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床商务网

登录

“济南工匠”马迎新:钳工带出创新工作室

发布时间:2016-08-23
浏览次数:4718
  【中国机床商务网 行业精英】一个进厂时仅是初中学历的一线工人,如今已成长为“山东省技师”;一个因股骨头坏死有时只能跪着作业的维修钳工,却能够解决技术难题近百项;一个身高只有1.63米的班组长,却带出了一支技能过硬、拥有不凡业绩的“马迎新创新工作室”团队……他就是中国重汽集团济南桥箱有限公司齿轮加工部钳工技师、机电维修班组长马迎新。
  
马迎新
 
  貌不惊人,纯朴厚实,和蔼的脸上一说话就写着微笑,职工们亲昵地喊他“老马”。他是一位实干进取的维修技术“大拿”,响当当的“土专家”。在他身上,不仅体现出一种实干精神,还体现出一种创新精神,这两种精神如同我们的一套齿轮,在“老马”的身上高速啮合。
  
  马迎新自1981年入厂以来,就一直从事设备维修工作。为了不断掌握生产设备的维修技术,马迎新买来《数控机床维修与实训》等书籍,仔细琢磨,反复推敲。经过几十年的摸索,马迎新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经他维修过的机床,大小故障多数会“手到病除”。
  
  为推进设备“零故障”管理,马迎新提出“设备开动、润滑先行”的设备运行机制,起初有个别人试行,后来操作者尝到甜头,慢慢地从几个人影响到十几个人、几十个人,参与的人也越来越多,后齿轮加工部在部里加以推广,从而大大减少了设备的故障率,降低了维修费用,仅此一项每年就节约维修费用60余万元。
  
  爱创新的“老马”,为带出过硬队伍,还在班组里办起了“小课堂”,坚持每周一课。每人当一次导师,讲述自己的拿手绝活,激发大家参与小改小革、修旧利废的积极性。2014年,马迎新班组被集团公司工会授予“马迎新创新工作室”称号。2015年,马迎新和所在的集体荣获“济南市劳模(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创新工作室如同吸纳高技能人才的磁场,团队成员在这里学习充电,开展技术交流和课题攻关探讨活动,先后完成134项创新成果、改善提案,创造效益650万元,出书6部,5项。班组园地的小空间正逐渐成为“重汽工匠”的孵化地。
 
(原标题:寻找“济南工匠”马迎新:钳工带出创新工作室)

上一篇:党员马永春:创建聊吧 聊出满满正能量

下一篇:创业模范刘帆:有梦想就有动力 越努力越幸运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