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床商务网

登录

数控车工邹峰:敢啃硬骨头的航天“刀神”

发布时间:2016-12-14
浏览次数:8336
  【中国机床商务网 行业精英】上联: 论工作创新, 技术过硬, 问红林厂队伍,谁为拔萃者?
 
  下联: 教快舟破雾, 火箭穿云, 保发动机安全,尔是护心丸!
 
  横批:大国工匠。
 
  这是湖北三江航天红林探控有限公司数控车工邹峰曾经收到的一副楹联。 在12月8日人社部举行的第十三届高技能人才表彰大会上,邹峰获得中华技能大奖。
 

邹峰在工作现场。 尤肖肖 摄
 
  点滴中屡创佳绩, 平凡里蕴藏力量。 入行26年来,邹峰凭着自己的勤奋,从一名普通的技校毕业生逐渐成长为名副其实的大国工匠。
 
  “航二代”不服输勤奋好学掌握新技术
 
  “我的父母都是航天人, 当时航天人有句话叫‘献了青春献终生, 献了终生献子孙’。” 邹峰祖籍山西,父母年轻时在湖北远安支援三线建设,邹峰也就在大山里长大。 直到他21岁, 才随着三江集团的外迁全家来到孝感。
 
  在父母的影响下,邹峰初中毕业后进入湖北航天技工学校红林分校学习。毕业后,他被分配到红林公司机加车间从事车加工工作,成为新一代航天人,那一年他才19岁。 “因为我是 ‘航二代’嘛,就有一种不能输给别人的感觉,想做出点名堂。”
 
  1992年, 他21岁, 机会来了。 红林公司接到任务,要生产一种叫空气静压感受器的产品。该产品造型为曲线,传统车工技术很难加工。公司有一台数控车床,但没人会用,一时间加工陷入停滞。这时,邹峰不服输的劲头上来了。 “我就相信一点, 只要肯下功夫没有啃不下来的硬骨头。” 邹峰一头扎进车间, 钻研起这台没人会用的大家伙。只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他就圆满完成了空气静压感受器的加工任务, 荣立公司个人二等功。 之后,邹峰被公司派到北京航天三院学习数控技术。
 
  不久,公司从国外引进了一台先进的数控车床,配有全英文的操作说明书,无人指导,无资料可借鉴。领导撂下一句话:这是公司好的设备,你们要用好它。全英文的说明书对当时英语并不好的邹峰来说是大的难题。 “英语不好就勤翻字典嘛!我一个词一个词地翻字典,啃了两三个月终于把整本说明书吃透了。”
 
  就是凭着翻字典这样的“笨功夫”,再加上工作中的积累和自己的天赋,终邹峰掌握了进口数控设备的操作技能,并用这台数控设备攻克了一个个技术难关。邹峰也因此成为公司批数控车工,专门负责精密零件的生产。
 
  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刀神”是怎样炼成的
 
  成了数控车工的邹峰,在工作中仍然保持着极大的热情,不断钻研创新工艺技法,多次参加公司大型工艺项目攻关,解决高难度生产技术问题。
 
  2011年, 上海某卫星研究所急需一种开关本体零件。 这是一个 “细脖子” “大肚子” “盲鼻子”的钛合金异形内腔件,结构十分复杂。所谓 “细脖子” “大肚子”,是指这个零件内部为空腔结构,外孔极小,内腔却很大;而 “盲鼻子”是指在零件内部有一个像鼻孔一样的深盲孔。想将刀具从 “细脖子” 伸进 “大肚子” 加工, 相当于 “盲切”。 零件关键部位只有一张A4纸的厚度,就如同在鸡蛋上跳舞,下刀稍有偏差就会前功尽弃。
 
  就是这样一个怪家伙,难住了很多大型企业。专家们看过图纸后纷纷摇头,认为现有技术条件下根本无法加工。 邹峰却为此进入了 “疯魔” 状态,走路、 吃饭、 上厕所甚至睡觉前都在思考如何啃下这块硬骨头。 “对我来说,这样的挑战其实是一种乐趣。” (下转第四版)(上接版)
 
  现有刀具切不了,能不能想办法改刀具?凭着对刀具的深刻理解, 邹峰设计出3种不同几何角度、 切削刃比标准刀具增加两倍的专用内孔加工刀具。 这时, 怎么切又成了关键。 经过反复试验, 终邹峰大胆突破, 创造性地发明了多刀接力的加工工艺, 用3种手工磨制的刀具, 通过接力的方式分阶段在“大肚子”里加工。邹峰完成了 “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该零件加工合格率达到99.7%, 创造经济价值1000余万元。
 
  某系列导弹发动机的安全机构, 是确保发动机运行安全的重要部件, 相当于导弹的“心脏”。 该零件尺寸公差相当于头发丝直径的1/10, 零件加工精度达到机床极限精度,加工合格率一般只有60%。 邹峰通过一年的研究,采用螺纹胎具装夹取代普通弯板夹具,并通过设计专门刀具减震装置等方式, 尽可能减少因机械震动带来的误差。 终, 他将该产品的合格率提高到99.5%,累计创造经济效益超过1亿元。 目前, 同行中仍无人能达到80%的合格率。 这一绝活让邹峰成为该零件加工者,被誉为导弹 “护心丸”。
 
  邹峰的绝活还不止这些。
 
  解决数控加工难题、提高加工效率的关键在刀具———这是邹峰对数控技术的独到认识。“初我在加工过程中也要不断翻刀具手册,后来感觉有些影响效率。”善于动脑的邹峰不断思考和总结刀具的规律,终奇迹般地记住了几乎所有刀具的性能参数及加工范围。
 
  邹峰的微信昵称是 “刀神”, 这绝非自夸。数控刀具型号多达2.7万余种,面对任何加工任务, 邹峰都能迅速对刀具进行快速筛选、 匹配, 根据不同加工材料和零件形状,准确选择刀具切削参数。 他对刀具切削性能的了解和娴熟应用, 甚至超过了刀具厂商的技术服务工程师。 他因此被称为刀具界的“强大脑”,被同事称为 “活刀谱”。
 
  工匠精神薪火相传传帮带成就航天梦
 
  “一开始,写论文对我来说并不容易, 我为此吃了不少苦。”1998年,邹峰到了评职称的年限, 评选竞争激烈, 如果能在期刊上发表论文, 就可以破格评职称。 但是实际操作能力强的邹峰, 并不擅长用文字总结自己的经验。 他写完论文后, 一直遭到编辑部的退稿。邹峰意识到,光有实际经验还不行,必须潜下心来加强理论学习。
 
  此后, 邹峰每天抽出时间看书学习, 哪怕加班到晚上10点多, 也要继续复习到夜里12点。2003年, 他终于在 《机械工人》 上发表了自己的篇论文。 厚积薄发的邹峰从此一发而不可收, 20余篇论文陆续发表在《工具技术》 《机械制造》 《金属加工》 等国内外机械加工刊物上。 与此同时, 全国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奖等一系列创新成果奖项也纷至沓来。 “开始写论文只是想评职称,但后来就成了一种习惯。 我在工作中有很多经验和想法, 如果能通过论文的形式分享出来, 也算是给行业发展作出点贡献吧。” 如今,邹峰已经成为数控车领域的专家。
 
  自身有绝技, 邹峰还想让绝技不绝迹。他通过技术讲座、 技能演示、 经验交流、 现场指导等方式, 毫无保留地传授绝技绝活,分享加工经验和操作技巧。 名师出高徒, 邹峰带出来的徒弟于建鸿、 李晓林、 谢少峰等都获得过技能大赛的奖项。
 
  2008年, 中国三江航天集团技师工作室———红林公司邹峰技能工作室成立。 后来, 该工作室陆续被授予中国三江航天集团邹峰技能大师工作室、 航天科工集团技能大师工作室等称号。 邹峰技能大师工作室成了攻坚克难、 技术交流的平台。 工作室获得多项创新成果奖, 多篇技术论文发表在专业期刊。
 
  在邹峰所在的车间里有面荣誉墙, 上面挂满了多年来车间获得的各项荣誉。 邹峰指着上面的一块 “青年文明号” 的牌子笑着说: “当年得到这块牌子的时候我还是青年呢,现在已经是中年喽。”
 
  谈到工匠精神, 邹峰说: “对于我来说工匠精神有两个方面, 从小的方面说是对每一个产品的精雕细琢、 精益求精; 大的方面讲, 是对航天事业的责任心。 上天无小事,周总理的那句 ‘严肃认真、 周到细致、 稳妥可靠、 万无一失’ 是我的座右铭, 激励着我不断前行。”
 
(原标题:敢啃硬骨头的航天“刀神”)

上一篇:模具名匠丁小敏:研发模具 助企业减少成本

下一篇:“电气大王”胡明聪:把白云电气发展成中国“西门子”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