为“有赵郁先生在,我们放心”。
面对“工人”、“蓝领专家”等美誉,赵郁很实在地说:“当工人就要把自己锻造成一块好钢。”
技术创新——“把个人发展融入企业发展、国家制造业技术进步”
“干一门就要钻一门、精一门、通一门。”在赵郁身上,体现出浓厚的“工匠精神”——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执着追求、甘于寂寞、勇于创新……秉承这种“工匠精神”,赵郁成为了企业一线技能人才的领头人。
从2001年至今,赵郁每年都有技术课题的立项并取得研究成果。比如近年的“切诺基吉普车电喷发动机点火系统的提高与改进”、“BJ7000发动机检测仪的误诊改进和修正”、“NOZ发动机控制系统的检查与故障诊断”等等,这些成果被直接应用到生产制造和售后服务之中,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2009年,北京奔驰公司成立“赵郁创新工作室”。2010年1月,“赵郁创新工作室”成为北京市总工会和北京市科委创建的首批10个“首都职工创新工作室”之一;2011年,被北京市人力社保局评为“技师工作室”;2012年,被国家人力社保部评为“技能大师工作室”;2014年11月,被中华全国总工会命名为“全国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
“赵郁创新工作室”汇聚了一批有一定理论水平、工作经验和创新能力的高技能人才、技术技能领军人物及在科学研究、经营管理等方面有专长的管理人员,他们在赵郁带领下组织开展项目攻关、名师带徒、技能培训等活动,成为了企业技术创新、员工技能提升的平台。
近几年,“赵郁创新工作室”研制的“驾驶员气囊拆卸工具”、“高压电池拆卸卡具”、“奔驰电气、发动机、仪表系统仿真模拟演示平台”等一系列集汽车电器、制动、空调等部件为一体的实训展台教具,填补了国内同类教学项目的空白,其中有12项创新型汽车类培训教具正在申请。
使用培训教具项目,打破了传统的在生产线上师傅手把手教徒弟的培训模式,实现了线下通过实训教具模拟生产线上的装配操作,使新员工培训比过去缩短了5天。每年仅此一项就节省培训材料费、课时费300多万元。
在日常工作中,工作室结合生产实际,经常进行一些降低成本、提升工作效率的小改小革。
截至2015年底,“赵郁创新工作室”申报自主技术创新项目共计达到259个。其中,“燃油加注量优化项目”、“CAN总线技术在诊断汽车故障中的应用”等诸多方案被直接应用于生产一线,为公司创造经济效益达到2000余万元。
赵郁在汽车方面的调试和维修技术,引来很多汽车修理厂、4S店慕名请他加盟,并开出很高的薪筹,但都被他谢绝。赵郁认为,自己的成绩离不开企业的培养和企业的发展,是企业发展需要和国家制造业的进步给自己提供了舞台和机遇,才使自己的个人价值得以大化实现。
价值——“把更多职工带成高技能人才”
赵郁说:“个人的力量终归是有限的,我们的工作室要带动更多职工提升素质,成为高技能人才,从而为提升我国整个汽车行业的竞争力发挥作用。”
多年来,赵郁不仅自己刻苦钻研、提高技术,还以自己的行为带动公司员工参与学习、提升素质。赵郁有个习惯,工作中每次遇到有故障或解决一个技术难题,他都拿本子记录下来。他不仅自己这样做,也要求徒弟们这样做。对于自己掌握的技术和长期摸索的窍门,赵郁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大家。在他的影响带领下,到去年底他所在车间考取各类技师资格的员工已达44人,技工的比例占近70%,这在全国汽车行业也是名列前茅。
目前,“赵郁创新工作室”的《新总装培训规划及培训框架设计》可以满足企业新员工理论与实际操作、老员工再教育培训、人才技能鉴定、技能比赛与评定、员工发展规划基础鉴定、每日生产工作人员的调动与安置、文化宣传与培训的基地、新产品的装配训练等需求。自2013年以来,通过工作室培训的新员工达到6200人次,在实用教具上进行了7500人次的培训,培训总课时达到36000小时,人均培训达到52课时。
据统计,近几年来,赵郁负责的“赵郁创新工作室”已主持完成重大攻关课题70余项,他亲手带徒20余人,其中3人成为技师、12人成为技师、7人成为北京奔驰高技能人才。同时,“赵郁创新工作室”的徒弟们在2012年、2014年北京市劳动技能竞赛上,均荣获了名的好成绩;近几年在北京市汽车装调工大赛中,赵郁的徒弟梁康、李强、宋子卓获得了、第四和第七名的好成绩,梁康还荣获首都劳动奖章、北京市劳动模范等荣誉;赵郁工作室提报的12项课题分获集团经济技术创新成果一、二、三等奖,14项课题分获技术改进类成果一、二、三等奖;工作室培训出322名个人获得集团经济技术创新与改进贡献奖。
近两年,“赵郁创新工作室”进一步创新工作,利用工作室平台走向社会,与北京市技工学校深度合作,奔驰班、教师实操培训等,并与学院共同开发并立项成功《奔驰生产体系的自动化模拟沙盘》,得到北京财政局的专项资助,终可实现互联网+、工业4.0和汽车制造四大工艺及远程教学相融合的一个体系。
(原标题:赵郁:28年立足岗位钻研 诠释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