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思极恐的偏执……
——《机游记》第五期-日本
- 2020-07-24 11:57:188017
作为亚洲,乃至世界的机床制造国,日本国内涌现出了一大批机床行业的“佼佼者”一马扎克、发那科、大隈、天田……感觉一口气说上三天三夜,也说不完这些品牌。
日本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总面积37.8万平方千米。历史上,日本曾经向唐朝学习,进行了大化改新,19世纪末又被欧洲列强打开大门,于是日本进行了明治维新,开启了一段工业化的进程。
日本开启工业化的时间较早,有着一百多年的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日本在数控机床、机器人、精密制造、微电子工艺等领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他们在产业技术政策上逐步从重视应用研究转变成“加强基础研究”,以此彻底摆脱“美国出创新概念,日本出产品”的状况,坚持走一条“技术引进一自主开发一基础研究”的发展道路。
此前,日本通产省提出了智能制造系统(IMS)计划,并邀请美国、欧共体各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一起参与研究,形成了一个大型共同研究项目。日本投资了高达10亿美元的资金,来保证计划的实施。这项计划旨在全面展望21世纪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先行开发未来的主导技术,同时致力于信息、制造技术的体系化、标准化。而我所了解的IMS计划,大致内容是:通过各个发达国家质检的共同研究,使制造业在接受订单、开发、设计、生产、物流直到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中,做到让各个装备和生产线自律化。自律化的装备和生产线在系统整体上能够做到协调和集成,由此适应当今制造业化的发展趋势,减少庞大的重复投资。因此,无论是理念还是技术,日本机床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尤其是在一些制造领域。
而日本机床行业的崛起,自然跟日本人的人性特点息息相关。大家都知道,日本人非常强调个人与集团的“一体化”。在一个有限的范围内,他们通过鼓励成员全身心地投入,营造出一种同舟共济、患难与共的归属感,从而强化集体的作用。这也是为什么日本被贴上“集团动物”、“团队精神”、“不事二主”标签的根本原因。这些标签虽然存在一定弊端,但是也能营造出积极的影响,所以我们很难去评判它是好还是坏。也正是日本人的这种集团主义和服从意识使日本社会高度同质化,并由此派生出日本社会的独特性。到了日本,你会发现,日本工人的工作环境非常好,室外场地干净整洁,室内作业无污染,工地现场各类生活设施齐全。重要的是,日本工人在现场的操作,极为规范化。即使是打扫卫生的清洁工,也有相应的SOP。工人们都会严格按照SOP里规定的那样,去准备,去工作。而且,很多日本工人都能在同一个岗位从十六干到六十岁,工资待遇很高。稳定的从业时间,稳定的从业收入,像极了我们在《机游记》德国篇里介绍的德国工程师。
一位曾经在日企工作过的朋友告诉我,日本人时间观念特别强,并且力求完美。工作中,一个普普通通的用词,他们也会提出意见,要求调整;哪怕是一封已经获得上司批准的草稿邮件,他们也会跟你再三确认。这些近乎“偏执”的工作状态,让日本人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受到很多人的追捧。
除了工作态度,日本对于技术的创新有着近乎疯狂的追求。日本人非常善于学习,当他们从封建帝国中走出来之后,并没有从头开始研究,而是大量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包括购买德国、美国等国的先进机床进行解剖分析,并聘请外国机床专家当顾问、作指导,研制和生产本国的机床,从而得到以快的速度掌握先进的机床技术,并由此一路。要知道,在技术研发方面,日本有4个指标名列世界前茅。首先,他们的研发经费占GDP的比例列世界第一;同样由企业主导的研发经费占总研发经费的比例也是世界第一;其次,是日本的核心科技专利占世界第一80%以上;日本的专利授权率竟然高达80%,足以看出其专利申请的质量。
作为机床商务网的重要合作伙伴,我们不得不提一下山崎马扎克,它是日本机床行业早开始在海外生产的企业。公司成立于1919年,主要生产CNC车床、复合车铣加工中心、立式加工中心、卧式加工中心、CNC激光系统、FMS柔性生产系统、CAD/CAM系统、CNC装置和生产支持软件等。马扎克的产品遍及机械工业各行业,以高稳定性、高精度的优势著称。从1974年初建立美国工厂,相继在英国、新加坡、中国建立了多个生产基地,是机床厂商中为数不多的,确立了生产体制的公司。曾经有人跟我这么形容,“马扎克的机床,躺在家里睡觉,都会有人来找上门!”山崎马扎克,不过日本机床行业的冰山一角,另外还有很多优秀的日本机床企业,可能正在忙着“神仙打架”呢。
从2000年之后一直到2016年,日本每年至少拿一个诺贝尔奖,仅次于美国,位于第二。 如果我们要想取得成功,就应该完全正视他们所取得的成就。个人觉得,我们没有必要冠冕堂皇的学习日本,像“一体化”这样的特质并不一定适合我们,但是我们可以从每一个细节中,去寻找答案。一段标注?一个眼神?或者一个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