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床商务网

登录

致敬开国劳模马恒昌|解码马恒昌小组一线见闻

2023-05-17 08:39:345410
来源:通用技术机床公司
  【机床商务网栏目 机床人才】在我国制造业由复苏走向崛起,并逐步成为世界制造大国的这段历史长河中,无数工人阶级为之付出了辛勤与汗水,涌现出一大批值得我们追溯、值得我们怀念、值得我们敬仰、值得我们学习的英雄楷模。我国工运著名活动家马恒昌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这是我们通用技术人永远的骄傲。
 
  1907年7月24日出生的马恒昌,创建了与共和国同龄、高举红旗永不褪色的英雄集体——马恒昌小组。马恒昌曾先后13次受到毛泽东同志亲切接见,三次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的实干精神,至今依然在他战斗过的地方传承发扬,成为鼓舞激励和影响中国工人阶级接续奋斗的一面旗帜。
 
  无畏头顶敌机轰炸危险
 
  昼夜加班生产支援人民解放战争
 
  1948年11月2日,我国东北最大的重工业城市沈阳解放。得到消息后,早年因不堪忍受日本人的压迫、弃工回乡务农的马恒昌重新返回,进入了第五机械厂工作,这时他已年过四十。
 
  第五机器厂原是国民党的一所兵工厂,主要生产六O炮、冲锋枪和少量机床。马恒昌所在的车工一组最初仍由过去的工头带领,工作作风还跟过去一样。后来,随着工人思想的进步,大家齐心赶走了恶习不改的旧工头,一致推举为人正直、技术高超的马恒昌为组长。
 
  当上组长不久,马恒昌就接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修复17门高炮闭锁机。当时厂里一没图纸、二没工艺,他只能凭借多年在兵工厂的经验摸索着制作。困了,咬上几口红辣椒提提神;乏了,就在机床旁打个盹儿休息一会;饿了,就啃上几口冰冷的干粮充充饥……昼夜加班生产,让马恒昌患了重感冒,高烧不退的他仍拖着虚弱的身体坚守在工作岗位上。
 
  当时东北还没有全部解放,每天晚上国民党的飞机都会飞过机器厂上方。有一次,敌机来轰炸,一颗炸弹在车间旁爆炸,厂房窗户瞬间被震碎,玻璃片横穿乱飞,哨烟弥漫了整个车间,可马恒昌视若无睹,仍旧专注于手里的工作。他的模范行动深深地影响了组员。就这样,他们硬是提前五天完成了闭锁机的制造任务。
 
  高炮一响,有效地扼制了国民党反动派飞机的轰炸破坏,有力保障了支前生产的顺利进行和沈阳市区的安全。
 
  带头捐献珍藏多年器材
 
  掀起东北地区大规模的捐献器材运动
 
  解放后,工厂百废待兴。当时,工夹量具奇缺,成为制约生产的关键因素之一。
 
  看到这种情况,马恒昌突然想到家里还有一把珍藏多年的千分尺,应该可以派上用场,便连夜坐火车回到了家中,取回了尺子,主动捐献出来供大家使用,解决了小组没有精密量具、生产无法进行的难题。
 
  当时,一把千分尺可以换来全家一年的口粮。在家里生活最艰难的时候,马恒昌曾与老伴洪淑贤商量过卖掉这把千分尺换粮充饥,可老伴洪淑贤说什么也没舍得。甚至在母亲病重时,他想当掉尺子买药,也被母亲拒绝,直到去世还紧紧握着那把千分尺。
 
  当马恒昌把捐献千分尺的想法说出来时,老伴木然地坐在炕边许久没有说话。这把尺子像传家宝一样,她足足保存了20来年,要说无偿捐献出去,确实牵动着她的心,也确实应该容她好好想一想。但当她听说工厂急需时,就毅然地支持丈夫把千分尺献出来。她对马恒昌说:“给共产党用,俺舍得,你拿去吧!”
 
  马恒昌带头捐献贵重的千分尺,在小组、车间甚至全厂引起了很大的震动。当时领导问马恒昌为什么要这么做时,马恒昌回答道:“我们是主人,就应当负责任。”工友们以马恒昌为榜样,纷纷献“宝”。进而,引发了全厂、全市乃至于东北地区职工轰轰烈烈的捐献器材运动,为恢复生产、支援前线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创建永不褪色的英雄集体
 
  开创我国职工民主管理工作先河
 
  1949年初春,马恒昌带领车工一组向全厂发出了开展迎接红五月劳动竞赛的倡议,得到了全厂50多个班组的热烈响应。小组成员一面苦干实干,一面大搞技术革新,生产效率成倍提高,质量合格率达100%,最终以优异成绩夺得竞赛的第一面流动红旗。
 
  同年4月28日,工厂召开总结大会,充分肯定了车工小组的做法,决定以组长马恒昌的名字命名车工组为马恒昌小组。从此,这个与共和国同龄,伴随着共和国前进的脚步共同走过半个多世纪历程,高举红旗永不褪色的英雄集体诞生了。
 
  小组成立后,更进一步焕发了组员的阶级觉悟,激发了大家的斗志。仅6个月时间就改造了18种工卡具,工效提高了1至3倍。为了保持荣誉,马恒昌带领组员参加创新纪录运动,并发展新纪录运动、“创造新纪录运动”。大家动脑筋,想办法,千方百计提高工效,争创新纪录。仅半年的时间里,就创造了10项全市生产新纪录,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赞扬。
 
  在日常工作中,马恒昌带领组员试行班组民主分工,让小组的事大家管,小组的活大家干,让工人当家作主。同时创建了“技术研究会”“三人互助组”,建立了“检头一个活儿”等有效制度,通过不断总结完善工作经验,开创了我国职工民主管理工作的先河,充分调动了组员参与管理的主观能动性,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
 
  发起全国爱国主义劳动竞赛挑战
 
  全国近两万个生产班组应战
 
  1950年10月,抗美援朝战争爆发。第五机器厂部分职工北迁齐齐哈尔组建第十五机械厂(齐二机床前身),马恒昌响应号召第一个报名,小组第一批来到齐齐哈尔市,为建厂和正式投产做出了重要贡献。
 
  看着已经全面开工的新工厂,连着忙碌两个多月的马恒昌小组没有放松,为了支援抗美援朝,他们放弃了回沈阳与家人团聚的机会,1951年1月17日,马恒昌通过《工人日报》向全国工人兄弟提出爱国主义劳动竞赛的倡议,得到全国18000多个班组的热烈响应,在全国掀起了爱国主义劳动竞赛热潮,从此揭开了新中国工人阶级开展大规模劳动竞赛的帷幕,在历史上被称为马恒昌小组运动。
 
  △马恒昌小组于1951年1月17日通过《工人日报》发表马恒昌小组挑战书,号召全国工人积极响应马恒昌小组“爱国主义劳动竞赛”
 
  运动的开展对于启发工人阶级觉悟,团结和带领工人阶级巩固共和国政权、支援抗美援朝、保卫世界和平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全国各地班组纷纷写信或通过报刊响应倡议并提出应战条件,就连战火纷飞的朝鲜战场也发来了200多封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战士写来的信件,一致表示支持和响应倡议,有的甚至寄来了血书,表达对马恒昌小组的支持。
 
  毕生精力献给中国工人运动伟大事业
 
  树起中国工人阶级的一面旗帜
 
  马恒昌的一生,都在为了国家的建设事业呕心沥血,鞠躬尽瘁。
 
  他为自己立下这样一条规矩:在个人利益问题上,不张口,不伸手,不搞特殊化。从沈阳迁到齐齐哈尔以后,马恒昌一家八、九口人住在16平方米的平房里,一住就是30来年。工厂年年盖新楼,领导为了照顾他生活,多次为他调房,但他说什么也不肯搬。直到1983年,身患癌症去北京治疗,领导才说服他搬进了工厂新盖好的楼房。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国家每月发给他50元的补助费,当时够五口之家一个月的生活费用。这对于生活拮据的马恒昌来说,是笔不小的收入。但为了支援国家经济建设,他把这笔钱捐给了国家。
 
  70年代中期,年逾花甲、德高望重的老英雄马恒昌不顾年老体弱,主动担起了先进技术推广传播使者的重任。十余年中,吉林、辽宁、河北、北京等19个省市自治区都留下了马恒昌和技协服务队辛勤的汗水和坚实的足迹。
 
  1985年7月18日,开国劳模、我国职工民主管理的创始人、职工劳动竞赛活动的发起人、职工技协活动的卓越组织者、著名工运活动家马恒昌同志因病与世长辞,享年78岁。
 
  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老英雄马恒昌虽然已经故去,但他的精神长存。多年来他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了中国工人运动的伟大事业,为中国工人阶级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他的先进事迹和精神已载入中国工人运动的史册,永远激励着工人阶级为实现自己的伟大历史使命而奋斗。

上一篇:北一机床2023年度中高层干部管理能力提升培训成功举办

下一篇:大连机床召开劳模工匠座谈会——“弘扬劳模精神 学习身边楷模”系列报道之二

相关资讯:

首页|导航|登录|关于本站|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