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床商务网

登录

广东省:到2027年实现高端智能传感器产业规模倍增

2024-06-09 09:32:363418
来源:仪表网
  【机床商务网栏目 政策法规】近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关于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的若干措施》(下称《若干措施》)。《若干措施》围绕夯实人工智能产业底座、构筑智能终端产品新高地、打造智能融合应用新引擎等重点方面,提出了45点细化措施,致力于促进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赋能千行百业提质增效。
 
  《若干措施》提出总体目标:到2025年,全省算力规模超过40EFLOPS,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3000亿元。到2027年,全省人工智能产业底座进一步夯实,算力规模超过60EFLOPS,全国领先的算法体系和算力网络体系基本形成;智能终端产品供给丰富,在手机、计算机、家居、机器人等8大门类,打造100款以上大规模使用的智能终端产品,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4400亿元;聚焦制造、教育、养老等领域,打造500个以上应用场景,各行各业劳动生产率显著提升。
 
  在夯实人工智能产业底座,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方面,《若干措施》提出:建立人工智能芯片生态体系。建设适配芯片的开发生态,面向家电家居、安防监控、医疗设备等,加大高性能、低功耗的端侧芯片开发生产。鼓励企业通过集成处理器、射频通信、智能传感器、存储器等,推进通信、显示、音频等模组研发。培育芯片创新发展生态,探索存算一体、类脑计算、芯粒、指令集等芯片研发与应用,推动面向云端和终端的芯片应用,推广高性能云端智能服务器。到2027年,人工智能芯片生态体系初步建成。
 
  打造智能感知产业体系。建设智能传感器产业集群和特色产业园,推动图像、声音、触控等传感器开发与产业化,加快消费类电子、家电家居等领域中生物特征识别、图像感知等传感器开发和规模化生产。推动加工制造、集成封装、计量检测等产业生态协同。到2027年,实现高端智能传感器产业规模倍增。
 
  加强智能软件研发创新。研制引擎框架工具体系,开发面向推理加速引擎、超大规模深度学习的高性能分布式并行计算框架和平台。发展智能操作系统,加快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服务器级智能操作系统、智能终端操作系统等。鼓励企业深挖制造、医疗、教育等重点行业需求,强化人工智能框架软件和硬件相互适配、性能优化和应用推广,打造软硬件一体化生态体系。到2027年,智能软件产业规模达到270亿元。
 
  拓宽智能软件应用广度。实施工业软件增效工程,利用人工智能提升三维建模、参数化设计、实体分割等工业软件底层技术的研发效率。实施应用软件提质工程,集成各行业场景数据、技术、工艺,提供专业行业软件解决方案。实施终端软件推广工程,支持软件企业开发面向人工智能的各类商用APP、办公软件等终端软件。到2027年,人工智能自主软件覆盖率达到50%。
 
  在打造智能融合应用新引擎,形成经济增长新风口方面,《若干措施》提出:推进工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以“机器换人、数据换脑”推动制造业全流程智能化,深化人工智能技术在研发设计、中试验证、生产制造、运营管理等场景融合应用。加快赋能原材料、装备制造、消费品、电子信息等重点行业。建设碳排放管理大模型,加快生产绿色转型,强化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等高能耗重点行业节能降碳,国家级绿色工厂达到700家。
 
  深度集成推动智能建造。以多模态大模型为载体融合建筑信息模型(BIM)、数字孪生等技术,推动全专业信息化集成和设计协同,实现自动完成设计解析、施工图纸与建筑模型的一致性审核、数据匹配等工作,缩短设计模型向施工应用的转化时间,提升项目管理、质量安全监管等环节的智能化水平。
 
  智能系统驱动智慧农业。加快智能设施应用,运用智能传感器监测土壤湿度、温度等参数,加强人工智能算法在产量判断、气象预测、市场分析等方面应用,建设数字田园和智慧农(牧、渔)场。提升动植物保护智能化水平,加强病虫害防控。加快“一大一小”智能农机装备的制造推广,鼓励农业机械产业链供应链的新机制新模式。
 
  智慧交通打造现代运输体系。开展智能铁路、公路、航道、港口等示范工程,推动智慧枢纽、邮政、海事,建设大湾区核心路网智慧运营系统。推进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建设数字化智能化基础设施、城市级服务管理平台,探索高精度地图安全应用。高效推进低空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构建产供体系。发展智慧物流园区、数字仓库等新型物流基础设施,鼓励有条件的城市搭建智慧物流“大脑”。
 
  多方融合共建智慧能源。加快人工智能与电力、能源工业互联网、电力全域物联网等装备及系统的融合应用。推进建设智能变电站、多能互补综合能源网络,构建适应大规模新能源接入并满足分布式能源“即插即用”要求的全省智能化电网。

上一篇: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阳江市发布实施方案

下一篇:扎实推进降成本各项举措落地见效——《关于做好2024年降成本重点工作的通知》专家解读

相关资讯:

首页|导航|登录|关于本站|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