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职工报刊发文章报道刀尖上的0.03毫米展现通用技术沈阳机床劳模风采
- 2021-07-16 11:22:008022
原文如下:
今年5月中下旬,徐宝军刚出院就上岗了,他心里一直惦念着广州客户的机床调试工作。入厂30余年,他始终记着父亲徐禀林的话:“车钳铣没法比,要当就当八级工,只有车工有八级。”如今,53岁的徐宝军是沈阳机床唯一拿到7000元津贴的二级工匠,精湛技术无人能及。
取得这样的成绩,是徐宝军苦学技术的结果。刚进厂时,徐宝军跟着老师傅学习普通车床技术。师傅常说:“车工好不好全靠一把刀。”为了学好技术,他认真学习不同刀具车件技艺,成为了厂里最出色的青工。
车得一手好零件的徐宝军并不满足于此。车间需要对一批铜丝母车削螺纹,普通车床需要弯腰加工,劳动强度极大。他看见车间有一台数控车床,便找到在数控装配车间工作的同学赵东海学艺。
徐宝军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数控车床编程及使用规则,很快掌握了数控机床操作,并被数控装配车间选中,成为其中一员。
驾驭数控车床,让他永生难忘的是试水切削0.03 毫米余量。他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更是在东北振兴浪潮中成长起来的技术工人。遇到挑战是好事,这关乎我国机床的技术水平和东北振兴的希望。"作为一名党员,他时刻恪尽职守、奋勇当先。
在出口德国的机床攻关试验生产时,因设计原因,有一组性能参数无法与丝杠螺距相匹配。若重新生产,需要两个多月的时间,产品按期交付将化为泡影。徐宝军用精湛的技术反复推敲提出了一套详尽系统的返修方案。他身先士卒,带领班组经过3天连续奋战,车去了零件上仅剩的毫米余量,使其全部成为合格产品,为产品按期交付赢得了宝贵时间,同时也创下了在车床上车削仅0.03毫米余量的行业新纪录。
徐宝军曾攻克国家级重点攻关项目《加工离心机转鼓体大螺距的振动问题》。他大胆采用改进式侧向进刀,使用断屑槽螺纹切削刀片,这样刀尖上所产生的热量更少,振动趋势被有效降低,安全性更高。
如今的徐宝军,每年都会提出1~2项创新项目,他希望可以用精湛技术让中国的“工业母机”精度更高,跻身世界机床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