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床商务网

登录

徐工信息:开启云平台下的新工业模式

2017-01-20 09:07:485323
来源:中国工业评论

徐工定制
 
  徐工信息更多为徐工集团传达着“互联网思维”理念。“‘互联网思维’是非常重要的。以徐工集团为例。首先在研发方面,徐工集团过去的研发是一种不可公开的秘密,我们一直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研发自己的产品。但是现在这已经行不通了。如今在这种互联网思维的影响下,我们更要做到如何充分利用外部的资源、的资源,加快我们产品的研发和创新。其次就是我们的制造。现在客户偏好个性化的定制,如果按照传统的制造方式,是无法实现的,因为(传统生产方式下)单独一台车、一台车地生产,那样生产效率是极低的。但是互联网却快速实现了客户定制:Customer-to- Manufactory就是C2M的方式。那就是说C2M后,进行2C环节,这样就可以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未来所有的制造产业,都在向客户的定制化转型。没有互联网,这种变革是无法实现的,因为无法打通生产和客户之间需求的交流,从这个角度看,互联网的贡献是很大的。后,我们的营销和服务模式也在发生着重大的转变。曾经我们的企业,包括目前大部分制造型企业,都是以企业为中心,以产品为中心的。但是互联网的思维转变了这一点,如今我们要以客户为中心,以服务为中心。如何把客户的需求,转化为你企业的产品,这应该是所有企业都要思考的,都应该用‘互联网+’的思维,站在‘互联网+’的风口上,解决我们企业发展过程出现的问题。”张启亮说。
 
  用商业模式创新解决经营中的难题,“互联网+工程机械”是徐工集团未来新的增长点。徐工集团董事长王民表示:“未来五年,再制造及二手机交易将与新机销售一样成为企业主流业务,深耕后市场创造的不仅是制造业服务化的增量空间,更将打开‘另一片蓝海’的企业价值空间。‘互联网+工程机械’对用户而言,不仅仅是新奇愉悦的‘智能互联型’产品体验,更将是实实在在的B2C电商购机、无人化操控、设备效率自动管理、施工工艺方案智慧优化、故障预测报警智能主动服务等;大数据挖掘的是大资源,更是同样潜力无限的用户价值空间。”在王民的理念里,商业模式的整体创新要紧密结合互联网思维,对企业全价值链的方方面作彻底的反思改革。
 
  徐工云平台
 
  “徐工云”的理念来自于GE的Predix,正如Predix一样,徐工信息致力打造的徐工云平台就是要把徐工这样的传统制造企业向开放式企业转变。
 
  “Predix的运用意味着工业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变化就在于以往在这个平台上研发的一款发动机,不是GE的人研发的,但是研发出来的发动机,比原来的产品轻了很多,稳定性又很好,又省油。这在航空的发动机行业是一种颠覆。我们的想法就是通过GE的这种模式,让徐工也能生产一些颠覆性的产品。虽然我们这次放在平台上的环境设备,虽然徐工已经生产出了产品,但是我们还是希望把的高手、智慧聚集到这个平台上,这是我们设立平台的初衷。而且我们王民董事长非常重视这个平台,他说这个平台有可能会把徐工真正引向的一个企业。”张启亮说。
 
  在张启亮看来,徐工是一个传统的制造企业,就现在来看还是比较封闭的。但是互联网平台上的“徐工云”会改变徐工,让徐工向开放式企业的创新转变。
 
  2016年11月22日,在上海举行的bauma China 2016工程机械博览会上,徐工集团携手华为、阿里巴巴、中国电信等互联网和通信业巨头,共同启动“徐工工业云”平台,打造“互联网+云技术+制造”的全新工业经济发展模式,这标志着徐工积极融入“中国制造2025”和“工业4.0”时代大潮,打造中国工业云平台迈出更为坚实一步。
 
  张启亮介绍,全新打造的“徐工工业云”平台,将应用颠覆式思维、借助新一代信息技术,将徐工数字化工业能力输出,打造成开放、共享、共赢的云平台,力争成为中国工业领域的“Predix”。这种平台模式将为工程机械行业带来新的创新变革动力。
 
  “这次工业云改革与以往的信息化是完全不同的,对于徐工人来说,也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但是也是一种机遇。如果我们把这件事做好了,以后在‘徐工云’的平台上,我们可以聚合更多的资源。我们徐工研发的网络越多,徐工的张力就越大,同时创新的模式也就越多。所以‘徐工云’的研发,有可能成长为这个行业的变革者。”张启亮表示。
 
  “徐工云”技术平台也为徐工原有的研发模式带来颠覆性变化。原有研发模式是公司研发人员去研发,然后拿出新产品。但是“徐工云”技术平台是一次性把研发的新产品放在网上,让喜欢这项专业的人员,喜欢这项工作的人员,不同区域的、不同肤色的、不同语言的人,都来参与这款产品的研发。这不仅仅是工程机械行业的家,也是国内制造业的家。
 
  “我们的想法就是让世界成为徐工的研发部,我们希望把这个想法变成现实。所以说我们正在尝试。我们要把我们徐工未来的难题,包括我们新的产品,都要通过这个平台进行开放研发。希望这是一种颠覆式的创新模式,使我们的研发变得更加具有竞争力,更能满足客户的需求。”张启亮认为“徐工云”带来的一切都是颠覆性的。
 
  徐工生态
 
  无论是“徐工云”这样的开放式平台,还是工业物联网大数据平台这样的具体应用平台,都是为构建徐工产业生态服务的,而徐工试图打造的徐工产业生态,从根本上说是为中国工业整体服务的,徐工的产业生态终会辐射成为中国工程机械产业生态乃至中国工业新生态。
 
  “‘徐工云’是一个庞大的基础平台,相当于一个通道,而在‘2016世界智能制造大会’上展出的‘工业物联网大数据平台’则相当于‘徐工云’上的一个具体应用。”张启亮如是解释“徐工云”与“工业物联网大数据平台”之间的关系。徐工的工业物联网大数据平台实际早在2005年时,作为徐工信息前身的徐工集团信息化管理部就已经开始着手研究了。
 
  在徐工信息自主研发的物联网智能终端里,装有速度、温度、位移等多种传感器,通过把这个“黑匣子”装在运行的车辆上,徐工的工业物联网大数据平台就能实时接收到传回的数据。目前在平台上已经接入了超过31万台设备,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就能实现诸多的价值。比如,可以看到每台设备的开工率,由于工程机械反映了基础设施的建设情况,可据此预测每个省的GDP。目前这些数据已经被国家统计局等相关部门采纳。再有,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徐工的客户可以得知每个机手的操作行为习惯,可以据此为其定制保险,更好地保障他们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还有,徐工可以监控设备的运行轨迹、速度、工作情况等等,帮助机主提升运营价值。而从维修方面来说,这个平台可以对设备的健康状况进行监控,实施远程故障诊断和远程维护;也可以分析出每个区域的设备故障率状况,从而计算出该布局多少维修人员、备件和服务车……总而言之,这个平台的商业价值是非常巨大的。
 
  据了解,徐工的工业物联网大数据平台不仅可以接入工程机械设备,还可以接入汽车、农业机械、环卫机械、军工机械等。目前已经接入平台的31万余台设备中,不仅有工程机械、农业机械,而且还有武警部队的装备。不久前,徐工信息为武警交通部队研发的装备指控平台在全国公路交通军地联合应急救援演练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统一指挥能力、快速反应能力、整体协同能力以及设备安全管控等都在这一平台上得到了很好的诠释,彰显出了巨大的价值。“理论上说,只要是行走的车辆,我们都可以接入进来。我们不仅要将工程机械产业相关利益者全部囊括进来,而且要走向大装备行业,进行跨行业应用,形成一个强大而富有生命力的生态系统。”张启亮把打造徐工生态系统作为徐工工业物联网大数据平台的目标。
 
  徐工智造
 
  作为工业化与信息化相融合的主攻方向,智能制造可谓是世界制造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徐工信息总经理张启亮表示:“我们不能再走渐进式创新的老路,必须走颠覆式创新的新路,通过技术创新,实现指数型企业增长,才能在智能制造领域走在别人前面。”
 
  徐工信息定位发展目标,综合现代化技术,将现代传感技术、网络技术、自动化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先进技术作为基础,通过智能化的感知、人机交互、决策和执行技术,实现设计过程、制造过程、制造装备的智能化,是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与装备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与集成。
 
  在占地600亩的装载机工厂,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徐工大吨位装载机智能化制造基地”这个名字。基地从建设之初,就定位为行业样板工厂,从生产管控、物料配送、质量检验等方面均制定了智能化方案。进入车间,各生产线井然有序,忙忙碌碌,但工人却,更多的是焊接机器人、涂装机器人等大量的智能化设备。它们的入驻以及MES系统的实施,不仅提升并保障了产品质量,还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如果不能颠覆式创新,我们就必须走渐进式创新的道路,整合一步步的技术创新,实现突破创新。”张启亮表示,中国制造业大部分还处于工业2.0~2.5阶段,必须要补课。如果技术水平、管理手段没有跟上,很容易南辕北辙。
 
  “从早的ERP到后来的MES系统,徐工集团打造了五个各有千秋的智能化工厂。而依托这些佳实践,徐工信息契合工业互联网趋势,以信息为中心主线,打造了智能制造的整体解决方案。”徐工信息智能制造发展部副部长许建全介绍说,它以MES系统为核心,以传感器和机器人作为两翼支撑,通过实现智能生产、智能物流和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终帮助企业实现智能制造。
 
  而凭借其在该领域的出色表现,徐工信息2015年11月荣膺“全国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商,并参与起草了江苏省智能车间认定标准和国家工业云标准;还与SAP、西门子、华为等8家单位组成了“中国工业4.0星火小组”成立,为《中国制造2025》贡献徐工力量。
 
  “智能制造绝不是换几个机器人、多几台数控机床那么简单,要构建新型的制造体系,实现供应链、价值链、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连接集成,首先还是产品的智能化,第二是生产装备的智能化,第三是管理的智能化。以保证用更经济、更、更的体系,为用户提供更可靠、更精密、用不毁的产品。中国制造之所以至今未被中用户充分认可,要害是质量。因此,要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将信息技术嵌入主机、关重件提高产品品质,以智能制造贯通神经脉络、锻造精益制造平台,坚实地打造出高可靠性、用不毁的中产品质量。”王民对于智能制造理念的诠释为徐工信息指出了发展方向。
 
  “未来的工程机械都在线上,服务都在掌上。”张启亮笑着说,徐工集团已经启动了物联网系统,“十三五”期间还将打造财务共享中心,实现的统一结算。同时,还将借助“互联网+”,实现协同研发、制造,并打造智能供应链管理系统,全力奔赴世界强,完成“珠峰登顶”。
 
  徐工信息的角色
 
  作为徐工集团一个没有产业边界的产业,徐工信息,不仅是一个新兴的利润板块,更是带动传统装备制造产业转型升级、持续创新的重要引擎,还是在“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的汹涌大潮冲击下实现弯道超车的重要机会。
 
  此外,它还是国有企业体制机制改革的一个积极探索和实践。作为徐工集团旗下个采取混合所有制的子公司,目前徐工集团持股比例为60%,徐工信息全体职工持股比例为40%。
 
  “体制改革是一座能量巨大的火山。”王民说。而混合所有制改革就是内生动力,可以极大激发和调动企业的积极性,下一步,徐工集团的股份还将继续减少。而到“十三五”末,将彻底实现全员持股,真正地做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在张启亮的眼中,徐工信息需要做好两个工作:一是要支撑好徐工集团的转型升级。徐工信息已经有了一批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包括原创性的技术,现在徐工信息已经成为徐工集团信息化人才的高地。希望通过这种方式,给徐工集团注入新的思维、新的技术和新的模式。二是把徐工信息做大做强,2017年徐工信息将单独上市。“我们希望用制造业的经验,加上互联网的方式,把这个企业做大做强,让员工在这个平台上,实现自己的价值。”张启亮说。
 
  张启亮认为,未来的企业,不仅面临着信息化和制造业相融合的问题,它还需要真正实现双向的渗透、双向的驱动和双向的拉动。在他看来,未来的企业将逐渐转变成平台,员工也将从现在的企业雇员转变成平台上的独立个体或合伙人。未来谁拥有一个好平台,谁就可能拥有更多的资源;拥有了更多的资源,企业的竞争力就会更强。

(原标题:徐工信息:云平台下的新工业模式)
上一页  [1]  [2]

上一篇:智能机器人或迎井喷期 产业升级助推行业发展

下一篇:2016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董明珠是闪亮的“明星”

相关资讯:

首页|导航|登录|关于本站|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