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床商务网

登录

余亚军:一技在手是大资本

发布时间:2016-07-11
浏览次数:4642
  【中国机床商务网 行业精英】“趁着年轻,给人生一个机会。”台州市利百佳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余亚军说。他是一名80后创业者。大学毕业后一年,赶上金融危机,厂里工作不好做。他就想,与其浑浑噩噩过日子,不如辞掉工作,去闯一闯。
  
  创业路上,一技在手是他大的资本。创业7年来,经济形势严峻,市场大浪淘沙,他凭借扎实的技术和稳扎稳打的策略,乘风破浪,发展壮大。
  
  技术加机遇,走上创业路
  
  余亚军是一名普通的农家孩子。2007年,他从合肥工业大学毕业。回到路桥老家,在当地一家缝纫机厂找到工作。他学的是机械专业,在厂里负责机床设备维护工作,专业对口。
  


余亚军(左)在车间跟客户聊技术革新
 
  2008年的金融危机波及全球,我市制造业受到巨大冲击,许多制造业企业举步维艰。我市缝纫机生产企业也不能幸免,许多缝纫机生产企业处于半停产状态。
  
  余亚军所在企业也是如此,作为技术工人,他常常无事可做。在企业看不到出路,机会也不会主动找上门,他决定出去闯荡一番。
  
  就在此时,他在工作中认识的一个朋友有意投资,跟他合伙办厂。两人一拍即合,他们商定做缝纫机外壳生意,注册成立台州市利百佳机械有限公司。
  
  “我的合伙人出大头,我自己家里筹集了一部分,又向路桥农村合作银行螺洋支行贷到了20万元。”余亚军说。螺洋支行客户经理李微微说,该行之所以贷款给他,就是看中他的技术和务实,事实证明,他是该行的一名客户。
  
  2009年10月,余亚军和合伙人筹集到90万元启动资金,买了两台机床。12月,设备全部到位,他们也接到了开厂的笔订单。
  
  万事开头难。余亚军告诉自己,笔生意一定要保质保量,按时完成,给客户留下好印象。“我记得,我们是在2009年农历十二月廿七日凌晨把全部订单赶出来的,当天上午就送了过去。”
  
  余亚军的运气不错。当大多数人从制造业领域撤出的时候,缝纫机行业迎来了金融危机后的短暂春天。“2010年,缝纫机行业井喷,产品供不应求。”余亚军说,“这一年,厂里满负荷生产,仍然满足不了市场需求。当时只恨自己机床不够多。”
  
  这一年,公司产值做到400万元,利润百万元。余亚军也积累了一批可长期合作的客户。
  
  跟着市场走,保持中上游
  
  余亚军很清楚,大众化生产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未来的竞争是技术的竞争,是产品性能的竞争。所以,在挣到桶金后,他非常注重设备和技术革新。
  
  从2013年开始,余亚军开始淘汰普通机床,改用数控机床,实现自动化。他尤其注重采购国外高精密度的机床,采用先进的系统操作。如今,厂里数控机床已增加到20多台。
  
  余亚军坦言,作为中小企业,机床更换是企业大的成本支出。“更换一台机床设备,至少要三五十万元。”他说,“虽然投入大,但是,为了保持竞争优势,必须舍得。”
  
  技术更新带来的直接实惠,就是产品精密度更高,竞争力更强。他分析,我市缝纫机企业生产的普通平车占全国60%以上,而生产的能缝纫皮革、箱包、汽车坐垫等产品的特种缝纫机占全国不到10%。
  
  “从2014年开始,我就开始转向生产特种缝纫机外壳了。”余亚军表示,因为方向对了,又抢占了先机,在目前形势下,公司产值逐年稳步上升。2015年,公司产值增至1500万元。去年下半年,他还在路桥峰江街道租了2000多平方米厂房,扩大再生产。
  
  不过,余亚军并不满足。他说,以自己企业现在的技术水平,尚处于缝纫机行业中上水平,能维持三五年,如不跟进,之后就没有竞争优势了。他懂得居安思危的道理。“我们只有不断更新技术和设备,才能跟上时代,赢得一块生存空间。”
  
  (原标题:余亚军:一技在手是大资本)

上一篇:大城工匠谢海波:为中国实现奖牌零突破

下一篇:耿晓萍:女工长和她 的“节能神器”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