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床商务网

登录

技能专家王刚:奋斗在航空工业科研生产的线

发布时间:2016-12-27
浏览次数:9041
  【中国机床商务网 专家学者】他一直奋斗在航空工业科研生产的线,他带领身边职工共同进步,从一名普普通通的技术工人成长为中航工业集团的技能专家,他就是航空人王刚。
 
  多少的寒来暑往,记载着王刚在机台上挥洒汗水,默默奉献的身影,他满怀航空报国的理想信念,埋头苦干忘我工作,坚持苦练技能不断挑战极限,他始终将精益求精追求作为工作的标准,用执著和坚守诠释着工匠精神。
 
  无数的风霜雨雪,见证了他锲而不舍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在国家重点型号攻坚的关键阶段,他毅然挑起大梁,在岗位上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他乐于助人坚持无私传艺,带领身边职工共同进步,将劳模精神薪火相传。
 
  

 
  技能专家王刚:奋斗在航空工业科研生产的线
 
  这就是一直奋斗在航空工业科研生产的线,从一名普普通通的技术工人成长为中航工业集团的技能专家,全国劳动模范王刚,一名信念坚定,朴实正直,胸怀宽广的航空人。
 
  勤学苦练,勇挑重担不畏难
 
  1999年,正值航空工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起步阶段,这一年,王刚踏入了沈飞公司的大门,来到了一直向往的飞机城工作,成为了一名产业工人,他充满了自豪感。当他看到一架架战鹰在自己眼前掠过冲上云霄的时候,王刚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干,练好技术本领,做好本职工作,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王刚所在的数控加工厂,是沈飞公司大的结构件生产厂,承担着很多关键零件的生产任务。为了把工作做得更好,王刚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在用心揣摩苦练技巧的同时不忘学习理论知识,做到学练结合内外兼修。在工作当中,王刚敢于向困难挑战,关键时刻更是敢于挺身而出,从不计较利益得失。他多次参与重点型号研制生产任务,主动承担了大量的首件研制生产任务和技术难点攻坚任务。在生产试制的过程中,首件加工是困难和关键的,不仅要解决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带来的诸多技术难题,优化验证工艺方案,还要承担一定的风险,但是王刚却是非常乐于接受这种挑战,对他来说,成功解决生产难题是件很快乐的事。在常年的生产攻坚过程中,一项项技术难题和生产瓶颈不仅让王刚的技术水平得到不断的历练,也更加坚定了他战胜困难的决心和意志。而且,每当自己有了新的加工方法和技术心得,王刚总会毫无保留的同工友们一起分享,这样大家再干的时候就会少走弯路,少出废品。
 
  无私奉献,千锤百炼始成钢
 
  王刚经常告诫自己:“对待工作就要有一不怕吃苦,二不怕吃亏的精神,要多干些,多付出一些,冲在别人前面”,对待工作王刚也总是充满了热情,是厂里出了名的“拼命三郎”。为了完成国家重点任务,王刚曾两三年没休过一天,没请过一天假,每天坚持加班加点工作,连春节都在厂里度过了。几年来,王刚自觉做到“上班早来点”——不论雨雪风霜,每天提前一个小时上班始终雷打不动;“工作多干点”——生产任务繁重时,吃住在厂房内已是家常便饭,王刚用16年时间就完成了25年的工作量;“平时多学点”——仅购买专业书籍就花了两万余元,几乎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产品干好点”——王刚始终将产品质量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对每一件加工的产品都如同艺术品一样精雕细刻,创造了连续16年无废品的优记录。
 
  一次,单位里的一项紧急任务交到了王刚手里,飞机急等装配,而生产周期却很长,能够提前一小时完成都会起到很关键的作用。王刚和工友们马不停蹄的奋战,每天都会连续工作到下半夜,到了下半夜,疲劳和困倦是大的困难,王刚和工友们一起想出了用喝浓茶、冷毛巾、涂清凉油等办法来清醒自己,实在太困太累就稍稍休息一会,每天大家都干得很晚,就住在在单位里,一连好几天,终于将这批急件完成了,为公司的整体生产任务的完成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十年磨一剑”,一直以来对技艺的执着追求和刻苦钻研,使王刚的铣工技艺日益步入,代表了行业的高水平,曾在2008年和2012年两次夺得全国技能大赛的铣工,并多次夺得辽宁省和沈阳市的铣工,被大家誉为“双冠王”。
 
  胸怀广阔,高招绝技无保留
 
  2010年9月,沈飞公司个以员工名字命名的班组王刚班成立,在班组建设中,王刚推行和创新了许多先进的管理方法,使王刚班的管理水平不断地上台阶,将一支普普通通的一线生产班组打造成了能征善战的“铁军”。为了帮助大家提高技能水平,王刚坚持每天给工友们讲课培训,把自己多年总结的技术经验毫无保留的传授给大家,为了帮助大家学习,他还自己花费数千元钱买来工友们急需的技术书籍。现在,班组员工技能水平实现了飞跃,多数员工已经晋升为技师、技师职业资格,并且每名员工都掌握了两种以上的岗位技能。王刚还鼓励和帮助大家参加技能竞赛,并对参赛人员做专门培训。几年来,班组员工在连续7次夺得全国、省市技能大赛,多次包揽前几名,创造了一个个奇迹。在王刚的培养下,班组里成长起来一大批专家型技能型人才和生产骨干,王刚的几个徒弟还相继获得了全国技术能手、沈阳市劳动模范、沈阳市五一劳动奖章等称号。
 
  现在的王刚班又被称为“点子多”、“精度高”、“质量好”、“速度快”的“高手团队”,在公司的型号研制生产攻坚战中屡建战功,多次受到公司的表彰。王刚在班组里推行“零缺陷质量管理方法”,将实现产品“零缺陷”交付为目标开展质量工作,取得了突出的效果,在某型号飞机研制生产过程中,王刚班实现了新机研制生产全部零件“零缺陷”交付的奇迹,这在沈飞新机研制生产的历史上还是次。王刚班先后获得了全国工人先锋号、全国“安康杯”竞赛优胜班组、中央企业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追求,带领团队创佳绩
 
  2011年,沈飞公司以王刚班为基础开展了劳模创新工作室建设,王刚劳模创新工作室挂牌成立,工作室采取“顾问专家领军、生产攻坚同步、创新育人并举”的举措,并且还开创了会员制的管理模式,为技能人才的作用发挥提供了更好的平台,吸引了来自公司不同部门和岗位的技术和技能人才60余人,组成了强大的“全科医生”团队,这些精英骨干在劳模创新工作室里互学互助、协作攻关,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大限度的发挥出了劳模创新工作室作用。
 
  近年来,公司的科研生产任务不断增多,技术升级和换代带来的很多技术问题,成为了制约生产的瓶颈。面对困难和挑战,王刚劳模创新工作室全力为各个生产部门提供技术协作服务,并且提出了“有技术问题就找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口号,并且对现场技术问题求助满足“三快”,即“快速到达生产现场、快速分析问题原因、快速给出解决方案”。几年来,王刚劳模创新工作室为公司的科研生产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技术问题的解决率达到100%,被大家称为“生产线上的120”。
 
  王刚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以来,解决了大量的生产难题,实现了多项技术突破,共完成工艺改进、生产攻坚、工艺改进480余项,培养人才130余人,工作室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攻坚克难的基地,人才成长的摇篮。王刚劳模创新工作室先后被辽宁省、中航工业集团命名挂牌,2014年,王刚劳模创新工作室成为全国首批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
 
  不忘初心,勇攀高峰无止境
 
  从当初的新员工到如今的大工匠,王刚从没放慢努力的步伐,当荣誉和光环也纷至而来,但王刚依旧保持平和的心态和低调的作风,一如既往的坚持学习为自己加油充电,不一样是学习的内容更深了,涉及的专业更多了。王刚的铣工技艺早已炉火纯青,但他仍不断地跨越挑战极限,由王刚创造的0.005毫米以上的铣削加工精度和0.002毫米的铰削、镗削加工精度处于行业高水平;他创造的小孔铰削技术绝活,能用一把铰刀,通过技术手段能让加工孔径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微调,创造了该加工领域的奇迹。
 
  在机械加工领域有句话叫“铣工怕薄板儿,车工怕细杆儿,钳工怕钻眼儿”,薄壁件的铣削加工一直是该领域的大难题,尤其是在航空零件中,随着技术的进步薄壁件的数量越来越多,在生产中,受到加工技术的制约,薄壁零件加工质量很不稳定,常常制约着科研生产进度。王刚决定攻克这项难题,于是带领攻坚团队经历了大量的试验和改进,终解决了一直困扰生产的的航空薄壁零件铣削的大难题,大大减少了因技术原因造成的废品损失。不仅如此,王刚还将小加工厚度缩小至0.1毫米,仅为一张A4纸的厚度,并且加工质量稳定度高,在行业内处于地位。王刚创造的很多加工方法被广泛应用,实现了航空产品生产的,为新型战机的生产研制提供了有力技术保障。
 
  多年来,在王刚的不懈努力下,攻克了大量的生产难关和生产瓶颈,累计创造了600余项技术革新和生产改进,有两项获得了国家,提出了合理化建议千余条,为公司创造了上千万元的经济效益。
 
  (原标题:王刚)
 

上一篇:技能左治建:优化焊接工艺 助推成发跨越发展

下一篇: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家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