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机床头条:科德数控上市获通过
- 2021-01-29 17:04:455707
【机床商务网栏目 机床头条】观众老爷们大家好
欢迎来到新一期的《本周机床头条》
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本周有哪些行业要闻吧
1、科德数控IPO过会 上市获通过
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消息,1月26日晚间,上交所披露科创板上市委2021年第10次上市委审议会议结果公告,科德数控股份有限公司上市获通过。
科德数控是从事五轴联动数控机床及其关键功能部件、高档数控系统的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产品为系列化五轴立式(含车铣)、五轴卧式(含车铣)、五轴龙门、五轴卧式铣车复合加工中心和五轴磨削、五轴叶片专用机床,以及服务于数控机床的高档数控系统、伺服驱动装置、系列化电机、系列化传感产品、电主轴、铣头、转台等。
根据招股书,科德数控此次拟发行股票不超过2268万股,拟募集资金9.76亿元,主要用于投资建设面向航空航天高档五轴数控机床产业化能力提升工程项目、航空航天典型部件加工方案设计及验证平台项目、新一代智能化五轴数控系统及关键功能部件研发项目和补充营运资金。
本站点评:科德数控表示,未来科德数控将在现有产品系列基础上,融合特种加工、高效加工工艺,完善高低配产品系列,完成研发、生产、服务及人才的全面布局。在保持已有中小航空发动机市场优势的基础上,提高在大型发动机、飞机结构件、导弹弹体关键零部件加工装备领域的市场份额;针对汽车、模具、刀具、5G领域的加工装备需求逐步发力,扩大公司在民品市场的份额;关注电动汽车、运动控制等领域的新兴市场需求,实现关键功能部件的销售延伸,打造收入增长的新动能。
2、大族激光成立子公司大族机床
1月25日晚,大族激光发布公告称,为适应公司战略发展需要,激发企业内生动力,加快推进精密加工设备及机床自动化业务市场化、产业化的进程,大族激光科技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大族激光” 或“公司”)拟与公司部分高管及核心技术骨干等投资方共同发起设立控股子公司深圳市大族机床科技有限公司(终以工商登记机关核准的名称为准,以下简称“大族机床”),注册资本1.2亿元。
据了解,本次成立新公司,大族激光出资1.03亿元,占大族机床股份86%;宁艳华、王波等7人共出资0.17亿元,共持股14%。其中,宁艳华出资720万元,个人持股比例为6%,并担任大族机床的法定代表人。
本站点评:大族激光表示本次投资设立子公司的目的是为了适应公司战略发展需要,激发企业内生动力,提升员工的主动积极性,加快推进精密加工设备及机床自动化业务市场化、产业化的进程,有利于公司业务拓展、提升公司综合竞争力。
3、沈阳机床2020年未能扭亏,扣非净利已连亏9年
在2019年完成破产重整的沈阳机床(*ST沈机)2020年仍未完全摆脱困境。公司1月25日晚间披露业绩预告称,预计2020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亏损7亿元至7.6亿元,预计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亏损8.65亿元至9.25亿元。
数据显示,除了2011年盈利5238.8万元外,沈阳机床扣非归母净利润自2008年以来的其余12个年份皆是亏损状态。自2012年以来,算上刚刚业绩预告的2020年,沈阳机床扣非归母净利润已经连续9年亏损。
本站点评:近年,沈阳机床不光经营做的不好,在规范运作上也存在多种问题。辽宁证监局针对沈阳机床2017年至2019年信息披露、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制度建立与执行、财务会计等方面的情况进行了详尽和全面的检查,认为公司存在内控制度不健全、未对采购业务进行有效控制、未对销售业务进行有效控制、资金管理制度未得到有效执行、财务管理较为薄弱、信息系统建设不符合内部控制要求、对各分、子公司缺乏有效控制、内部审计部门未有效履职等多方面问题,责令公司进行整改。
专业人士指出,沈阳机床这些年所推进的转型,证明是失败的。公司未来要实现扭亏脱困、可持续发展,需要通过科技创新扭转不利局面,要想彻底恢复生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4、昊志机电成为“品牌强国先行工程”入选品牌
2021年1月21日上午,为响应国家品牌战略,培育广东世界级品牌,“品牌强国先行工程”入选品牌颁牌仪式在国家商标品牌创新创业(广州)基地隆重举行。经过层层遴选,60家优秀企业入选,其中广州市昊志机电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入选品牌之一。
授牌仪式上,昊志机电市场部总监孟治国先生代表演讲,分享了昊志机电品牌先行发展之路。孟治国先生表示,此次获得“品牌强国先行工程”入选品牌,更是坚定了昊志机电持续前进的步伐,心怀工匠精神,深耕国内市场,稳步进军市场。公司将继续秉承“立足自主技术创新、服务先进制造”的发展战略,不断加大研发创新投入,突破装备核心功能部件对进口的依赖,向成为世界顶级装备核心功能部件设计、制造公司的目标稳步迈进。
本站点评:据了解,昊志机电近三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10%以上,拥有240余人的资深研发团队,授权专利达490余项。公司具备年产8万台套产品的生产能力,是国内主轴专业领域中研产销规模大的企业之一,也是我国高速精密电主轴市场的之一,部分产品已全面替代进口,解决了国家装配主轴核心功能部件受制于人的局面。
5、可年产逾240颗小卫星,我国首条批产卫星智能生产线试运行
近日,中国航天科工二院空间工程公司完成了我国首条批产卫星智能生产线的设计、生产及安装工作,正式转入现场试运行阶段。“我们用429天,完成了我国首条批产卫星智能生产线设计到试运行,可实现年产240颗以上小卫星的设计产能目标。”空间工程公司总经理邹广宝介绍。
首条卫星智能生产线,位于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卫星产业园的航天器智能制造中心,通过采用智能制造先进技术,可实现生产过程精准感知、关键工序质量实时控制、制造全过程数据采集与控制等功能。
本站点评:卫星生产线不仅能提高效率,还能实现“私人定制”。不同型号、不同规格卫星的构型、尺寸、重量均存在较大差异。研发人员借助精密运动机构,给设备装上了“双脚”和“双手”,工位尺寸动态可调,可实现不同尺寸、重量的零件高精度装配。邹广宝介绍,设备可根据条码确定卫星类型和工艺要求,自主调用控制程序,数据分析及执行结果也会实时反馈至生产线管控终端,卫星生产过程实现由人驱动向数据驱动的转变,让卫星的批量定制化生产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