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枯线 记录中国制造业发展
- 2020-03-31 14:40:3422337
【机床商务网栏目 本网原创】荣枯线,即采购经理指数(PMI)和企业家信心指数的临界值,可反映宏观经济运行的景气状况、发展变化趋势和企业家对宏观经济的看法与信心。PMI数值通常以50%作为经济强弱的分界点,而企业家信心指数以100%作为荣枯线。
随着中国经济走入新常态,中国制造业PMI也趋于稳定,基本徘徊在荣枯线上下。以下是笔者从网上找到的近年来中国制造业PMI指数数据。
来自中国产业信息网
数据显示,2012年10月,中国制造业PMI指数升至50.2,重回荣枯线以上。
2014年年末,信贷投放于开始加速,这有利于经济增长的复苏;但制造业PMI进一步下降,显示企业信心走弱,带动内需下滑。
2015年1月,PMI为49.8%,这是自2012年10月以来首次跌破50%“荣枯线”。不仅如此,代表中小企业的汇丰PMI则连续第二个月低于“荣枯线”,中国制造业继续寒冷。
2017年5月,中国制造业PMI为49.6,11个月来首次低于荣枯线,预期值为50.1,前值为50.3。
2019年12月份,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3.4%,比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继续位于临界点之上,表明我国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总体保持扩张态势。
从上面的数据,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中国制造业PMI指数徘徊在荣枯线上下,说明中国制造业同经济发展大趋势一致,进入发展新常态。即在经过高水平发展后,市场需求趋于稳定,整体发展趋缓。
第二、从数据来看,中国制造业PMI指数基本在荣枯线以上,表明制造业整体运行趋稳,并始终有回升迹象。证明了我国制造业强大的生命力。同时也显示了制造及相关企业信心较好,对未来市场预期多趋于乐观。
第三、整体来看,中国制造业PMI指数波动不大,在一定程度来讲制造企业缺乏发展新机遇,业内企业亟待实现自我突破。而突破的关键依旧是创新。
笔者以为,对于中国制造企业来说,未来依旧充满挑战。虽然在近十年时间中,我国制造业整体发展较为稳定,但实际对于业内企业来说,压力是越来越大。一方面,企业需不断提高生产力,保持市场竞争力,这就需要不断进行转型升级。而每一次转型升级的背后,都是一次生存博弈。另一方面,在产品领域,我国制造业依旧缺乏核心竞争力,而中低端的利润空间随着原材料、人工、场地租金等成本上升,正在不断压缩。如果不能寻找到新的利润点,一些企业经营将变得举步维艰。
那么,对于制造业来说,要如何破局呢?当前,除了仍然要着力扩大内需,继续加大相关政策的落实力度,不断巩固和加强经济回稳的态势外,制造企业也要成熟起来,自谋生路。以笔者所在的机床行业为例,在未来想要得到进一步发展,就需要企业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深化、细化产品领域,由“大而全”转为“小而精”。市场需求是一个不断深化、细化的过程,这也要求我们的产品不断深化、细化。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企业明确市场定位,让产品更具针对性,从而避免重复竞争,使品牌更具专业化。
第二、从做产品转向做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在激烈的竞争角逐中,不谦虚的说,现在很多制造企业已经把利润做到了低。这些企业已经难以通过提高工艺,改善生产环节等方式来获得更多的市场发展空间。在这样的时候,唯有把产品做出品牌,才能得到持续订单,提升产品的转化力,带来更多产品溢价。
第三、遵循市场发展的规律,做好产品,练好内功。对于制造企业来说,产品就是企业发展根本。做好产品,提高企业硬实力,要摆在企业发展首位。而这些都需要建立在创新的基础上。因此,企业需要通过不断创新来获得发展的动力。而创新的方向必须满足客户需求而且符合未来行业发展趋势。
荣枯线记录了过去中国制造发展业发展轨迹,在侧面反映了中国制造的成就和不足。在未来,引用习主席的话:“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这三个转变将是中国制造业奋斗的目标!