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床商务网

登录

东安孙振喆:建功“十三五” 美东安人

发布时间:2016-09-12
浏览次数:5129
  【中国机床商务网 行业精英】东安的早晨,少了几分热闹,多了几分宁静。蹬着“二八式”自行车,他早早地来到车间,提早一个小时到岗已经成为习惯。
  
  整理好个人物品,清点机床,逐一梳理待加工产品……当其他人还吃着早饭、相互问候的时候,他早已有条不紊地完成了准备工作。这就是于华君,中国航发东安技能专家。
  
于华君
 
  从业30余年,在旁人眼中,于华君可谓是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大到精密产品的研制加工,小到改善工装夹具,只要过了他的手,没有不出精品的时候。
  
  2015年,工艺员康庚接到批生产产品主机匣精益改善任务时,真是喜忧参半:忧的是对机匣的认知还不够深入,现场加工技术涉足太浅;喜的是他有满腹“妙计”的于师傅。
  
  “于师傅,咱先研究下我的方案吧,不过还只是大纲。”“好的,研究研究就出东西啦。”于师傅鼓励地说。
  
  经过数天对零件工艺流程分析以及现场情况的汇总,康庚的精益方案逐渐清晰,他紧张的情绪也慢慢消减。“方案很清晰了,看来咱们把难的开头解决掉了。”康庚略带兴奋地说。“只能说迈过了一道坎儿,真正的难点都在工序间呢。”于师傅说。果不其然,首道工序的加工就出现了问题。
  
  为了充分释放瓶颈设备,他们将首道工序分流至另一台设备。而该设备由于机匣没有可用于定位的销子孔,放置的位置稍有偏差就会造成程序的超程报警。零件摆放过程变得费时费力,从其他方面省下来的时间倒搭回去了。面对这一状况,康庚变得有些毛躁:“出师不利嘛这不!”于师傅并未多言,蹲在工作台边注视着夹具,又看了看机匣的状态,眉头便舒展开来。
  
  “康庚,你看啊,人摆放零件的状态每次都不一样,但有一个东西像被点了穴一样,是不变的,是什么?”。“夹具啊,夹具固定了才能干活嘛。”康庚抓了抓头,还是不太懂。“对喽,那我们用夹具来限制不就行了。”说着,他拉着康庚来到机匣边上。不一会儿,连夹具的改制图都大致拟好了,康庚感到豁然开朗。“行,我这就发个更改单,请托工装公司改夹具。”于师傅拦住他说:“不用,咱自己能自制的,这样节省时间。”看着他脸上一如既往的沉稳,康庚的心再一次安定下来。
  
  第二天刚上班,夹具就变了样貌,零件摆放时间大大缩短,操作者拍手叫绝。谁都不知道,机床边一直注视着零件加工的于师傅为了夹具改制又奋战了一个晚班。
  
  于师傅沉稳又巧妙地解决了改善难题,为只有理论知识、缺乏现场实践的“门外汉”康庚移走了专业间的“大山”。
  
  不光手艺,于师傅在“传帮带”上更是没话说。说到这个师傅,学员忍不住竖起大拇指。
  
  “我吧,内向,不爱说话。”青年劳模初宏嘉说话时带着腼腆。“刚进厂时,觉得自己这么闷,师傅肯定不愿意教咱手艺。意外的是,跟着于师傅,根本不用想着咋哄师傅。遇到不懂的,你一皱眉,于师傅便看得到,就会一遍一遍细心地教你。每天过得那叫一个充实!”初宏嘉越说越带劲,脸上洋溢着笑容。
  
  对于新员工来说,有一名平易近人、言传身教的师傅,着实能将他们心中担忧、顾虑的“大山”移开,轻装前行。
 
(原标题:东安孙振喆:建功“十三五” 美东安人)

上一篇:宝鸡机床“三秦工匠”李晓佳受胡和平省长接见

下一篇:科慧科技陈志宏:追梦中国制造2025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