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日报报道全国劳模徐宝军让更多年轻人爱技术爱创新
- 2021-04-27 09:41:398567
报道原文如下:
人物简介
徐宝军,通用技术集团沈机集团装配切削工。2014年在中国技能大赛—辽宁省“技师杯”职业技能竞赛活动中,他荣获辽宁省职工职业技能精英挑战赛数控车工“第一名”,2008年被评为沈阳市特等劳动模范,2012年被评为辽宁省劳动模范,2015年被评为辽宁大工匠及盛京大工匠,2015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徐宝军出生在工人世家。他的父亲和几个哥哥都是技术工人。逢年过节,家庭聚会的时候,别人家在饭桌上推杯换盏,而他们家谈论的总是技术,有时候还会为了一个细节,争论得面红耳赤。耳濡目染,徐宝军的血液里流淌的是“工匠”的基因。如今,学有所成的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发挥好劳模带头和表率作用。希望在我的带动下,让更多的年轻人钻研技术,爱上创新。”
苦学技术练本领
一根铁棒,怎么能把它加工成图纸上画的形状?刚入厂时,徐宝军可没少吃苦。因为经验少,想快点成长起来的唯一办法,就是勤练。但他手下没深浅,三天两日做不出成品来。
徐宝军深感自己底子薄,基础知识不扎实,便报名参加了职工技校。他白天上班,在实践中学,晚上下班继续学,每天忙到深夜才休息。凭着好学、上进、爱动脑的钻劲儿,他努力理解、消化陌生知识,《机械制造工艺学》《机械原理》《高级车工辅导丛书》……一本一本地啃,不懂就问老师、问同学,笔记写了一本又一本,努力把平时的实践与课堂理论结合起来,变成自己的东西。
功夫不负有心人,徐宝军通过自我提升,终于可以独立上机床操作,并且越干越精,直至掌握了车间操作难度最高的一台机床。
技术扎实“挑大梁”
2004年,哈尔滨订购了一批机床,公司领导考虑,要派遣一个技术条件好的人,去负责安装调试,要一次成功,不能返工。几位领导不约而同地想到了徐宝军。去哈尔滨的一路上,他反复在脑子里回想机床的各项技术参数,暗暗告诫自己不管遇到什么情况,都不要急躁,乱了方寸。哈尔滨之行,徐宝军干净利落地把活干完了,客户非常满意。
2013年底,公司卖给山东一家单位七套设备,总值高达800多万元,徐宝军负责安装调试。因为设备属于高精尖产品,他看到了客户不信任的目光。但他没有解释,一头扎进机床堆里,尝试着按自己的方法调整。调好一套机床后,客户半信半疑,试探着启动了机床。经过徐宝军的调试,七套设备全部正常使用,客户的态度彻底转变了,为先前的不敬向徐宝军道歉。
技术创新求突破
公司承接了哈尔滨某集团定制的机床设备,这种设备壁厚差仅允许0.05毫米。0.05毫米,比一根头发丝还细,肉眼几乎难以分辨。这种薄壁件对车工来说,难度非常大。项目承揽下来,徐宝军每天吃饭休息都在思考如何闯过这道关。曾经,他想用传统的石蜡法浇筑,但这种办法比较麻烦,浇筑过程中石蜡凝固不均匀,忙半天白费力气。
一天,徐宝军突然想到,“何不用弹簧卡箍整体卡紧筒壁呢?”采用这项技术创新方法,既省时省力,又确保了规定偏差,最终,他顺利地把设备交付给客户。
为了做好技术传承,沈机集团成立了徐宝军劳模创新工作室。工作室通过开展“劳模攻关竞赛”“绝活传承”“导师带徒”“技术创新发明创造”等活动,为企业技术创新持续提供发展空间和技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